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其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治疗措施,并对现有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方法52例(52眼)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的发病原因,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者14例14眼(26.92%)的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38例38眼(73.08%)的眼压为6~21 mm Hg;治疗后,患者平均眼压为(14.8±2.9)mm Hg,低于治疗前的(42.7±5.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患者42例42眼(80.77%)视力上升,8例8眼(15.38%)视力下降,2例2眼(3.85%)视网膜脱落;治疗后,患者视力为(0.210±0.029),高于治疗前的(0.080±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睛受到较为严重的外伤后,眼内的组织常常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损伤,而由此导致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在治疗上无疑更增加了治疗困难。
对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防止眼部伤情的恶化及蔓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防治策略
当眼睛受到严重的外伤时,会引起各种类型并发症的发生,而继发性青光眼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损伤,有针对性且及时的诊治可显著降低由于外伤造成的视力损伤,因此,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
相关研究表明[2],继发性青光眼由外伤导致的几率为6%左右。
为了研究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选取本院及外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取的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及外院收治的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单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
2.17±9.0)岁;左眼18例(34.62%),右眼34例(65.38%);造成眼外伤的原因:19例(36.54%)车祸伤,14例(26.92%)烟花爆竹炸伤,6例(11.54%)磕碰摔倒伤,5例(9.62%)球类损伤,4例(7.69%)石块意外伤,2例(
3.85%)棍棒打伤,2例(3.85%)橡皮筋弹伤。
1. 2 方法由于造成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病的原因较多,因此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为了在后续治疗中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均应采取卧床双眼包扎制动。
具体如下:①前房积血。
采用止血剂对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止血,同时采用糖皮质激素、噻吗洛尔滴眼液等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当患者出现眼压过低或过高时,静脉滴注甘露醇缓解。
其中,经药物治疗后,1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2例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前房出现凝血块并且眼压也未得到控制。
患者眼部采用前房冲洗手术
治疗后,积血凝块得到排除,且眼压也得到较为合理的控制。
②继发性出血。
所选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出血,采用前房冲洗术无效后进行小梁切除术,出血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③晶状体损伤。
患者晶体损伤常表现为晶体脱位及晶体囊膜破裂,给予患者药物治疗降眼压并采用半卧位进行休息。
玻璃体异位是晶状体脱位中常见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较高,眼压的早期升高与渗透性降低、小梁网水肿、房水流出受阻等因素相关,给予上述患者先行药物控制眼压,如果控制效果不满意则可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④眼球穿通伤。
对由于眼球穿通伤而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如果伴有白内障,则应采用手术同时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通常情况下行虹膜周边切除和小梁切除术治疗[3]。
1.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发病原因,治疗前后眼压、视力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发病原因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诱发因素是眼内积血。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中Ⅲ级以上的出血者19例19眼(36.54%),其中前房积血10例10眼(19.23%),玻璃体积血9例9眼(17.31%);晶状体损伤或脱位14例14眼(26.92%);房角挫伤12例12眼(2
3.08%);眼球穿通伤术后7例7眼(13.46%)。
2. 2 眼压及视力治疗后,患者14例14眼(26.92%)的眼压>21 mm Hg,38例38眼(7
3.08%)的眼压为6~21 mm Hg;治疗后,患者平均眼压为(1
4.8±2.9)mm Hg,低于治疗前的(42.7±
5.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患者42例42眼(80.77%)视力上升,8例8眼(15.38%)视力下降,2例2眼(3.85%)视网膜脱落;治疗后,患者视力为(0.210±
0.029),高于治疗前的(0.08±0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研究表明[4-6],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房角撕裂或虹膜根部断裂等因素,引起房水排出、视网膜震荡和分泌受阻,进而诱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性病症的发生。
外伤性青光眼主要包括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和手术后继发的青光眼,如若治疗不及时将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对于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理机制、研究方向、治疗方法等在一定程上仍有些不同,在面对房角挫伤、前房积血、晶状体损伤或脱位等病症上,国内的做法仍是比较成熟的,因此,国内与国际间应加强该方面的合作,从而提高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的治愈率。
由于发病原因较多,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所以对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
病因、诊疗措施等需要进一步探讨。
为了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症状表现、诊疗措施及病因,本文对本院及外院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中Ⅲ级以上的出血者19例19眼,其中前房积血10例10眼,玻璃体积血9例9眼,晶状体损伤或脱位14例14眼,房角挫伤12例12眼,眼球穿通伤术后7例7眼;治疗后,患者14例14眼(26.92%)的眼压>21 mm Hg,38例38眼(73.08%)的眼压为6~21 mm Hg;治疗后,患者平均眼压为(14.8±2.9)mm Hg,低于治疗前的(42.7±5.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患者42例42眼(80.77%)视力上升,8例8眼(15.38%)视力下降,2例2眼(3.85%)视网膜脱落;治疗后,患者视力为(0.210±0.029),高于治疗前的(0.080±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高波[7]在“24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中所报道的“对2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7个月,其中有24.0%患者的眼压>21 mm Hg,76.0%患者的眼压在6~21 mm Hg;76.0%患者的视力上升,而20.8%患者的视力下降”相似。
综上所述,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房角撕裂或虹膜根部断裂等因素引起房水排出、视网膜震荡和分泌受阻,进而诱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性病症的发生。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眼压,防治眼部伤情的恶化及蔓延,提高患者的视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余晓波,孙兴怀,孟樊荣. 抗青光眼手术合并前巩膜切开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4):
244-245.
[2] 杨霖,应希,戴超,等. 1 例青光眼自发性眼球破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全科护理,2014,12(32):3065-3066.
[3] 毛真,陈晓蓓,黄祥坤,等. 眼挫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动态观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4):
512-516.
[4] 杨光友,胡杰泓. 眼外伤诱因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6):73-74.
[5] 林子刚,罗以娟,汤伟民. 严重眼球穿通伤未实行眼球摘除术81例的临床观察.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399-400.
[6] 卢振林,吐尔逊·阿木提. 68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创新,2013,35(13):189-191.
[7] 高波. 24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