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民族国家建立之初,伴随着冲突与战争
二、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酝酿,15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
●意大利彼脱拉克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发端
●个人走出神学的阴影,成为独立而自由的个体
●理性和经验成为政治思考的依据
三、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个人信仰自由的引申
●资产阶级试图摆脱国外教皇国干预的努力
●倡导教俗界限分明,教会势力削弱,国王地位上升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理性思考和解释
●拒绝文明
●远离政治,政治像火
●倡导精神自由
●主张人人平等
(三)斯多葛学派
芝诺(前336-264)
●自然法是宇宙的理性
●人在精神上的自由与平等
●忽略家庭,重视城邦和谐
●人类一体、人类一家的世界主义观念
三、古罗马时期政治思想
(一)波利比阿(前210-128)
●希腊人,出身名门,行政长官,后客居罗马,思考罗马政治,著作《历史》
●推动农民和平民的反封建斗争,最终被扩展为政治和社会的革命运动
●民众提出反对一切封建压迫,要求社会的普遍平等
四、政治思想的特点
●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具有世俗性
●由神学政治观转向权力政治观,权力代替道德与神意成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
●政治思考以人为原点,以理性为依据,以发展个性、倡导进取精神的个人主义为伦理基础
l人法与财产权
l理性针对人的世俗事务;
l适用于众人;
l私有财产权的必要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的思想
一、城市的兴起与市民阶层的出现
l城市是一种新的社会共同体,市民是一个新的等级
l市民具有自由的身份和相对平等的地位
l市民拥有公民资格,受城市法律保护,拥有参政权
l市民精神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直接源头
l公民观念的复苏构成近代民主的萌芽
l社会控制力量
l两种服从形式
l目的:道德完善;神的拯救
三、政体理论
l分类与排序
l君主制:反暴君制;目的;职责;
l君权与教权:两种权力,同一来源;
信仰与政治服从的关系
四、法律思想
l一般的法
l定义
l本质
l目的
l强制力
l法的分类
l永恒法(神对人及万物)
l自然法(神对理性的动物,即人)
l人法
l神法(人的信仰)
二、早期立法家
○来库古
○梭伦
三、早期自然哲学家
(一)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米利都、毕泰戈拉、爱利亚、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二)对西方政治观念的贡献
●理性思考的开端与求知传统
●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
●逻各斯和自然法
●自然秩序、均衡与和谐
●社会正义
四、智者
(一)产生与派别
(二)基本政治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国家产生于约定
四、罗马法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产生权利(Jus)概念
●法律的目的就是确定权利,保护权利
●权利是为法律所确定和保护的利益
(二)引进并发展了自然法思想
●自然法是法律内在的合理法则
●高于现实法律
(三)权利思维方式
●权力必须以权利为依据
●权利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五、基督教政治思想
(一)基督教政治思想特点
●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
与世俗国家王权的联系
l文化上
摧毁了古典文明;
罗马传统与日尔曼传统结合;
对上帝的普遍信仰
(参考)日尔曼文化的特点
l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
l民主传统
l尊崇法律及法下王权观念
l建立分封制
l继承基督教文化传统
l被罗马法征服,发现“公共权力”观念
三、基督教政治思想的特点
l依附于基督教神学而存在,
以《圣经》和官方教义为判断政治的尺度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三种政治观的演进
◇西方政治观
◇中国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关系说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过程说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公元前12世纪,野蛮的多利斯人使文明倒退
◇公元前12-8世纪,巴尔干半岛部落迁徙
◇公元前8-6世纪,希腊进入城邦时代
◇公元前5-4世纪,希战与伯战后,城邦衰落
◇公元前4-2世纪,希腊化时代来临
●城邦特点
◇地理特点
◇社会结构特点
◇制度特点
小国寡民的规模
多元的政治格局
公民自治的团体
发达的公共生活
公民的政治文化
l政治理论争论集中于繁荣阶段
l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采邑制
二、基督教会的发展
l罗马帝国时期
l 311年,加列里阿“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迫害
l 313年,“米兰敕令”宣告合法
l 325年,基督教大会召开,奠定基础
l 337年,君士坦丁受洗
l 392年,狄奥多西一世钦定罗马国教
l法兰克王国
l 5世纪末,日尔曼统治者先后皈依基督教
活动说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组织、巩固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制度说
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现象说
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意义
(一)深入而完整地了解人类历史
(二)提高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三)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
(四)准确认识西方的政治文化与生活
(五)政治学的基础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
(一)一般研究方法
●承继性与当下性整合
●历史性与逻辑性统一
●多元分析维度并重
●横向与纵向相结合
●普适性与本土性协调
(二)具体学习方法
●主要线索
◇对政治现象的客观描述解释和分析
回答“是什么”与“为什么”
◇价值判断或选择
回答“怎么样”
(四)什么是西方政治思想史
●关于“西方”
○西方不是政治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西欧→北美
○西欧、北美是西方文化的故乡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社会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
l私有教会制
l德意志
l国家教会制
l罗马教皇国
l 756年
法兰克宫相丕平赠教皇土地,建教皇国
l 8世纪末
查理曼承认地位和特权,征什一税
10世纪末基督教会的势力
l组织上
按照封建等级制建立森严的教阶制度,
教会成为以教皇为中心,
遍布欧洲的国际组织
l经济上
拥有欧洲1/3的土地,教皇是最大封建主
l政治上
拥有自己领地内的特权,司法权独立;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五讲
关键词
民族国家加尔文路德布丹反暴君派马基雅维利空想主义者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第一节16世纪西欧社会背景
一、民族国家兴起
●新航道与新大陆的发现,促进欧洲商贸空前发展
●生产力和大市场的发展,受到传统封建格局的阻碍
●反封建与反教会具有统一性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借助王权来促进民族国家统一
l政治理论的主题之一,教权与王权之争
四、与教会对抗的政治势力
l国王:君权神授论
l市民阶级:异端
其主题,如财产权、城市自治、君权论
第二节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l“君士坦丁赠礼”
l尼古拉一世(858~867)
教会独立,国家不得干预教会事务
l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
教会高于国家,教皇至高无上;教会永不犯错
(公元前427-347)
希腊化与古罗马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讲
一、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
(一)社会背景
●城邦制度衰落
●帝国时代来临
●种族与文化交融
●政治由强权维系
(二)思想特点
●个人与国家疏远 ●公民权扩大
●关注点由公共转向个人●个人主义萌发
●精神层面的自由与平等●世界主义思潮兴起
二、希腊化时期三大思想流派
直接的民主制度
三、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政治思想的特点
●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取向
●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政体研究为中心,协调公民关系为主题
●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二)形成原因分析
地理、历史、文化、政治
第二节 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
一、荷马与赫西俄德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神谱》与《工作与时日》
l英诺森三世(1098~1216)
“日月论”,教会是完整社会,基督掌管世界
l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
“两剑论”,王权服务于教权
教会中介论
信仰问题:上帝—教会—信徒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l新旧理论之争
l信仰和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