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有很多相关因素可引起静脉炎,本文重点综述静脉炎的分类、分级、发生原因、预防和护理进展。
标签:中药湿敷;相关因素;静脉炎预防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大多对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机械刺激,容易造成机化、阻塞,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给药静脉和临近组织的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
1概述
1.1定义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1.2化学性因素与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化疗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1.3物理性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长期化疗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好,而操作者又没能一次穿刺成功,可发生一次给药多次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
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可使血管壁受损,导致或促使静脉炎发生。
1.4分级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
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我们根据静脉炎的分度不同进行不同的护理治疗。
2方法
2.1选择血管不当操作者为了穿刺方便而选用粗大血管,该血管受到药物的损伤后,可造成其分支末梢血管灌流不畅,待用该末梢血管给药时,就会出现输注缓慢或不滴。
如选择的血管已有多个结节、瘢痕、脆性强、弹性差,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
2.2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头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刺激和针眼涌出的高浓度药物长时间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渗出。
甚至发生静脉炎。
2.3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压迫的时间少于3~5min,容易出现淤血、肿胀,即使能缓慢吸收,也易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而不利于以后对该血管的利用。
3方法
观察如意金黄散湿敷,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血管保护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如意金黄散乙醇液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是治疗留置针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3.1两组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左上肢或右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
观察组:穿刺前清洁局部皮肤,穿刺成功后在穿刺点上方近心端lcm处用湿毛巾热敷局部皮肤3~5rain,将康惠尔透明贴敷盖皮肤,然后开始静脉输注化疗药物。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血管保护措施。
选择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孕陨悦悦)或中心静脉置管。
3.2应用精细过滤避光式输液器预防5-氟尿嘧啶化疗所致静脉炎。
3.3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常因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导致患者疼痛难忍或静脉通道建立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的继续化疗。
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效果显著。
3.4喜辽妥加用复方聚维酮碘搽剂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化疗后静脉炎的上述方法湿敷复方聚维硐碘搽剂及喜辽妥软膏外涂。
显微镜观察结果:血管壁炎细胞浸润的发生率,A组为50.00%(9/18),B组为100.oo%(18/18),C组为60.00%(3/5),D组为100.00%(5/5)。
3.5不同给药方式对大肠癌化疗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对比观察。
3.6血管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如盐酸氮芥、长春新碱,必须采取给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且要边推药边抽回血,防止药物外溢,防止造成周围组织坏死。
4判定标准
4.1化疗静脉反应的分级根据汤钊酞分级标准:0级为无疼痛;I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II级为局部皮肤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Ⅲ级为局部皮肤中度肿胀,重度疼痛,形成直径1cm,影响肢体功能。
4.2观察两组患者肢体沿血管走向皮肤红肿、疼痛情况。
疼痛缓解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红肿面积消退百分比,血管弹性及静脉炎疗效。
治愈:血管弹性恢复正常。
血循环良好。
疼痛消失,肿胀完全消失,可以顺利进行静脉输液。
显效:疼痛消失,肿胀消退70%。
有效:单纯疼痛消失或疼痛减轻,但是静脉血管硬化,不能作为输液置管使用,肿胀消退50%。
无效:无变化或合并感染,局部病灶进展,肿胀消退不足50%或疼痛不能缓解者。
5优点
目前,治疗化疗后静脉炎的方法很多。
如硫酸镁湿敷,加用复方维硐碘搽剂赔合微波热疗治疗化疗后静脉炎,取得良好的效果。
复方聚维酮碘搽剂成份主要由聚维酮碘和阿司匹林组成。
适当的肿、勺热消失,疼痛稍减轻,受累静脉有轻微压痛。
6护理
6.1选择血管要保证用药安全,应选择近心端、官腔大、回流通畅的静脉给药,避开手背、足背和关节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靠近动脉和肌腱,易造成永久性损伤。
6.2用药指导奥沙利铂的主要毒性是外周感觉神经异常,累及感觉神经末梢,遇冷刺激时加重。
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告知患者或家属化疗药物的危害,以提高患者的主观意识。
6.3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主动体会患者的痛苦,护理过程中保持微笑,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6.4密切观察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用药后效果。
建立护理记录,任何时候发生血管组织损害,都应做好记录和评估。
内容包括:时间、静脉输注通路的部位、用药种类及用量、穿刺部位外观的描述、处理措施和患者感受。
6.5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①乙醇疗法:留置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持续湿敷留置针贴的上方至拔针30 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乙醇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使其不断挥发时带走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下降,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的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的静脉炎(乙醇过敏者禁用)。
②冷敷法: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可促进有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
冷敷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
常用于刺激药物外渗、漏的早期。
参考文献:
[1]成英,田雅娟.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防护研究进展[J].家庭护士,2008,6(5B):85.
[2]齐娟,刘名清,崔秋媛.喜疗妥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
[5]俞杨.喜辽妥加用复方聚维酮碘搽剂配合微波热疗化疗后静脉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2下).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