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01天文地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01天文地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课程
课题: 002天文地理姓名:
一、星宿、星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一颗一颗的星星。

我国古代将分布于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选作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的相对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2.“斗”“牛”均属二十八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律徊于斗牛之间”中、“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3.王勃《膝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4.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常一起出现、一起隐没,故古人常以参商比喻彼此和睦。

“兄弟为参商”指兄弟之间和睦。

()5.《诗经》“七月流火”中的“流”是下行的意思;“火”指大火星,即心宿。

“七月流火”是说农历七月大火星西降,天气越来越热。

()6.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后来用北极星指代皇帝。

()7.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北斗星,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现、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8.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

佛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

()9.轩辕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成了黄帝的代称。

()10.“星变”即星象的异常变化。

古人迷信,认为国家的兴亡、人事的变迁与星变关系密切
()11.“彗孛”指彗星和孛星,古人认为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12.华盖是古星名。

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如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

二、四象、分野
()13.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并把这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14.二十八宿包括东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15.四象中的苍龙象征春季,白虎象征夏季,朱雀象征秋季,玄武象征冬季。

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16.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区分天空中的不同星区,将天上的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17.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中,参宿是益州的分野,井宿是雍州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故称“扪参历井”。

()18.古人以星纪、玄枵、娵訾、析木等二十八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国、州的位置,与之相对应。

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三、日月运行
()19.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日有黑子”通常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20.白虹贯日是一种自然现象。

“虹”即彩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虹贯日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21.月亮的别称有桂轮、望舒、广寒、银蟾、金乌、银盘、清虚等。

()22.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義和,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即所谓“日御也”。

()23.黄道是古人想象的月亮运行一周年的轨道。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用以作为趋吉避凶的参考。

()24.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25.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

1.×【解析】"星宿"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表示邻近的若干颗星的集合。

2.×【解析】"斗""牛"分别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3.√
4.×【解析】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也比喻不和睦。

5.×【解析】"天气越来越热”错。

大火星在农历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夏去秋来,天气应该是越来越凉。

(注意:"七月流火"一词现虽已可以形容天气炎热,但作为古代文化常识,说“天气越来越热"无疑是错误的)
6.√
7.×【解析】“星汉"指银河。

8.×【解析】"佛教认为”错,应是“道教认为"。

9.×【解析】轩辕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人文初祖"黄帝的名字,后借指中华民族。

10.√
11.√
12.×【解析】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13.√
14.×【解析】ニ+八宿包括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自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15.×【解析"白虎象征夏季,朱雀象征秋季”"错,应是白虎象征秋季,朱雀象征夏季。

16.×【解析】"为了区分天空中的不同星区"错。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主要是为了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对应的区域的吉凶。

17.√
18.×【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分野"以十二星次为准,战国以后也有按二十八宿划分的。

题干中所提及的是十二星次分野法。

19.√
20.×【解析】"虹”实际上是“晕"。

21.×【解析】"金鸟”是太阳的别称。

22.√
23.×【解析】黄道是古人想象的太阳运行一周年的轨道。

24.√
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