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隆台湾工业园标准厂房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甲方的设计条件及1:500用地红线图●《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其他现行设计规范以及法律法规1.2 工程设计的规模及设计范围1.2.1 项目概况该项目为重庆荣隆台湾工业园标准厂房区建筑方案设计,位于重庆市荣昌县。
由15栋多层厂房组成。
1.2.2 建设地点及建设规模建设地点:重庆市荣昌县。
建设用地面积55279.96 m2建设规模:95997.84(总建筑面积)。
拟建层数:4层。
1.3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建筑的空间布局及结构形式。
整体布局采取中国传统园林手法来设计园区的内外,在厂房设计中,突破传统厂房单调、冰冷、呆板的形象,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之中,建筑形体简洁、明快。
在满足合理经济的同时,并且考虑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各个专业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1.4 经济设计指标主要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规划用地面积: 67078.43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55279.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997.84平方米其中A型:32122.40平方米B型:33784.08平方米C型:30091.36平方米计入容积率面积:95997.84平方米建筑层数:地面4F容积率:1.74建筑密度:43.56%绿地率:23.15%第二章总平面设计2.1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总平面设计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
2.2场地概述本项目位于重庆市荣昌县荣隆镇,重庆荣隆台湾工业园内,由两块地块组成,南侧紧邻绿地,景观大道从两个地块之间通过,地块另外两面有规划道路,整个基地交通十分便利。
西侧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东侧地块为长方形。
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3总平面布置整个平面根据地形特点,将厂房围合成组团布置,保证相对的私密性,中央设置小型景观,保证每栋厂房景观的均好性。
厂区内布置了A、B、C三种厂房,能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
根据生产工序在厂房区设置多个车行入口,直接与园区主干道相连,交通非常方便,厂房区车行道7米,满足功能要求。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经生化池处理达标排放。
道路及雨水排放:道路宽7.00m。
道路最大纵坡1.68%,最小转弯半径9.0m。
场区内雨水采用暗管排放,最终接入城市道路雨水系统。
第三章建筑设计3.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其他详总说明3.2平面设计标准厂房区内布置了A、B、C三种厂房,都是4层,一层层高6米,二至四层层高4.5米,设2部疏散楼梯和两部电梯,并与卫生间组合布置于厂房两端,使中间的厂房区域能更好的满足生产要求。
厂房为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
厂区地震烈度为6度,按6度抗震设防。
3.3立面设计本工程为一新建的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建筑的立面设计从传统出发,结合现代的元素以及表现手法,在传承中国元素的同时吸取了简洁大方的办公气质,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的同时更是立足在潼南发展进程中体现自身的创新与价值。
整个园区建筑以深色调为主,园区整体气氛纯净,稳重,在设计中充分把握建筑各部分的体量关系,强调虚实对比,形体对比,以及材质上的对比,使得整个基地整齐有序而又不失活泼。
第四章结构设计4.1设计依据4.1.1、建筑提供的总平面图,建筑单体平面4.1.2、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及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047-2006)4.2.设计原则1)、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为丙级。
2)、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3)、重庆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该工程按6度抗震设防设计。
4)、根据该工程的重要程度,将该项目抗震设防类别定义为一般设防类.4.3、设计荷载取值1)、楼、地面主要使用活荷载屋面:0.5 KN/m2 (不上人)2.0KN/m2 (上人屋面)楼面活荷载:8.0 kN/m2楼梯(消防疏散) 3.5 KN/m2其余未注明使用荷载按国家现行规范取值。
2)、风荷载根据荷载规范附表D.4,重庆地区基本风压为0.40kN/㎡,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体型系数,风压变化系数,风振系数等均按规范取值。
3)、根据荷载规范附表D.4,重庆地区不考虑雪荷载。
4.4. 主要材料1)、框架结构:框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HRB400级。
2)、填充墙:采用MU3.5烧结空心砖,M5混合砂浆。
4.5.结构型式A、B、C型为钢筋砼框架结构,现浇梁板,抗震等级为四级,墙体采用轻质填充墙。
4.6.地基基础根据地勘报告采用机械钻孔桩。
4.7.结构计算及结果分析结构计算拟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进行整体分析计算。
第五章电气设计5.1 市政电源:电源:由市政电网引入一路10kV高压电源,采用电缆直埋的方式引入。
