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法概论-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济法概论-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行为违法性; 行为违法性;
违反法律的直接规定; 违反法律的直接规定; 违反诚信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违反诚信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损害其他竞争者合法权益,以及公众利益; 损害其他竞争者合法权益,以及公众利益; 扰乱了经济秩序(竞争秩序)。 扰乱了经济秩序(竞争秩序)。
24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三)一般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四)垄断协议的豁免 垄断协议的豁免 垄断协议的
1、经营者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 业化分工的; 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 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 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7、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
一般不正当竞争行为 限制竞争行为 行政性垄断行为
23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二)一般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
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 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 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主体——经营者 经营者 主体 客体——市场竞争秩序与社会关系(多重性) 市场竞争秩序与社会关系(多重性) 客体 市场竞争秩序与社会关系 客观方面——客观违法行为 客观违法行为 客观方面
行为、损害事实、 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主观方面——过错 过错 主观方面
违反诚信与公认的商业道德
25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二)垄断协议的类型 垄断协议的类型 1.横向垄断协议的表现形式
(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是独立地自行决定商品的 价格,而是与其他同类商品的竞争者联合制定或者共同维持或变更商品的销 售或购买价格。 (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包括划分交易地区和划分交易对象。 (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5)联合抵制交易,又称集体拒绝交易。包括设置第三人进入市场障碍协议和 排挤竞争对手协议。 (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
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具有某种市场支配地位的主体滥用 其优势,排除、限制及损害竞争的行为。
2.市场支配地位: 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 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 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形成了两种认定原则,即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分析原则。 所谓本身违法原则,是指只要经营者的协议、决议或者协同一致的行为被证 实存在,就构成垄断协议。合理分析原则是指除适用本身违法原则的协议外, 对其他协议是否会排除、限制竞争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协议所涉及的市场具 体情况、协议实施前后的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协议的性质和后果等因素后,确 认该协议确实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才能认定为垄断协议。
2
多选
名词
简答
论述
案例 总分
1 1 1 2 1 3 3 1 6 1 1 8 8 4 9 13 9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第六讲 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1 2
第一节 反垄断法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3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第一节 反垄断法
垄断协议 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经营者集中的发垄断法规制 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
实质意义上:调整市场竞争过程中, 实质意义上:调整市场竞争过程中,因规制不正当 竞争行为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总称。 竞争行为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1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a.2: 反不正当竞争法》a.2: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 平等、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 自愿、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 的原则, 公认的商业道德。 诚实信用的原则 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二、垄断协议
(一)垄断协议的界定 垄断协议,也即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是指排除、限 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对于垄断 协议,判断其合理及合法性的标准在于其是否排除、 限制及损害了竞争。 (二)垄断协议的类型 垄断协议的类型 根据参与协议的主体,我国反垄断法将垄断协议分 为横向垄断协议与纵向垄断协议。横向垄断协议是 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协议;纵向垄 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成的协议。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不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
20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形式意义上:特指禁止、 形式意义上:特指禁止、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专门法律 法律。 的专门法律。
专门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 专门立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 注意区分: 反垄断法》 注意区分:《反垄断法》(2007) )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五、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
(一)行政性垄断的主要表现
2.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 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3.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 织滥用行政权力,强制经营者从事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4.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 规定。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五、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
(一)行政性垄断的主要表现
1.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 滥用行政权力,实施下列行为,妨碍 地区封锁的限制竞争行为。具体表现为:(1)滥用行政权力 滥用行政权力 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①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 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②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 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 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③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 进入本地市场;④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 运出;⑤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2)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 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 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3)滥用行政权力,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 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
自愿、平等、 自愿、平等、公平原则
特殊原则: 特殊原则:
诚实信用、 诚实信用、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原则
22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
《反不正当竞争法》a.2.2: 反不正当竞争法》a.2.2:
不正当竞争,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 不正当竞争,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 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二)垄断协议的类型 垄断协议的类型 2.纵向垄断协议的表现形式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3)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三)垄断协议的界定 垄断协议的界定 垄断协议的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类型
假冒混同行为 虚假标示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商业诽谤行为
26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Nhomakorabea假冒混同行为
欺骗性的交易行为
假冒混同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欺骗手段从事交易, 假冒混同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欺骗手段从事交易,使自 是指经营者采取欺骗手段从事交易 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 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 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假冒混同行为包括: 假冒混同行为包括: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仿冒知名商品的行为; 仿冒知名商品的行为; 假冒他人的企业名称和他人姓名行为。 假冒他人的企业名称和他人姓名行为。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形式
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2.掠夺性定价行为。是指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 的,持续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下列合理的降价行为不属于限制 竞争行为: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的商 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破产、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3.拒绝交易行为,指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4.独家交易行为,是指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采取利诱、胁迫或其他 不正当的方法,迫使其交易相对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 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经济法概论(六) 经济法概论(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三)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