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者建议放开“二胎”的利与弊

学者建议放开“二胎”的利与弊

学者建议放开“二胎”的利与弊!导读:日前,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然而不同的声音也于近期传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放开二胎政策,百害而无一利。

”两种相反的观点,到底谁接近真相?延续了这么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调整?一、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这次专家错没错?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20年之后的高度老龄化局面,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并再次获得人口红利。

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11月1日中广网)专家的研究,不是“烟酒”,笔者一般都会相信;专家的建议,不是拍脑袋决定的,笔者一般都不反对;对于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两年的研究成果,笔者表示非常钦佩。

但是,对于专家“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意见,笔者不敢苟同,甚至认为这或许是个坏主意。

专家指出,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

专家的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很骨感。

如果“生育自主”,富翁富婆要生多少孩子?明星名人要生多少孩子?连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上也有嘉宾想生“一个足球队”呢;“倡导节制”当然很好,可是有多少人会响应倡导、会节制?之前不是吃过“父母熊熊一对,孩子熊熊一窝”的亏吗?为什么要走回头路?“素质优先”是一种幻想,十个指头有长短,一窝鸡也有几个不叫的,生的孩子多了,能保证每个孩子的素质吗?此其一。

其二,“素质优先”怎么体现和衡量,是否制造另一种不公平?“全面发展”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全面放开二胎莫非就全面发展了?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看来专家想得非常周到,把“单独”贻误时机的问题也想到了。

但是,假如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一者,可能很难避免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二者,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为社会带来诸多隐患。

中国不能没有没有专家,但专家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专家的一个正确观点,可能带来巨大效益;反之,专家的一个错误观点,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倘若国家采纳“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个建议,带来的后果到底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灾难”,目前估计没谁敢打包票。

中国地大物博,但总资源就这么多,人口越多,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资源就会越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正因如此,对于“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个建议,国家不能只听专家建议,还要听听百姓意见。

放开二胎早已不是新闻,而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集纳了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这是新闻。

因为这个报告,有可能把“放开二胎”变成现实——先分步实施,全面放开就在三年后的1015年。

二、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行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11月1日中国青年网)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是广大学者和群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因为这项工作进行的好与坏,不仅仅关系着每一个群众的利益,更直接关系到中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这项政策中,虽说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但是对于群众来讲,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人口生育政策的调解,因为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社会养机制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中国,广大群众更需要通过人口政策的微调,来解决老年后儿女养老的后顾之忧。

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有没有调整的可能呢?在上述新闻中,国内20多位顶尖的人口学者在经历了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针对这一新闻,笔者也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中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可行。

为什么说中国开放二胎政策可行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已经让中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成为了可能。

一是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在控制人口方面,中国经过将近三十多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少生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时间都推迟了4年。

而正是如此,中国的百姓可以说为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丰功伟绩,让中国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经济能发展这样快,在很大一方面在于人口科学的生育降低了自然资源和经济消耗。

二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婚育观念的宣传,让中国群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生育观念。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内包含新的婚育观念的宣传,并且在宣传新的婚育观念的同时,更将一个平等和关爱体现在宣传活动中。

如在宣传婚育新风活动中,提倡男女平等,提倡计划生育工作丈夫有责,提倡男到女家落户,提倡关爱女孩。

在提倡这些的同时,更通过优先优惠政策对有女无男户家庭在方方面面上提供的帮助,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女人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女人也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正是如此,广大群众在生育意愿上,很多人不再多生。

三是社会飞速发展,让更多的人在生活中有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人放弃了生育。

因为时代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虽说提高了很多,但是社会竞争力却很大,如果在这个社会上要好好地生活,必须努力,如果稍不注意也许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很多年轻人,尤其是文化高的年轻人,选择了晚结婚晚生育,甚至是不生育,真正成了丁克族,丁克族成了这个时代人口的新景观。

