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气块填充墙防裂措施

加气块填充墙防裂措施

浅谈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兴起,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轻型,高强材料广泛用于多层或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由于它施工方便,速度快,节约资源,成本低,深受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欢迎。

但如果施工操作方法不当,极易出现墙体变形开裂和抹灰层裂缝、空鼓现象。

既影响了美观,又影响了保温、隔声效果,用户反映意见大。

因此,我们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必要的防裂措施。

一、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1.砌体的物理性能
加气混凝土砌块为水泥胶凝增强的块材,吸水性强,导湿性、解湿性差,干缩性大,砌块出釜时的含水率为35%左右,然后砌块逐渐干燥收缩,在龄期达到28天以前,自身收缩较快,体积不稳定。

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率可达70%--80%(正常使用状态下含水率应稳定在15%左右),其干缩变形值为0.5--0.8mm/m(烧结粘土砖砌体的干缩变形值为0.1mm/m),随着砌体的收缩变形必然导致砌体收缩应力的增加,使砌体出现裂缝。

2.施工方面
(1) 因施工人员管理疏忽,将不同出厂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块或不同强度等级的砌块混砌于同一道墙上,造成含水率较高的块体收缩变形较大:反之收缩变形较小,这种不均匀变形会使墙体产生不规则裂缝。

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对新出釜的砌块边采购进场边砌筑,或进场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随意堆放,任其淋雨,使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较高,体积相对膨胀,最终导致砌体收缩裂缝。

(2) 施工前不做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排列组砌设计,致使上下砌块的搭接长度在某些部位偏短,而填充墙使用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较低,施工时如未按要求加设钢筋网补强,会使墙体收缩产生轴心受拉,沿齿缝出现垂直裂缝。

(3) 更有甚者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抹灰时沿袭粘土砖墙的操作方法,给工程带来隐患。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工序,墙体砌筑前将加气混凝土砌块浇水湿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梁下缝隙后立即进行墙面抹灰。

这种作法不仅加大了砌块自重,不便施工,而且会使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因砌块失水体积收缩而出现水平及垂直裂缝。

此类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梁底,垂直裂缝因承重墙、柱与填充墙之间有
拉结筋作用,一般出现在拉结筋长度外或墙中。

砌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含水率逐渐减小体积收缩,加之自身沉降产生裂缝。

(4) 因布设电线管,在加气混凝土填充墙上面剔凿线槽,因线槽较深而沿槽开裂。

或有些线管布设不牢固.使布设线管处抹灰层空鼓开裂。

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剪强度为0.05~O.08MPa,仅为同强度等级砂浆砌筑粘土砖砌体的1/4,如过梁两端搁置长度不足或不平稳,会因加气混凝上砌块局部承压力不足而被剪裂。

(5)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容量大且延续时间长。

如果在抹灰前对基层表面不做处理或处理不当,抹灰层中砂浆的水分会过早被加气混凝上砌块吸走而失去凝结硬化条件,抹灰层达不到预期的强度,从而引起空鼓、开裂。

墙体抹灰前浇水湿润的程度不易掌握:浇水多时,混凝土块吸水膨胀,抹灰后自然干燥便体积收缩,引起抹灰层开裂;少时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收抹灰砂浆中的水分,致使抹灰层早期失水,产生干缩裂缝。

3.设计方面
构造柱和水平墙梁设置间距较大,加气混凝土墙顶与框架梁底,墙体与框架结构连接处抹灰层构造措施交待不清,外墙涂料墙面水泥砂浆基层无抗裂措施。

4.工期和环境方面
因业主压缩工期或施工单位先期施工准备不足,墙体砌筑和抹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墙体内水分未能在涂料施工前充分蒸发,尔后产生干缩裂缝。

由于混凝土与砂浆线胀胀系数的差异,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会造成抹灰层的空鼓、开裂。

二、裂缝防治措施
1.控制砌块的含水率
(1)要消除砌块体积收缩产生的裂缝,主要应降低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

施工时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必须超过28d,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养出釜时含水率较高,应挑选出釜早、含水率低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进场,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且避免雨淋。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施工时要控制在15%以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宜小于20%),严禁提前大量浇水湿润。

砌筑时在施工场地配备水源,脚手架上放置水桶和水壶,铺浆前向砌筑面适量淋水,以便于砌筑和保证砌筑砂浆有适当的硬化条件.又可使砌体不致含水率过高。

(2)框架结构与砌块抹灰前基层表面必须进行处理,可用水泥胶浆对砌块进行封
闭毛化处理,既阻止抹灰水分渗入,又增加抹灰层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粘结强度,水泥胶浆的配合比为108胶:水泥:砂:水=1:4:2:1.6,基层处理前首先要对砌体进行充分浇水湿润,然后用笤帚蘸满水泥胶浆甩洒墙面,使砌块布满均匀的、凹凸不平的水泥胶浆点,适时浇水养护,特有足够强度后再开始抹灰。

