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

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

——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 以 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并 使他们重返社会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康复主要可以分为:
1.医学康复 2.教育康复 3.职业康复 4.社会康复
1.医学康复:是指利用包括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 技术和方法来促进功能康复。 2.教育康复: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 3.职业康复:指残疾后需要重新就业时,对残疾者 进行就业前评定及就业前训练,再根据训练结果 安排残疾者就业的工作。 4.社会康复:制定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者的合法权 益和生存权利。
① 练起坐和坐位平衡,再练拐杖站立。
② 双拐杖置足趾前外侧15~20cm,屈肘20º ~30º ,
上肢肌力落在拐杖的横把上。将重心移至一侧拐杖,
提起另一侧拐杖,再提双侧拐杖。
③ 双拐置于两腿前方,向前行走时,提起双拐向
更前方,将自身重心置于双拐上,用腰部力量摆动
向前。
单拐行走训练步骤:
健侧臂持仗行走时,拐杖与患侧下肢同时向前, 继之健侧下肢和另一侧摆动向前。或将健侧臂 前移,然后移并侧腿,再移动健腿,或反之也 可。

康复职业工作能力评定
如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
一级:依赖。病人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即使有 适当的设备或别人的帮助也不能自己活动,全部 功能由他人代劳。 二级:需要帮助。病人自己能做一部分,但需要别 人不同程度的帮助才能完成。
三级:需要监护。病人需要别人的语言指导或在一 旁照看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四级:基本自理。能独立完成,但较慢或需使用辅 助器具以帮助完成。 五级:自理。能自己独立完成活动,无需别人言语 或体力上的帮助。

措施:依靠伤残者自己、家属和所在社区及相应 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服务部门等的共同 努力。
达到社会康复的基本条件:



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理与自我照顾
较好的躯体健康水平


交流与沟通
职业技能与经济的稳定
社区康复的基本模式
1.社区服务保障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 结合基层社会保障,对社区内老、幼、伤 残者进行收容和康复。 2.卫生服务模式:主要由卫生机构的医务人 员负责,以伤残者为服务对象,重点是以 医疗康复为主。
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
本讲内容提示
一、 概 述 二、 康复评定与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三、社区常见病伤残病人的康复护理
第一节


一、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

康复 康复医学 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护理
(一)康复

康复(rehabilitation
)的本意是“复原”、
“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 资格、地位、尊严”等。
(三)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地开展的康复工作。 WHO专家委员会定义(1981年) 社区康复对象占康复人群的70%。
包括残者本 人及他们的家 庭和社会。
社区康复——指依靠社区人力资源采取的康复措施。
国际多部门(1994年)对社区康复的解释:


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 目的是:促进伤残者得到康复,享受均等机会, 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
二、康复护理程序及常用护理技术
(一) 康复护理程序
1、评定阶段
2、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评价阶段
(二)、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
1、康复护理环境
基本要求:无障碍设施。 包括: 房间、厕所
以推拉式为宜
门把手、电灯开关和水龙头设施高度低于常规 高度 窗户和窗台的高度略低于一般房间高度 走廊应设扶手,便于行走和起立
4、 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有关检查
5、专科会诊意见 6、写康复评定报告
①有无残疾; ②残疾原因; ③残疾部位和数目; ④残疾程度、类型; ⑤残疾对生活、学习及劳动能力的影响; ⑥ 康复潜力 ⑦康复处理意见
(三)主要的评定方法