正是这三点可以说明,即使计生政策全面放开二胎,也不会全部扎堆生育的。

再者我们要说的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呢?这个政策的提出是不是有悖于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中所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呢?”事实上,在过去提出“控制人口数量”这个概念是基于我国那时的国情,毕竟那时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速度也很迟缓,造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因为那时的医疗卫生落后,尽管生的人很多,但是因病死亡的婴儿也是触目惊心,正是在这个现状下,才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口号。

而如今呢,人口增长已经是低生育水平了,人口死亡也处于一个低水平了,况且以中国这几十年的计生政策的实行,完全可以相信广大群众即使放开也不会多生的,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冲击应该说机率基本上是等于零。

还有我们要说的是,开放二胎政策也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现状一定必须要走的道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再生育更能将人口性别比进行调整。

还有就是一胎化生育政策的落实,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失独家庭人员的增多,这不仅仅加重了政府养老的负担,同时更让某些群众因为失去了亲人而让生活陷于一生的痛苦中,因此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更人性化。

当然了,我们再提倡全面生育二胎政策的同时,更要在做这件事时要逐步推进,不能一下子全放开了,要按年龄段进行生育,做到生育不扎堆,同时更能让群众理解,这样我们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才不会因为政策的调整,而失去原来工作的大方针。

总之,二胎生育全面放开,是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微调的大势所趋,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经过人口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调研后会做出相关的决定,让我们在期待中等待更加人性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隆重出台三、社科院专家:放开二胎政策百害而无一利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坚持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看来,放开二胎并不容易。

女性生育率的下降能否促使国家调整生育政策?目前官方还未有正式说法。

不过,近日,有研究机构建议,应分步放开二胎政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一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下称《报告》)将此话题推向高潮,多位课题组人员明确提出,中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中国应废止独生子女政策,放开二胎政策”。

“放开二胎政策,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昨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当前公共服务措施不先行、不到位,即便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不敢生。

”放开呼声高《报告》特别提出,不同政策调整预测结果表明,仍保持现行的生育政策不符合中国人口发展的实际要求。

与其他调整方案的预测结果相比,“分放二孩”方案下的生育水平在短期内比“政策不变”、“同放单独”和“分放单独”方案要高,但要比“同放二孩”方案低很多,也平稳很多。

为此,考虑到生育政策对人口和生育率变化的反应已经滞后,以及发达国家应对低生育率的经验和教训,课题组认为,最为可行的方案是“分放二孩”,即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这样,既充分考虑了政策调整时间的紧迫性,又避免了人口短期内的剧烈变化。

专家方面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从1987年开始,甘肃酒泉、广东南海、辽宁长海、山东长岛、黑龙江黑河等全国十多个县市和地区都进行过二胎政策的试点。

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增长失控等问题,最后部分地区被撤销甚至不了了之,坚持到现在的也只是有限的几个地区。

劳动力是否短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放开二胎政策”呼声高是建立在今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一份公开建议上。

按照当时的说法,“目前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以及未来可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成为新的重大挑战,建议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考虑全面放开二胎,否则,越晚越被动。

”目前,学界部分人士认为,中国的生育水平远低于1.8的官方公布水平。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按户籍人口计算则出现了低于1的超低水平。

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均显示,中国生育水平已经明显低于2.1的更替水平。

从高生育率转向低生育率之后,中国的人口矛盾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方面,为此,有学者提出目前应该调整生育政策。

“老龄化所产生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李小平并不赞成上述说法,他告诉记者,拿现在的民工荒来说,主要是因为工厂招工时只要40岁之前的劳动力,40后、50后根本不录用,这种劳动力短缺现象不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是用工方式的问题。

那些针对所有年龄段的工作,不仅劳动力充裕,还面临劳动人口过剩的情况。

“生不起”是当下人们的普遍感受。

有研究人员初步计算,即使按照1998年的消费模式和物价水平,抚养一个孩子从母亲怀孕到16周岁,全国平均需要支付的抚养费最低要5.8万元,但该数字现在看来,一个孩子的童年花费恐怕都不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