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剖析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剖析
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黄金时期,
在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内地和边疆各少 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有很 大发展,从而共同缔造光辉灿烂中古文明。
• 一、唐代民族政策
• 从整体上说,基本沿用唐太宗时期政策: • ——羁縻政策:民族关系开明、持平,以和抚 为主。 • ——羁縻府州:共设羁縻府94、羁縻州762, 总计856。其地域,西至咸海,西南包括整个 阿富汗(6都督府,最南端波斯都督府),北 至今贝加尔湖以北,东达库页岛一带。 • ——和亲政策:然与汉有本质区别,唐力量强 大,很少动用武力。大部分民族如靺鞨、突厥、 回纥、契丹、南诏、西域各族,都接受唐朝封 号,即便是独立性强的吐蕃,也与唐建立比较 密切政治、经济联系。
• 一、东突厥 • 1.兴起~南北朝后期:
• ——突厥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早年居于金山(阿尔 泰山),兴起于南北朝后期,至隋初已成为北方最强 大少数民族,控制东起辽河流域西至阿尔泰山以西 广大地区,其力量可左右中原政权,周齐对峙,杨 坚代周、李渊、刘武周、梁师都、李轨、薛举等起 兵,无不先结好突厥,甚至向其称臣纳贡。
• 3.与唐友好:
• ——从回纥建立政权到崩溃一百年间,同唐基本没 有发生冲突,关系密切友好相处,每一位回纥可汗 都得到了唐的册封。 • ——安史乱时,回纥曾两次出兵助唐平定叛乱,两 京收复后,唐一次酬谢回纥一百余万匹绢,从757 年唐又每年赠绢2万匹作报答。 • ——唐三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回纥与唐关系是 唐代民族关系中最为密切。
• ——唐在东突厥北部边境设羁縻州府,任用突厥首领 担任刺史,管理突厥部众。
• ——《通典· 边防》:“入居京师者近万家”,不
少人还在朝为官,五品以上官员达百余人,中下级将 领更多。他们对太宗忠心,太宗死契芯何力和阿史那 社尔特别悲伤,请“杀身以殉”,并以其俗“割面志 哀”。
• 二、西域与西突厥 • 1.唐初对西域经营
• ——唐初西突厥控制西域,隔绝唐与西域联系,贞观 二年(628),西突厥内乱分裂,力量削弱。贞观四年灭 东突厥后,太宗开始经营西域,经近20年努力,彻底 击败突厥。高宗时突厥复起,经过激战终灭西突厥, 重新控制西域。
• 2.唐朝对西域管理: • ——为加强西域管辖,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统
领“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田、疏勒),高宗时以碎叶 代焉耆,武后时又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及巴 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及 葱岭以西地区。
• 2.分裂~臣服隋朝
• ——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隋对其进行分 化瓦解和军事打击,突厥衰落,臣服于隋。
• 3.唐朝初年
• ①收服东突厥
• ——唐初突厥重新崛起,东突厥曾两度打到长安附近。 唐太宗政权巩固后,于贞观三年(629),派李靖、李 勣为统帅,两路出兵,次年攻灭东突厥。
• ②设羁縻州府
• 6.回纥部落分迁 • ——唐代后期,回纥内部矛盾尖锐,自然灾害 严重,国势衰落,840年被准噶尔盆地的黠戛 斯人灭掉。 • ——此后回鹘部众离散,一支迁至河西走廊, 一支进入吐鲁番,一支迁至天山北路及葱岭以 西。定居新疆的回鹘,就是今天维吾尔人的祖 先。
• 四、吐蕃
•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祖先,他们很早就居住在青 藏高原。
• 1.友好和亲:
• ——公元七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 高原各部。他仰慕唐朝的文化,两次派使者求亲, 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 干布。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 蕃首领赞普尺带珠丹。这一时期是唐与吐蕃关系最 好时期,尺带珠丹上书玄宗,称唐蕃关系“和同一 家”。
• 3.唐代西域状况
• ⑴基本状况
• ——汉代西域有36国,至唐基本面貌没变,其中以 天山南路高昌、焉耆、龟兹(库车)、于田(和田)、疏 勒(喀什)较为有名。 • ——高昌是汉族人鞠氏统治,通行汉文,离唐最近, 为丝绸之路重镇,留世文献记载较多,解放后出土大 批唐代文书,资料丰富。
• ⑵社会发展
• ——西域各国在唐已进入封建社会,有较发达绿洲农 业,冶铁/棉纺织突出,天山北路以游牧为主。
• 一、唐代边疆各族
•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民族政策 • 第二部分:民族关系
• 1.东突厥 2.西域与西突厥 • 3.回纥 4.吐蕃 • 5.南诏 6.靺鞨与契丹
• 一、唐代边疆各族
• 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概况
•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重要阶段 (秦
朝统一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西汉是我国多民 族国家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隋唐是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大
• 4.唐代中西交流
• ——唐统一西域后,凭借丝绸之路,西域与内 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 ——内地文化在西域传播推广,而西域音乐、 舞蹈、绘画也传入内地,如太宗所定十部乐中就 有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 • ——葡萄酒酿造方法及作物品种也传入内地,丰 富内地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
• 三、回纥 • 1.回纥、回鹘: • ——回纥:团结、联合、协作。788年,回纥上 请唐德宗,将“回纥”改为“回鹘”,意为矫 健雄鹰。 • 2.兴起情况: • ——回纥是在东突厥故地兴起民族,曾几迁徙, 最后于天宝四年灭掉东突厥,成为北方草原 最强大力量,开始进入封建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经济文化交流: • ——回纥经常用马匹换取唐朝的丝织品和茶叶, 史家称之为“茶马交易”,回纥消费不了数额 巨大的绢和茶,许多通过丝绸之路被远销到中 亚至欧洲。 • ——回纥商人来唐经商,人数常达数千人,足 迹远至赣江、珠江流域,长安城里有大批回纥 商人,许多人在长安结婚生子,久居不归。 • 5.回纥社会发展 • ——在唐的影响下,回纥开始发展农业,建造 城市和宫殿,由游牧转向定居。回纥制度是汉 制和突厥制度杂用,历法采用唐的开元历。
• 2.冲突
• ——随着吐蕃力量不断扩张,与在唐军事上进行长 期、激烈斗争,青海、西域、河西、陇右一直是 吐蕃目标,吐蕃于763年唐刚平定叛乱之际,攻入 长安。
• 3.会盟
• ——其间有战有和,双方经常会盟,如穆宗长庆元 年(821),双方会盟,盟文强调“患难相恤,暴掠不 作” ;穆宗长庆三年(823)在拉萨建立唐蕃会盟碑, 今仍矗立在大昭寺门前,成为两民族团结友好历史 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