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之南,儿在淮之北。
相逢在梦中,牵衣喜且泣。
这一首《忆母》,只有寥寥二十个字,不说儿之将死,只说母亲的喜且泣,句句都是白话,字字里却有乱世:是啊妈妈,莫怪我们只能在梦里相逢,只因为,我除了是你的儿子,还是这满目乱世的 儿子!事实上,比写下这首诗更早一些时候,史可法以大学士督扬州,恰逢明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由进犯南京,史可法只好回师勤王,当他渡江而归,抵达燕子矶时,左良玉早已望风而逃,而扬州势急, 他也只好片刻不留,重又挥师渡江至扬州。在燕子矶,当他倚马北望母亲居处,举步难行之际,还曾留下过一首《燕子矶口占》: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就是这样:天底下的忠臣孝子,及至贩夫走卒,又有哪一个,或是危急之间,或是一场生涯的真相大白之日,不想重新做回一条细线,再被母亲穿进手中的针孔呢?明末之际的史可法,困守扬州, 先后五次拒绝清军劝降,最终大势难支,破城之日近在旦夕,城破之前,他给母亲写下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儿在宦途一十八年,诸苦备尝,不能有益于朝廷,徒致旷远于定省,不忠不孝,何颜立 于天地之间!今以死殉城,不足赎罪。望母亲委之天数,勿复过悲。儿在九泉亦无所恨。得副将德威完儿后事,望母亲以亲孙抚之。”此一封信,悲意难禁,却又有无尽的慷慨之气溢出纸外,当时后世, 但凡读到,有几人不为之哽咽,又有几人不为之胆色一壮?城破之后,史可法被押解至清军统领多铎身前,拒降数十次之后,引颈受戮。因为天气炎热,尸首很快腐烂,直到无法辨认,以致于战后无法 收尸,只得以残存衣袍下葬——人间与天上,草木和禽兽,你们何曾有知,离他死去相隔未远,督师白洋河之时,他还写下过给母亲的诗?体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