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坯工艺(二)
拉坯基本操作方法练习
定中心,将揉好的陶泥轻摔在转盘中心,双手旋转拍打陶泥,使之成锥形;启动拉坯机使转盘低速逆时针旋转,用手沾水润滑泥锥表面起润滑作用。
双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稳定,加快拉坯机转速,右手侧压泥团,左手稳定泥团,同时将泥团向转盘中心推压。
左手以手掌根部从泥锥下部外缘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右手用并拢的四指至手掌与左手相对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双手施力均匀,提升速度与转盘转动速度吻合;泥锥拔高后,用双手拇指按住泥柱顶端,整平柱顶。
右手掌放在泥柱顶端,左手靠在一旁,当右手侧压泥柱时,左手帮助平衡。
再以同样的动作拔高、压下陶泥,如此反复二、三遍,完成拉坯的练习工作。
拉碗技法
开孔:在拔好的泥柱上,用双手的中指和拇指掐出适应的泥柱,双手抱扶泥柱,右拇指从顶部中心压下开孔,直到接近标记处。
拉型:开孔后,往孔中加水保持润滑,双手拇指阔孔,由内向外均匀施力,双手四指护住外壁,同时向上匀速提起,拉出碗形。
拉高、拉薄:左手中、无名指放于碗内壁,右手食指第二关节处贴于外壁,两手正对,对碗壁均匀施力同时提起,把碗拉高、拉薄。
按自己要求可重复拉坯使碗壁厚薄均匀。
修口、修足:左手拇指和食指做出钳状,轻掐碗沿,右手食指配合齐平碗口。
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掐碗底,向下用力修出碗足。
吸水:用一块拧去水的海绵,吸取聚集在碗心的水。
割坯:双手拉直割线平行于转盘,从碗足最底处割过。
取坯:双手中、食指叉开,夹住碗足,向下慢慢托起,取下碗坯。
修坯
拉坯阴干或半干后要对成品进行修整,这一环节叫做修坯。
将碗坯倒过来小心地放在底托上并不断轻轻用力压,直到碗坯定在中心。
从碗底表面用圆形塑刀(修坯刀)沿边缘修去多余的陶土,从碗底到碗口修整外壁。
用三角形修坯刀修出碗足,并用半圆形型板修平、修光滑。
用同样的工具在坯底的里边修出凹槽。
用半圆形型板压光底足的内壁,并在底足的内、外壁修出小斜面。
最后压光碗的外壁。
完成作品后小心取下。
拓展延伸
学习拉坯罐子成型的技法
双手放于拉好的泥柱上半部,双拇指整平柱顶,右手拇指开孔,双手拇指尽量把孔阔大,能放下一只手。
双手交叉成“V”形成固定的整体,放入孔中把孔开大开深。
右手放在孔外,左手四指放于孔中,拇指搭在右手掌根部,使双手稳定。
左手由里向外推压,右手从外掌握力度,把上部筒壁拉高、拉均匀。
将右手拳头放入孔中,左手控制外壁和口部,右手向下开孔接近底部,左手保持坯体中心,拉出基本筒形。
规整泥筒,使筒口在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间穿行。
双手拇指顶在一起,右手食指规整筒口。
双手食指关节从筒底环绕向上拉,双手均匀用力挤压筒壁,随双手提升,泥筒被拔高,筒壁变薄。
重复此技法,直到把筒拉到满意的高度和厚度。
重复规整泥筒步骤,并润滑双手,沿泥筒表面轻轻滑行,使泥筒外壁润滑。
左手放于筒里面向外推压,做罐子造型,右手食指掌握力度,双手沿筒壁慢慢上移,用指关节向上拉,重复多次,做出理想的罐子造型。
用双手食指关节拉薄罐口处,快到口部时,将左手拇指拿出来搭在右手背上,使双手一体,以便更稳地拉出罐口。
口处多留些泥料,便于修口。
双手拇指推压罐口下部,使罐口缩小。
再次规整罐口,用半圆形型板的弧边再拉一遍罐口下部,再用半圆形型板刮去罐外壁的泥浆。
用割线沿转盘表面割下罐坯。
对成型罐子修坯
把定好中心底托上的罐子外壁用圆形修坯刀修平,修平时要注意罐子的弧度自然圆滑。
用修碗足的技法修出罐子的底足。
把罐子倒过来,在底托上定好中心,然后用半圆形型板修好罐口、罐颈,最后压光。
修好后双手轻轻取下罐子,放于干净处干燥。
你的作品完成了吗?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
☆技术优秀奖:技术环节处理较好。
☆创意优秀奖:构思巧妙,设计有创意,有一定的艺术色彩。
☆琉璃金奖:技术型和创意性都较好的作品。
琉璃之乡话琉璃
你知道琉璃渠为什么称为“琉璃之乡” 吗?
