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赏析(建筑)

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赏析(建筑)


香山饭店:
设计师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 筑艺术的精华”,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 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 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 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 •
香山饭店建于北京西北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内,此地风景自然天成,古 木、流泉、碧荫、红叶,这决定了香山饭店以其园林和民居的典型性格融合 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 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但并没有视觉的庞然,建筑师结合地形,巧妙地营造 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这座 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形体错动挪让,在 造型上获得了园林建筑的性格。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美秀美术馆: 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 格,由外型崭新
• 美秀美术馆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 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 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 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 慧
•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 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 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 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 • 美秀美术馆的主体建筑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 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 这与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 一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 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设计特点:
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 和“水”之间的建筑中, 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 是我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 思背景。基地北面靠山, 山上全部竹林,南面临水, 一座由废砖场变成的湖泊, 全为坡地,南低北高,高 差4m。南北向进深浅,东 西向以水为界,曲折狭长。

按照造国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最 不应突出,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 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 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 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 向。值得强调的是,沿着这条穿越路线,由 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 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可以相互转化的 尺度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而从一个文 人的角度看,那些小房子也许更重要,例如, 水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图书馆的“诗歌与 哲学”阅览室,便是一个中国文人看待所处 世界的“观点”,一个人与自然生态相互平 衡的位置。
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赏析(建筑)
——何镜堂
何镜堂——“中国馆之父”“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
何镜堂,岭南建筑学派的 旗帜性人物,主要从事建筑设 计实践及其理论工作,对建筑 设计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 性三结合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 设计出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优秀作品,引领当前中国建筑 设计的发展方向。曾主持和负 责设计世博会中国馆、深圳市 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 200多项重大工程。离我们较近 的有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国际 会议展览中心、大都会广场及 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 中心、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等。 多年来,何镜堂院士获国家、 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100 多项,2001年,获中国建筑师 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 建筑奖”。
——何镜堂作品赏析
• 南越王墓博物馆 成功地解决
了博物馆建设与遗址文物保护的 矛盾,并且在建筑造型和空间组 织上用现代手法表达了浓郁的岭 南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奥体中心 整体造型新颖、雄伟、 浪漫,富有象征意义。其中屋顶 的设计造型反映出对速度的追求、 情感的彰显,对体育盛事、节日 庆典、崇高精神的向往;屋顶 “缎带”的造型既体现出这种飘 逸、自由翱翔的理想并同时彰现 艺术和更美好的愿望;体现不屈 的人类精神的火炬如同悬浮在两 组飘逸的锻带之间;火炬由螺旋 状的环带构成,用悬索固定。炬 的位置是在整个体育中心和体育 场的共同轴线上,她使人们从体 育场任何地方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火炬的形象,它是人类体育精神 的象征。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何镜堂作品赏析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 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悼念广场上有 一个形似十字架、刻有南京大屠杀事 件时间表的石碑、“倒下的 300000 人” 雕塑及“古城的灾难”等大型的艺术 品;而祭奠广场上则有一面刻有馆名 的纪念碑,上面分别用了中、英和日 文刻上“遇难者300000”的字样。
——何镜堂作品赏析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建筑方案构思 以“珠江来风”为主体,凸显建筑物 “飘”的个性,象征珠江的暖风吹过 大地,使会展中心这个高科技和现代 文化的载体飘然落在广州珠江南岸, 赋予了静态建筑“飘”的形式美感, 暗示了商品科技的动态发展与流变, 从而使建筑具有了“非建筑”的多重 含义。
——何镜堂作品赏析
平面布局
• 贝氏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 命力的传统。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设计中的 精髓: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 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着眼于未来 旅游功能上的要求;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 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 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 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 空间;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 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 连续性。
• 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 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 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 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 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 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 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 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 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 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像是用青砖填写 在粉墙上的《忆江南》,残雪、白墙、翠竹、庭 灯、苍松、铺装......
——何镜堂作品赏析
•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设计充分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以遮阳棚架等技术手段巧妙解决隔 热和通风等问题。 展厅、阅览室、报告厅三个部分分 别位于东南北三个方位,呈“品” 字形,组成建筑设计融合于校园的 整体环境,以充满时代感的形体组 织和造型语汇塑造了丰富的校园交 往空间,充分表达了校园文化的特 色。
• 文化性
• 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 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
——贝聿铭
• 历史发展:
• 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建筑艺术创作开始步 上了一条健康道路,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 人们在认识到建筑的多元性的前提下,坚持创造 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 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优 秀作品可以有多种创作方法,大致可分为古风主 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 土现代主义。 • 本土现代主义更加普遍。如果说,古风主义、新 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的创作多少 都带有些特殊的性质,使它们与传统的联系更富 有内在的有机性,那么,在更多情况下,建筑却 不一定和传统有太多直接关系。但这类建筑的优 秀作品仍然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建筑师 仍然没有忘记使它们在多元创造中赋予作品以鲜 明的时代感与中国气派。
• 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 • 三性: • 地域性
•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 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 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 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 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 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 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 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 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 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 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 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 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 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 期生活决定了的历史文化传统。 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 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 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 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 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 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 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 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马岩松
1975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 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后赴美留学至美国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 士和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 奖。曾获得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 筑师奖和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 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 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 国成立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 美术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约 建筑联盟举办讲座。
马岩松作品——鄂尔多斯博物馆(2007年)
不同材质的运用,水体,砂石,植被等的组合的空间高度的人性化设 计势必营造适合市民活动的空间,同时考虑不同的树种,利用它们高 度的变化强化“光芒四射“的感觉 会展中心 ,采用朴素的石材和玻璃对比强调简洁的形体和体量的完整性, 但素雅中不缺变化和设计,如建筑立面的不垂直的镜面玻璃反射出环境的 起伏和变化,从而让在建筑的人和环境有一种良性的呼应。 民族剧院,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外,墙面采用蒙古特有的凹凸图案, 在室内采用蒙古特有的色彩与室外相互呼应。 文化艺术中心 马背文化和其他文化构成蒙古的主流文化,这也决定了蒙元 那种向往自由和朴实的特制。深色的墙面与周围灰白色的墙面形成对比,立 面大比例的分割打碎整片实墙的肃重,对应室内的空间,使在建筑内部的人 可以随光线的切换感受空间的流动和动感。
广州市长大厦
楼高28层,建筑面积2.3万 平方米,是一座功能齐全 的智慧型酒店及商厦,建 筑风格独特,外墙壁采用 最新金色玻璃幕墙,璀璨 生辉,气派非凡。大门前 的罗马广场,宽阔开阳, 使大厦与都市浑然一体。 宏伟的雕柱环形走廊,凛 然风范,蔚为壮观,令人 瞩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