测量评定 如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


肌力评定 手法或机械检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5)上下楼梯训练:
① 扶栏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健手扶栏,患肢伸
向前方,用健足踏上一级,在将患肢踏上与健侧
并行;下楼时健侧扶栏,患足先下一级,然后健
足后下与患足并行。
② 拐杖上下楼梯:上楼时手杖立于一级台阶, 健肢踏上,患肢跟上与健肢并行。下楼梯时先将 手杖立在下一级台阶,健侧先下,患肢后下与健 足并行。
坐位和立位
(1)仰卧位:
双足紧蹬足底板防止足下垂。 臀部外侧垫小枕防髋关节外旋畸形。 两膝部及髋关节置伸位,防止关节屈曲性挛缩。
肩部外展90º ,肘伸直或弯曲,腕伸直,手指与
指间关节部分屈曲,拇指外展,如握小布卷,保持
腕关节及手的功能位置。
(2)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后背用枕头支撑; 患臂前伸,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 患侧髋关节略后伸展,膝关节微屈; 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健侧上肢放 在身体上后身后枕头上,避免放在身前。有助 防治痉挛。
(二)康复医学 WHO对康复医学的界定:恢复人权、
恢复功能锻炼、重返社会、复原等。
康复医学 ——利用医学措施,治疗因外伤
或疾病等而遗留的功能障碍,使功能复原可能达 到的最大限度,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
1.功能康复:包括躯体活动、言语 交流, 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 2.全面康复:不仅是针对功能障碍,更 重要的是面向整个人。 3.重返社会
3.家庭病床模式:主要由社区医疗卫生机构 为病人开设家庭病床,由医务人员定期上 门进行基本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训练, 主要针对一些慢性疾病的病人。 4.社会化模式:由政府起主要作用,各部门 参与。
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
1、预防: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三级预防
二级预防
消除和控制病 伤残的危害 因素
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损而不残
(3)、个人卫生训练:
①洗漱动作 ②排便活动 ③入浴活动 ④偏瘫者可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操作, 继之训练患侧手操作。
(4)、床上运动训练:
主要包括翻身、移动(纵、横)、体位 转换(卧位、坐位、立位)独立坐位、手 支撑位等。
目的:
防止压疮,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
常用的基本体位有
仰卧位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被动体位变换
美国纽约会议上对康复下的定义(1942) “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复 原其肉体、精神、社会、职业和经济 能力。”
WHO医学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阐释
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 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 再训练,使其功能恢复至尽可能高的水平。
﹙1969年﹚:
WHO康复定义 :
长期卧床的病人坐起时有倾倒的现象。 为保持身体的平衡,应先用靠背架支撑或端坐
在靠背椅上,坐稳后可左右、前后轻推,训练平衡
力。
(6)立位训练

能自行坐稳,下肢肌力允许时,可进行起立动作
及立位的训练。

瘫痪病人训练站立,应先将重心放在健肢,
两脚分开30cm,站稳后再试将重心移向患肢,作 轮流负重训练。 转换方向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等。可给以单 拐或双拐。
图4 向健侧翻身
向患侧翻身:

患者仰卧位,双手呈Bobath式握手,向上伸
展上肢;

健侧下肢屈曲;双上肢左右侧方向摆动,当摆
向患侧时,帮助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
注意事项
1、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体位摆放训练的目的和 治疗作用,取得配合。 2、操作中应注意患者体位摆放操作的正确性, 以达到训练效果。
(5) 坐位训练:
2、常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重点)
日常生活训练
行走训练
(1)、饮食训练:
包括:进餐的体位训练;
抓握餐具训练; 进食动作训练; 咀嚼和吞咽训练等
(2)、更衣训练:
原则:先穿患侧,后穿健侧。 穿裤子取坐位,下肢穿好后再取卧位,抬高臀 部将裤子穿上; 穿衣服时先穿患肢,脱衣服时先脱健肢。
(见图10-1、10-2)
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来促进康复。如弱智儿童
的智力训练。
5、职业康复(vocational
恢复患者的就业机会。
rehabilition )
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发挥残疾者的潜能,
6.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ion )
从社会的角度来保证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 职业康复的实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增进感觉输入; 预防压疮和肺炎、尿路感染,关节变形、肢体挛 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不断变化体位可使肢体的屈伸肌张力达到平衡, 预防痉挛模式出现。

向健侧翻身:

患者仰卧位; 双手交叉患侧拇指至于健侧拇指之上、屈膝; 健腿插入患腿下方; 交叉双手伸直举向上方,帮助转动肩胛、骨盆。
活自理,属于残损
2)残疾:身体组织结构或功能缺损严重,身体、精 神或智力严重障碍,生活活动能力受限。是个体 水平上的残疾。个体能力障碍 例:脑卒中后遗症出现偏瘫,行走、ADL等有困
难者,属残疾;
3)残障:因残损或残疾导致完全不能参加社会工作, 生活不能自理, 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例:脑卒中后遗症出现全瘫,属残障。
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社区康复护理常用方法
1、观察:使康复对象了解康复训练信息,以便使
整个康复过程能有序进行。
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
训练时社区护士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姿势。
3、学习和掌握有关功能训练技术: 配合其他康复
人员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不同
病情和性质,护士需不断学习和实践。
后遗症的康复 残而不障 残而不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