基层处理也可用浇水刷素水泥浆、刷108胶水泥浆等方法。

其中以浇水刷素水泥浆的工艺最简单可靠。

操作方法是抹灰前一天在墙面均匀浇水2—3遍.每遍浇水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少于15min,在抹灰前再浇水1--2遍,浇水后立即刷素水泥浆,在素水泥浆干燥前抹灰。

抹灰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砌筑和抹灰砂浆用的石灰膏熟化期不应少于15d,如遇墙面不平整时应分层间隔抹灰,严禁一次成活,当抹灰总厚度超过35 mm,应采取加强措施,一次抹灰厚度应不大于l0mm,如果厚度超过l0mm要分层抹灰.下一层抹灰要在上一层砂浆终凝前进行。

抹灰砂浆终凝后浇水养护,避免抹灰层失水后产生干缩裂缝。

从加气混凝土砌块出厂至抹灰完成全过程控制砌体保持较低的含水率,保证砌块出厂在砌筑和抹灰两个阶段的间歇时间,在前抹灰尽可能使墙体完成自身干燥收缩过程,抹灰后过24h进行养护,防止快干收缩产生空鼓、裂缝。

2.规范砌块的施工方法
(1)砌筑前应根据墙面尺寸设计砌块排列图,设计排列图时要考虑砌块上下搭接错缝(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要求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1/3,当某些部位搭接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可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根直径6mm的钢筋或直径4mm的钢筋网片加强,加强筋长度不小于500mm。

砌筑块时应立好皮数杆,挂好灰线,控制好灰缝大小和砂浆饱满度。

对于因构造需要的墙底部、墙顶部、局部门、窗洞口出可酌情采用其他块材补砌。

除此之外加气混凝土砌不得与其他块材混砌。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部时,要留出一定高度的空隙(最好30~40 mm),待砌体再次收缩变形,抹灰前1—2d(或砌筑完至少间隔7d)用细石混凝土堵严塞实或侧砖斜砌顶紧(如图—1所示),当砌体发生沉降时利用砖与梁底的摩阻力及因沉降引起的自身运动,仍能与梁底挤紧,以达到防裂缝的目的。

补砌梁,板下部空隙时应从建筑物的底层开始向顶层补砌,使上部承重梁、板对填充墙有挤压作用,抹灰顺序一般也从底层向上进行。

(2)墙内如设计有暗线、暗管,要密切和水电施工人员配合,砌筑时确保预留管线位置正确,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用弹线定位后开槽,开槽使用专用镂槽工具,镂槽宽度、深度要与线管吻合,敷管后在管槽两侧钉钉子并用铁丝扎牢,然后在管上用
100宽镀锌铁丝网加强。

3.增加构造措施
当墙体直线长度超过5m,中间宜设置一根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3m。

当墙高不超过3m时应按设计要求每隔lm高度设—道60mm厚钢筋混凝土防沉带,当设计无要求时应设2Ф6或3Ф6钢筋带(如图—2所示),以分散约束砌块的沉降量,注意防沉带与柱子必须有可靠连接,使其变为较小的收缩变形单元,化整体变形为局部单元变形,以达到控制收缩变形的目的。

框架结构与砌体应按设计要求留设拉结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框架结构交接处抹灰层中宜加钢丝网片(如图—3所示),钢丝网的规格:直径1.6mm,网格10mm*l0mm。

钢丝网片压过接缝宽度应不小于150mm,混凝土结构上用射钉固定,间距不大于200mm,在轻质墙上用直径6mm钢筋穿墙固定,间距不大于600mm。

还有外墙抹灰宜采用水泥砂浆并设分格缝。

4. 改进施工方法
(1)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要上下错缝,搭接长度大于砌块长度的1/3,并不小于150mm,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砌筑砂浆应确保配合比准确,砂浆分层度不应大于30mm,稠度控制在60mm左右,拌好的砂浆应在3h内用完。

砌体灰缝过大不利于裂缝的控制,水平灰缝厚度不大于15mm,垂直灰缝不大于20mm,宜用临时夹板灌缝,边砌筑边用原浆勾缝。

铺浆前向砌筑面适量淋水。

(2) 按规范规定,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

应留一定空隙(最好30~40 mm),待砌块、砂浆基本完成收缩后,空隙部分用细石混凝土填严塞实或采用侧砖、砌块斜砌挤紧,并填实砂浆。

必要时在梁与墙交界处用岩棉条或玻璃丝布条等弹性材料用力塞严(如图—3所示)。

(3) 抹灰打底厚度应不大于<15mm,面层厚度应不大于5mm,当加气混凝土砌块上有缺角、凹坑需要补平时,应分层填补,当总厚度50mm时.应附加钢丝网片。

(4) 门窗过梁搁置长度不小于250mm,并确保搁置平整,梁底砂浆密实。

相信,在框架结构墙体施工中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定能取得显著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