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注重谋略,以智使力讲究谋略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商周之际的吕望(俗称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采用的翦商谋略,为世人称道;郑庄公养恶除患,曹刿蓄盈待竭破敌,弦高假命退敌,文种蒸粟误敌,孙膑围魏救赵等战例,无一不是精彩的谋略活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成就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 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时代特征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的建立,战争频繁,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
著名的战争有镐京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周公东征等。
→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申张正义和保民,军事决策和行动要以天象和占卜的吉凶定取舍;→在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以成威武之师;→在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战争实践中也已注意到以谋取胜;→在作战指挥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
☐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周王朝的衰落和各诸候国实力的膨胀,使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争霸、兼并、统一的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 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学术上“百家争鸣”,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现。
主要成就一、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将战争区分为“义”和“不义”,并由此确定了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已注意到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探讨战争的起因;在对战争与政治、经济、地理的关系和制胜因素的认识上,指出国家安危“在德不在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
二、形成了系统的建军理论选拔将帅要求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素质,要有威、惠、机、战、攻、守、无过等全面修养;军队的管理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把“士卒孰练”作为胜负的重要条件;军事法制出现了许多关于作战、内务、纪律等文献,同时强调以仁为本,恩威并用,赏罚严明。
三、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重视骑兵的地位和作用,在“攻城围邑”和“救守”之法上,也有习用器械、集兵攻城、错绝其道、阻援攻虚、守不失险、守必出之等论述;注重人事,反对“取于鬼神”,反对不切实际的仁义道德,认为战争可先知、先算、先胜,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主动、惑敌和因情用兵;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任势、我专敌分、兵情主速、奇正相生、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因敌制胜等基本原则;注重联盟战略,纵横捭阖,分化敌对力量;强调必攻不守,先机制敌,灵活应变;产生并发展了骑战、城战及不同地理、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原则。
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公元前221-公元1840年)从秦王朝的建立到鸦片战争的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期间,以政治上的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和思想文化上的儒家学说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
第一阶段充实提高时期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 军事技术不断提高,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等配合作战较多;在继承先秦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阶段系统完善时期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朝前期 作战规模日益扩大,战争样式更加多样;以《武经总要》、《武备志》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军事类书相继问世; 有关军事训练、军事人物、兵制、守城、阵法、车营、火器、军事历史地理、海防边防等专题性兵书大量涌现。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17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的确立,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
在军事领域,诸如枪械、火炮、舰船、航空、坦克等新军事技术突飞猛进,新的作战方式不断出现,各类战争日益频繁。
西方近代军事著作克劳塞维茨劳埃德拿破仑若米尼西方军事思想在范畴与体系上逐步趋于完备进入17世纪之后,由于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以“观察、实验、搜集和积累材料”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再加上古典哲学的发展,为军事思想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工具;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西方,呈现出西快东慢的总体态势。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劳埃德(Henry Lloyd,约1720~1783),英国军事理论家战争制胜取决于“四要素”☞政治因素-对于战争胜负以及军队建设都有影响☞地理因素-决定一个国家的体制和精神面貌☞时间因素-快速性和机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计算因素-战前通过数学和几何学的计算来制定图上作战计划,并据此制定出战略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拿破仑一世(Napoleon I,1769~1821),法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拿破仑的书信、手令和日记等文献中摘录诸多名言,被后人辑成《拿破仑一世书信集》和《拿破仑军事语录》。
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思想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若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1779~1869),生于瑞士一市长之家。
曾任俄国皇帝的军事战略顾问达20年之久,为俄罗斯帝国军事学院奠基人之一。
若米尼的军事代表作《战争艺术概论》若米尼的主要军事思想☞战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战争有战略战术之分战略是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以及在战场上指挥大军的艺术,是把军队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区或作战地区决定点上去的艺术;战术是指挥战斗的艺术。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K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普鲁士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主要著作:《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战争论》(On War) 是其中的前3卷,后7卷为战史著作。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最终解决问题的是战斗☞战争是交战双方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是一种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也创立了崭新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
马克思(Karl Marx, 1818 ~ 1883)恩格斯(Friedrich Engles, 1820 ~ 1895)战争的基本观点军队学说战略战术思想参考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1.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战争只有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才产生了具有掠夺性质的战争。
☞国家为了维护私有财产和镇压奴隶的反抗以及掠夺更多的奴隶,组建了职业的军队。
☞只要有利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和社会不同的阶级存在,阶级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熄灭。
暴力是建立和维持一切国家的重要手段。
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
人民战争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弱军战胜强军的手段☞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只有将人与武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强大的战斗力;☞士兵是军队的基础。
杰出的将帅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是以广大士兵群众的作用为前提的。
军队是社会有组织的武装集团☞体制: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军(民兵和游击队);☞兵役制:有征兵制、募兵制、志愿兵制、预备兵制等;☞兵种构成:有步兵、骑兵、炮兵等,又可以根据武器、装备、人员的特点和任务,进一步划分为重步兵和轻步兵,重骑兵和轻骑兵等。
马克思、恩格斯的军队学说军队随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军队的武器装备、组织形式和作战方式都比较简单。
☞在14世纪初,随着火药传入西欧,火枪火炮逐渐取代了冷兵器,从而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十八世纪初,装有刺刀的隧发枪问世,与之相适应的线式队取代了原来的纵深队形。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起义者们使用了新式的线膛枪,为了同使用线式战术的英国军队作战;拿破仑在总结法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将美国人发明的战术完善起来,步兵、炮兵、骑兵的合编和纵队、散开队形和横队的配合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战术优势;19世纪下半叶,铁路的发展和电报的发明和应用,使作战双方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能把大量兵力集中到具有决定意义的各个方向,而且能在几个不同方向的宽大正面上同时展开行动;导致产生了一种新的作战方式,由按统一目的实施的一系列会战构成的战役。
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因素☞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旺盛士气和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科学文化素质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的战略战术思想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但英军在印度作战的计划却是分散兵力;☞拿破仑的秘诀在于集中,而他的继承者的秘诀却在于分散。
进攻是夺取主动权的行动☞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只有进攻才能掌握主动,争取军队的行动自由;☞即使是处于防御地位的劣势军队,也要创造条件,积极采取进攻手段来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
☞进攻者不能超越进攻的顶点,要适当地掌握进攻的限度,巧妙地适时地把进攻与防御和退却结合起来;☞追击是进攻的继续,能使敌人完全覆灭,获得更大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