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水的温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
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
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5、汇报交流。
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
)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带领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2、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水(液态)熔化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形状磁铁,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知识技能)2、通过一系列操作,会做有关磁铁的相关实验。
(过程方法)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了解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活动探究磁铁性质。
难点:知道磁铁具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学准备:器材: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指南针、没有标极名的磁铁、水槽、小车、塑料盘、铁屑、大头针、回形针、小铁球、塑料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老师出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猜一猜谜语:一物脾气怪,硬硬身体,形状不一,别人不理,专把钢铁爱,一磁就粘上,不拉不分开。
2、生:磁铁3、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4、生;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
5、师:(探究磁铁的性质:)下面的物体(回形针、铁钉、塑料尺、纸片、小刀、硬币)磁铁能吸起来吗?6、生:磁铁能吸起的物体是回形针、铁钉、小刀、硬币。
二、做出假设,实验探究。
(一)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2、生:磁铁每个地方吸铁的本领不一样,可能是磁铁两端的吸引力大一些,中间小一些。
3、师: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猜想,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呢?小组里面轻声商量一下。
4、小组讨论。
5、交流。
6、生:挂回形针。
……7、师:挂回形针。
怎么判断磁力强,磁力弱?8、生:回形针挂得多,说明磁力强,回形针挂得少,说明磁力弱。
(投影)9、师:实验时,你们组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吗?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我想请教大家:(投影:挂哪里?怎么挂?)回形针挂在哪些地方呢?(投影:取点)10、师:挂两边、中间。
11、师:(投影:点的位置)有补充吗?12、生:A和C的中间。
13、师:(投影:点的位置)为什么选这几个点?因为我们做的是比较实验,当然是取得点越多越能精确地检测磁铁的磁力的强弱。
可是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无法穷尽每个点,因此我们可以选取刚才同学所说的具有代表性的5个点。
14、师:5个点要选择挂在同一个底面上。
事实上,磁铁是一块长方体,它有6个面,时间关系课堂上我们只检测1个面,课外大家还可以去检测其他的面。
15、师:取好了点,回形针怎么悬挂呢?16、生:先挂一个回形针,其他的挂在这个回形针上。
(投影)这样吗?回形针一个一个挂下来。
(投影)这里的回形针可以换成另外物体吗?(投影:垫片)17、师:(投影:)实验时请注意这几点,看懂了请举手,有什么不清楚的?(1)轻拿轻放。
什么物品轻拿轻放?(2)及时记录。
记什么?(投影:小组记录单。
张贴:班级记录单)(3)分析数据。
(4)轻声交流。
需要帮助或其它器材的同学请举高你的小手。
18、师:每测试完一个点就要记录一个数据(投影:纪录)这是小组记录单,(出示小记录单)检测完数据后请小组里的其中一位同学把你们组的数据填写到班级记录单上,(张贴大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