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 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 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 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 ,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013-12-28 7
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2013-12-28
11
真理的绝对性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毕达戈拉斯
c
a
C
b
A
2+b2=c2 a
2013-12-28 12
真理的绝对性
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上看:就 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 的物质世界的;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世界上只 存在尚未被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之
真理与价值的 辩证统一关系
概述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3、真理的检验标准; 4、什么是价值? 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2013-12-28
2
一、什么是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莱辛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 达·芬奇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 权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2013-12-28 3
——《绛洞花主》小引
2013-12-28 30
(三)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病人(感冒) 银翘解毒胶囊
辛凉解表,清热 解毒。用于风热 感冒,发热头痛
满足需要
主体
价值关系
价值评价 (评价性认识) 目的 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客体
知识性认识 目的 客体本身的状态
2013-12-28
21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实践是 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 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 认识。
2013-12-28
22
逻辑证明可作为实践标准的补充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哺乳
鸭嘴兽是胎生的
卵生
四、什么是价值?
2013-12-28 38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 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表现在:
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 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 中被实现的状况。价值的实现表明,在实践中所遵循的关于客 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 布鲁诺(公元 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 近的诺拉镇。
9
地心说
日心说
2013-12-28
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
10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从内容和认识 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 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反对绝对主义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反对相对主义 相对性
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 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013-12-28 16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 说是者非,或非者是,即为假。
——亚里士多德
5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是认识。
真理是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用思想形式组织起来,用语言
表达出来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2013-12-28
6
二、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相互引导表现在: 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 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 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2013-12-28 39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我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 人之所以要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于是,人们在追求真理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另一个 问题,那就是价值问题;说某物或某现象具有价值, 就是该事物或现象成为人们的需要、兴趣、目的所 追求的对象。
善、美

31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 识。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2013-12-28
32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的联系
35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真理 原则 价值 原则 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
人的 实践 活动
主体性
目的性
多样性
2013-12-28
36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为前提。
案例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同 样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邓小平同志提出衡量改 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实就是改革的真理尺 度和价值尺度。其中“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 综合国力提高”是真理尺度,它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水平,因此改革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其中“有 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是价值尺度,它揭示的是社 会形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人民走共 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因此改革要符合人民的价值要求。不 符合上述哪一方面要求的改革实践,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2013-12-28 37
权威标准
2013-12-28
17
实用标准 “真理原来是人造 的,是为了人造的,是 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 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 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 名的。”
胡适
2013-12-28 18
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 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
2013-12-28
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主观 认识
相符
实践
不符
客观 效果
真理
谬误
2013-12-28
20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一切认识是 否具有真理性,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 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2013-12-28
要考察任何一个对象的价值,就必须把它 作为客体纳入主客体价值关系之中,把它当作 价值关系中的客体来对待。
2013-12-28 26
(二)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 :价值关系的形成和产生有其客观的根据 和基础,不是随意的。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B
c
b
A
2013-12-28
a2+b2=c2
a2+b2≠c2
14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 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如:人们在几何学认识的 深化,从欧几里得的欧式 几何到非欧几何学 ; 右图:经典非欧几何图片
2013-12-28 1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013-12-28
27
价值的特性
2、主体性 :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 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无价值
有价值
2013-12-28
28
价值的特性
3、社会历史性
2013-12-28
29
价值的特性
4、多维性
《红楼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 且勿论,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 子看 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 看见宫闱秘事……。
“日心说”与“地心说”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
2013-12-28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 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 论》一书。
行论》。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 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 ,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 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 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 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 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 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 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 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 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8 8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 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 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 对的。” ——恩格斯
2013-12-28 识都只是对客 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 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B
a b
C
c a
A C
物质世界
事物的表面特征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人类
形式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