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小组学习制 D.集体学习制2.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 )在《大教学论》中做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3.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出现了( )。
A.加长化 B.短学程化 C.缩短化 D.均衡化4.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 )和课后总结三个部分。
A.上课 B.预习教材 C.回顾知识 D.组织内容5.下列不属于实验课教学过程的是( )。
A.实验课的准备 B.实验课的组织C.实验报告的撰写 D.实验结果的预期9.属于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实验实习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10.( )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
A.讨论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11.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逐渐以( )代替注入式。
A.平衡式 B.应用式 C.启发式 D.综合性12.下列不属于教育技术领域的是( )。
A.学习者 B.学习资源 C.教育开发职能 D.教学监督职能13.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必须遵循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和( )。
A.实用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4.( )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远程开放教育与虚拟学校的特征,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
A.网络教育 B.计算机学校 C.网络大学 D.多媒体学院15.( )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A.教学测量 B.教学评价 C.成绩评估 D.价值评判16.( )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17.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试题的命制实行集中命题、分散命题和( )三结合。
A.向社会征题 B.自行命题 C.修订命题 D.组织命题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上课制 D.复式教学2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人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
A.发现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案例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22.在设置问题情境之后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的方法是( )。
A.暗示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实验法 D.发现教学法23.教师为配合讲授或谈话,向学生呈现幻灯、电视、电影的教学方法是( )。
A.电化教学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问答法24.个别教学是教学的( )。
A.辅助形式 B.基本组织形式 C.一般方法 D.特殊形式二、填空题1.( )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 )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场所呈现( )。
4.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 )、实习、( )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环节组成。
1O.讨论课上,讨论题目的类型主要有( )和学习新内容讨论题。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报告( )中,指出要“教会学生学习”,即强调学生通过教学不仅应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能获得独立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12.对传统教学媒体按照其物理原理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光学媒体、( )、声像媒体以及( )。
13.( )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远程开发教育与虚拟学校的特征,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
14.1997年,( )率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立了网上大学。
三、简答题1.简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2.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哪些环节?3.简述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4.简述教育技术领域所包含的内容。
5.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6.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7.浅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浅析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的区别及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2.论述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过程和步骤。
3.试述学生学业评价的步骤。
一、选择题1.A 2c 3b 4a 5d 6a 7d 8a 9c 10a 11c 12d 13b 14 c15a 16c 17a 18 b19a 20c 21b 22a 23b 24a二、填空题1.班级授课制2.京师同文馆3.非课堂化和多样化4.实验课的教学;科研5.学年制6.实验实习法;参观法 7.自学指导法8.教给学生知识9.计算机网络10.阶段复习讨论题11.《学会生存》12.音响媒体;综合媒体13.网络大学14.湖南大学三、简答题3.简述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答: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纵观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共同的趋势:(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在肯定及时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在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报告《学会生存》,指出要“教会学生学习”,即强调学生通过教学不仅应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能获得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这里是指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包括以下两个基本观点:①任何方法与手段都是具体的。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以一定的条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学经验等为转移的,不存在适合一切学生、一切教师、一切教学内容和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②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5.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答: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决策的影响在传统视听教学中,通常是由任课教师决定是否采用或采用什么视听媒体,因而它是在低层次上对教学决策产生影响的。
作为系统方法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则是对较高层次的教学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确定是由专家负责的,因而课程的标准化在不断提高;教学的设计、制作和评价将由专家担任,教育工作的效率相应增大;教师的作用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学习指导者和学习评定者的身份进入教学过程。
(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技术对传统的由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决策,以及以教师、媒体、学生等组成的不同的教学模式加以系统结合,形成新的综合型的教学模式。
(3)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
教育技术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课程的标准化与学习资源的不断开发,使教学不再是学生、媒体和教师的简单相加,从而不断推动着高校教学质量、效益的提高。
②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
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为终身化教育提供了可能,现代远距离教育的不断发展,则使教育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幅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迅速扩展。
③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育技术为进行个别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它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身能力和条件进行自由选择。
7.浅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答:大学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高校教学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互相结合,特别是通过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处在教学方法中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时间占教学时间的比例越来越大,对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也逐步增强。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高校的教师在让学生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并在教学中逐渐将人类探索、研究客观世界的方法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
1.结合实际浅析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的区别及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答:(1)个别教学制与班级授课制的区别①含义不同。
个别教学制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②产生与发展过程不同。
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是在长辈把生产经验和道德规范传授给下一代的过程中形成的。
随着人类知识传播活动的逐渐复杂,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开始出现,从教几个学生发展到教几十个学生,同时教师又给每一个学生个别地上课。
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做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国学校广泛采用。
在我国,18 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③优缺点不同。
个别教学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教学效率往往较低。
班级授课制不但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同学之间结成团结的集体。
但班级授课制往往过于强调统一,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
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变化的趋势主要有:①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作为大课教学形式的一种弥补和配合,以小班形式进行的习题课、辅导、答疑、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正在大学课堂上出现。
②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一些大学为了适应日益增多的选修课和实践课,将原来的一年两学期改为长短不一的三个学期,在短学期内更多地设置全校范围内的选修课,以及需要相对集中的生产实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