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琉璃渠村出产高品质页岩石料,这种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
自1263年起,琉璃渠村就是皇家建筑材料琉璃的重要生产地,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琉璃烧造工艺成为该村传承千年的技艺,长久以来
琉璃渠村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
左图是琉璃渠村过街楼,这是国内唯一使用明黄色琉璃建造的过街楼。
清乾隆21年(1756年)创建,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以保一方平安。
过街楼下部为砖石砌成的城台状,东额“带河”,西额“砺山”,均为琉璃烧制;城台券洞上有殿堂3间,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前后栏墙由六角形几何图纹“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
右图是琉璃渠村琉璃文化墙。
根据门头沟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教育资源特色,2003年,门头沟区劳动艺术教育中心在琉璃渠村成立,中心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青少年年龄特征,开展以“陶艺·琉璃工艺”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就是学生们在进行拉坯实践活动的画面
想一想,做一做
拉坯成瓶的操作步骤
①将揉练好的泥团摔在转盘上,确保与转盘结合牢固,润湿双手和泥团。
②定中心,开孔,用右手食指和左手拇指将孔开大,大到能放入一只手。
③右手向下开孔,左手扶助使坯体保持中心,拉出基本的筒形。
④规整泥筒,继续用双手指关节环绕向上拉。
双手挤压筒壁,拔高泥筒,拉薄筒壁。
⑤左手放在泥筒里面向外推压,开始做出瓶子的造型。
注意动作要缓慢,手指用力要均匀。
⑥规整瓶口,做出瓶的颈部,并用指关节拉高瓶颈。
⑦用双手拇指从外面推压瓶颈,将瓶颈收小。
⑧用型板刮光瓶子外壁。
⑨修坯:找准中心—→修整外壁—→用三角形修坯刀修瓶底—→修出底足—→用半圆形型板压光瓶子外壁和瓶颈。
拉坯成茶壶操作步骤
①将揉练好的泥团固定在转盘上,慢慢拉出合适的形状后开始收颈。
②收颈到几乎闭合时,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向里推压将口闭合。
③做出盖钮的形状,修整坯体。
④标出壶盖的大小并用陶针按一定倾斜度切出来。
⑤用修坯刀规整盖的内形。
⑥壶体做好后,拉出几个不同的壶嘴,选用合适的外观造型。
⑦将选中的壶嘴沿一定角度切削,使之与壶体侧面相符,并将其牢固地粘接在壶体上。
⑧取适量泥团团成球,将其握在左手中,湿润右手,向下挤压泥球,直到做出厚度和长度都合适的把手。
注意每次拉伸都需要用水润湿手。
⑨将做好的把手与壶嘴相对放在壶体侧面,并牢固粘接。
⑩修整、加固壶体。
提示:为了防止水气在盖内凝结,可以用陶针从外部在壶盖上扎出一个小洞;做好的茶壶应放在安全的地方缓慢干燥;壶盖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放在壶体上。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