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随着时空的演变,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生产持续20年的快速增长,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模式,培育和引进了大量品种,少数培育和引进品种在生产中占了主导地位,使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外来品种的侵蚀和生境条件的恶化,我国畜禽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正受到巨大的压力,遗传多样性迅速缩小的趋势以致消失的严重现实。
目前34%的牛,71%的猪,44%的马驴,20%的家禽,15%的绵羊等遗传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无论是从保护我国古老文明遗产和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特有基因,还是保存满足未来需求基因的角度,我国特有动物(畜禽)遗传多样性的保护都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科学和历史文化意义。
1.保护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丧失,就很难恢复。
目前,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签字,说明了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预测未来变化的性质和程度,人类社会对动物产品的消费将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仅凭少数畜禽品种维系的畜牧业不可能持续发展,只有保持畜禽品种遗传的多样性,才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发展的需要。
2.培育畜禽新品种,有利于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经
济意义畜禽良种是建设现代畜牧业,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畜禽良种的培育依赖于畜禽遗传资源的优良基因。
现代畜牧生产表明,畜禽遗传资源对食物和农业的贡献率达30%~40%。
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少数畜禽品种是人工培育和改良的品种,通常是使用闭锁繁育、级进杂交,高强度的人工选择而形成,都是为了满足目前人类生产的需要,使某些有利基因纯化程度较高,而控制其它性状的未知基因消失殆尽,特别是随着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只有数量很有限的公畜在繁殖后代,导致遗传背景贫乏,使畜禽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品种进一步改进的潜力减小。
3.科学研究意义生物在发展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其遗传信息DNA能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后代,以保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遗传多样性的存在是自然选择和生物体自发突变动态平衡的结果,对于一个生物群体(种、亚种)在时间上是延续不断的,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随着遗传变异的不断积累,遗传多样性不断得到丰富,遗传多样性变异越丰富,群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进化潜力越大。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群体遗传变异的大小与其进化速率成正比。
因此,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对于合理而有效的利用生物资源以及保护生物遗传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历史、文化和美学意义动物遗传资源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史——动物驯化史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貌类型丰富,西南部有青藏高原的隆起,为各种生物种类的产生和繁衍提供
了多样性的生境,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祖先留给我们许多优良的独特地方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动物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对这些遗传资源进行保护和鉴定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
人类还从动物遗传资源中得到快乐和美感。
当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远不止我列举的这些,它还有一些潜在的价值,只是暂时还没有被我们发现。
总而言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