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小版)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小版)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一、
操作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5
二、
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3
15)观察大便性状及灌肠效果。
2
16)处理用物。
2
17)洗手,取口罩。
3
18)记录,包括灌肠时间、量、患者反应及效果。
2
4、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20分钟以内。
四、
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5
2
8)戴手套,将灌肠溶液倒入肠道冲洗器内,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再次核对患者。
2
9)排净管内空气,润滑肛管前端7-10cm。(冬季应将肛管置于50℃温水中浸泡软化。)
2
10)一手垫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一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打开开关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3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10
3)洗手,戴口罩。
2
4)遵医嘱在治疗室配制合适的灌肠溶液。
2
5)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及灌肠溶液。
2
6)关闭门窗,拉上窗帘,拉起对侧床栏,松床尾盖被,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退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5
7)垫治疗巾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
三、
实施要点
65
1、仪表:符合要求
3
2、操作用物:治疗盘:一次性肠道冲洗器、弯盘、润滑剂、棉签、纸巾数张、一次性治疗巾、水温剂、量杯、手套;灌肠溶液:0.1%-0.2%肥皂溶液或生理盐水。另备:输液架、治疗单、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屏风,必要时备便盆、便盆巾。
5
3、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0
五、
注意事项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5
六、
综合质量评分
A 5分;B 4分;C 3分;D 2分;E 1分;F 0分
6
11)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弃于垃圾袋内,擦净肛门,撤下弯盘放于治疗车下层。脱下手套,消毒双手。
3
12)灌肠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尽量保留5-10分钟后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协助能下床的患者入厕排便。
3
14)排便后及时取出便盆,擦净肛门,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