5.2 供电设计: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本工程消防负荷和重要设备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分区域设变电站,分别靠近各自供电区域的负荷中心,本工程拟设5个变电站,西侧地块设置2个变电站,1号变电负责1-4#厂房供电,2号变电站负责5#厂房供电;东侧设置3个变电站,均匀布置,3#变电站负责6#、7#、10#厂房供电,4#变电站负责8#、9#、11#、12#厂房供电,5#变电站负责13—15#厂房供电。
5.3 照明设计:5.3.1照度设计值:厂房:200lx公共走廊:100lx动力机房:150lx5.3.2 灯具选型:厂房内选用金卤灯,公共走廊以节能筒灯或吸顶灯为主,动力机房选用带罩荧光灯。
5.3.4 应急照明:应急照明按规范要求设计。
5.4 室外电气管线:室外线缆穿PC管埋地敷设,并根据线缆施工的实际需要设置手孔井或人孔井。
5.5 防雷接地:5.5.1本工程利用建筑物金属体作为防雷接地装置。
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5.5.2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力电缆和信号线缆外皮等均在建筑物内做总等电位联结,带淋浴的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第六章弱电设计6.1 弱电系统:本工程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6.2 市政电信及有线电视信号源:本工程拟从市政主干道引入电信及有线电视信号源,采用穿管埋地敷设方式引入。
6.3 各弱电系统设置部位:6.3.1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厂房。
6.3.2 有线广播系统:厂房及园区。
6.3.3 安全防范系统:在园区内重要部位设视频监控摄像机,各重要出入口设置门禁,在园区周界设置红外感应报警装置。
6.3.4 综合布线系统:厂房。
第七章给排水设计7.1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为建筑红线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污水)及消防给水系统等。
7.2 给水(1)水源本工程供水水源为厂区北侧和南侧的市政给水干管,供水压力为0.35MPa,从市政道路给水干管上接两条DN150给水管进入厂区形成环状。
(2)每天用水量 生活用水厂房生活用水定额每人每班 50L ,本工程用水量计算详下表:室外消火栓管直接从室外给水管引水,室外消防用水量按15L/S 计;室内消防栓消防用水量按15L/S 计;发生火灾一次消防总用水量为180m3。
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为202m 3/d 。
(3)给水系统厂区内设置生活消防给水管道,沿场地道路呈环状布置,管径为DN200。
室内给水系统不分区,消防泵抽取消防水池储水加压后供给。
7.3 排水(1)排水体制设计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排水。
(2)污废水量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为158.7m 3/d ; (3)污水系统及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经生化池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进入市政污水系统。
在室外设污水处理池一座,处理能力200m 3/d 。
(4)雨水量及雨水系统雨水流量按重庆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降雨重现期为3年,暴雨量为1229.8L/s 。
雨水沿道路边汇集后,经路边雨水口进入雨水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埋设。
第八章 管网系统由于厂区管网较多,布置密集,为便于维护检修,避免各类管网交叉时发生冲突,干扰,综合管网均分层布置,以满足管网交叉时畅通。
管网由上至下埋设秩序是:电信管道0.5m (管顶距路面),电力电缆:0.6m ,天然气管道0.7m (管底距人行道面),穿越道路时下沉至1.5m (管底距路面)。
给水管沿途埋深0.9m (管底距人行道面),穿越道路时降至1.1m 。
雨水管道埋深1.3m (管底距路面)。
污水管道埋深1.7m (管底距路面)。
第九章 消防设计9.1建筑消防设计用地三面都有车行道,厂房区车行道直接与园区道路相连,消防车可直达本场地。
厂房为丁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
厂区内共A、B、C三种厂房,A型总建筑面积:6424.48平方米,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B型总建筑面积:5630.68平方米,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C型总建筑面积:7522.84平方米,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厂房内部防火分区面积、安全疏散距离等满足规范要求。
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消防车道宽7.00m,道路最大纵坡 1.68%,最小转弯半径9.0m,满足规范要求。
9.2 消防供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
本工程一次火灾用水量为180m3。
消防用水量计算详下表:在室外生活消防给水环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保护半径小于150m。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水泵抽取消防水池储水供室内消火栓系统所需的水量和水压。
初期用水由屋顶水箱供给。
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制,由市政自来水通过厂区环网供消防车取水,当市政停水时,消防车可通过消防水池取水口取水灭火。
9.3 灭火设施配置在厂房内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配置SN65/D65-25m/QZ19室内消火栓箱,在厂房内的消火栓系统上设置水泵接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