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精品PPT课件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精品PPT课件
K+ 外流 (IK , IK1通道) 3 期 K+ 外流 (IK , IK1通道) 4 期 Na+- K+ 交换(Na+- K+ 泵)
Na - Ca2+ 交换 (Na - Ca2+交换体)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和形成机制 与工作细胞的区别:4期自动去极化。
0期(去极化过程): Ca2+内流(L型 钙通道)慢反应动作电位。 3期(复极化过程): K+外流
2、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90~+30mv 1期:快速复极初期
+30~0mv 2期:平台期 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
0~-90mv 4期:静息期-80~-90mv
0期
①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阈 电位(-70mV)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 性Na+内流 Na+平衡电位
②Na+通道是快通道, 开放时间仅1~2ms
③Na+通道阻断: 河豚毒(TTX)
1期
快Na+通道 关闭,瞬时 性外向K+通 道激活(Ito) K+快速外流
2期
2期:0 mv 等电位。 Ca2+内流和Na+内 流(少量),K+外流 互相平衡状态 Ca2+通道是慢通道, 电压依赖性
钙通道阻断:Mn++, verapamil
3期
Ca2+通道失活关闭 IK通道开放,K+外流 (+)
②特点:
不等速传导 心室内快速传导
左右心同步
房室延搁:
意义: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 充分充盈
2、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①结构因素:
心肌细胞的直径:细胞直径 与细胞内电阻呈反比,直径 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开放状态有关: 房室交界区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较少, 则传导速度慢。
②生理因素: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⑴有效不应期(ERP) ⑵相对不应期 (⑶R超RP常) 期( SNP)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到阈电
阈电位水平
位的距离
钠通道的状态
TP 正常
RP水平
正常 RP
TP水平
3.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
1 2 34 5
期前收缩: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 一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受到人为或病理 性刺激,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⑴有效不应期(ERP) ⑵相对不应期 (⑶R超RP常) 期( SNP)
⑴ 有效不应期(ERP)
绝对不应期:Na+通道完全失活, 兴奋性为零。
局部反应期: Na+通道极少数复 活,兴奋性极低,给予强刺激局 部兴奋,无Ap。
在ERP内任何刺激均不能产生 动作电位。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 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间 歇。
生理意义: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有利于 心脏的泵血。
(二)传导性(conductivity)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①机制:局部电流; 闰盘(功能性的 合胞体)
②特点:
单向有序传导
兴奋在心内的传导途径
窦房结左右心房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区房室 束末梢浦肯野细 胞心室肌(内膜侧 外膜侧)。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抢先占领 (preoccuppation) ❖超速驱动压抑 (overdrive suppression)
超速驱动压抑:
原因:“被动”频率>“自动”频率
特点:频率差别愈大,压抑效应愈强; 驱动中断后,停搏时间愈长
机制:生电性钠泵活动增强,使细胞 膜超极化
意义:人工起搏器需暂停时应避免发生 心搏暂停。
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
①K+通道关闭 ②Na+ 内流(作用较弱) ③Ca2+内流(T型钙通道)可被(NiCl) 阻断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二)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三)传导性( Conductivity) (四)收缩性(Contractibility)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类型
1、根据组织学和电生 理学特点: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2、根据心肌动作电 位去极快慢: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 Rp)
-80~-90mv
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 K+平衡电位 膜对Na+的通透性很小 Rp< K+平衡电位
2、掌握兴奋性与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自律性与窦性节律;传导性与房室延搁
(2) 相对不应期(RRP)
阈上刺激才能 引AP,大部分Na+通 道已经复活,兴奋 性已逐渐恢复,但 仍低于正常。
⑶超常期(SNP)
阈下刺激即能引 起AP,兴奋性超过正 常。
Na+通道已复活; 且膜电位到达阈电位 的差距较小,所以较 易兴奋。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再生性复极 外向电流愈大
4 期(静息期
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浓度
3Na+ 2K+
3Na+ Ca2+
Na+- K+泵 Ca2+ – Na+交换
原发性
继发性
心室肌纤维(快反应细胞)的AP的离子机制总结
0 期 Na+内流 (快Na+通道) 1 期 K+ 外流 (Ito通道) 2 期 Ca2+内流 (慢Ca2+通道)
不能引起兴 奋
传导速度减慢
传导减慢
传导阻滞
(三)、自动节律性(automaticity)
1、心脏的起搏点
心肌各部位自律性的特点
部位
窦房结 房室结 Purkinje
频率(次/分) 100
50
25
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pacemaker(latent pacemaker)
心律
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0 期除极速度快
0 期除极幅度大
临近未兴奋膜 局部电流形成快
(兴奋和未兴奋部位之,使下游更远处兴奋
兴奋传导快
膜电位水平
兴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
奋
的差距扩大 兴奋性降低
相对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
达阈电位所需 时间长
升支缓慢、幅度 小的动作电位
2 1
2.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⑴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速度愈快,自律性愈高
⑵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 之间的差距 差距愈小,自律性愈高
(四)收缩性(Contractibility)
1、同步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 3、对细胞外Ca2+依赖性
小结 1、掌握心肌细胞(心室肌和窦房结)的 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