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② 自下而上法:列出所有思想要点→找出各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③ 初学者注意事项:A. 写文章前先搭结构,优先自上而下法;
B. 序言先写背景,从“背景”开始构思,更容易准确找到“冲突”
和“疑问”;
C. 不要省略序言;
D.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E.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F. 横向关系宜采用归纳推理法
第4篇
第 10 章
的框架结构
② 上下文间过渡方法:A.讲故事:序言以背景→冲突→疑问的故事引出各关键句要点来作为故事的答案
演示的逻 在书面上呈
B.承上启下:将上一节关键词或短语融入下一届的起始句,且与下一届主要论点结合

现金字塔
10.2 上 下 文 之 间 要
C.总结各部分内容:提炼和汇总(写不好还不如不写)
第1章 为什么要用 金字塔结构
1.2 自上而下表达,结 论先行
1.3 自下而上思考,总 结概括
② 金字塔原理 4 个基本原则:A.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仅一个中心思想,且在文章最前面(第 3 章) B.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第 2 章)
结构
C.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第 5、7 章) D.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第 6 章)排列
将描述性思想分组时,要求:A. 找出句中结构的共同点 B.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C.说明共同点隐含的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8章 界定问题
第3篇 解决问题 的逻辑
第9章 结构化分析 问题
① 界定问题框架的各要素: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R1(现状-非期望结果),R2(目标-期望结果) ② 界定问题框架按照从左往右、再往下的原则用于序言中,读者最后看到冲突部分,由此发掘读者的疑问。 ① 结构化分析问题:界定问题→使用诊断框架(为寻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呈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假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
绎推理繁琐,归纳推理思路清晰、不同主题间思维界限非常明确
① 每组思想必须至少存在一种逻辑顺序

三种 逻辑 顺序
时间(步骤)顺序(确定前因后果关系)组织思想组时,要按照采取行动流程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整体分割为部分,或部分组成整体)是用示意图、地图、图片等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其中分组要坚持 MECE 原则 (空间顺序) 程度(重要性)顺序是按程度或重要性的不同分组,且按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来排序
有过渡
D.说明下一步行动:文章建议采取一系列行动时,有必要说明下一步措施。
第 11 章 在 PPT 中呈 现金字塔
11.1 设计文字 ppt 幻 灯片
11.2 设计图表 ppt 幻 灯片
11.3 故事梗概
① 基本原则:A.文字 ppt 应只包含最重要、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表达尽量简洁 B.ppt 应图文并茂,各种图表配合使用 C.ppt 应呈现思考后的故事梗概
逻辑关系
③ 技巧:检查思想分组正确与否的方法——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第1篇 写作的逻 辑
第2章 金字塔内部 的结构
2.1 纵向关系 2.2 横向关系 2.3 序言结构
① 主题与子主题间的纵向关系——疑问/回答式对话,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 疑问
② 制作一张 ppt 的原则:A.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除先列出的摘要) B.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的语言(销售前景 VS.销售前景看好?) C.文字尽量简短,最好不要超过 6 行或 30 个字;一张 ppt 难说清一个观点时,可分多张 D.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490 万 VS.4876954?) F. 字号应足够大(颜色清晰) G. 提高 ppt 的趣味性,降低复杂性——布局、颜色、逐级展开
“因为 ① 演绎推理 3 步骤: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是隐含的意义;所以”关
3 步骤也可以是: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产生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案

② 归纳推理: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MECE 原则)共同点 ③ 两者区别:演绎推理中每一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归纳推理基于句子的结构,根据各要点的共同性得出结论;在关键句层次,演
② 各子主题间的横向关系可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第 5 章)的方式回答疑问 ③ 序言(第 4 章)以讲故事的形式由“背景”发生“冲突”,“冲突”引出“疑问”,文章针对“疑问”做出回答
第3章 如何构建金 字塔
3.1 自上而下法 3.2 自下而上法 3.3 初学者注意事项
① 自上而下法:确定主题→设想读者的疑问→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 疑问/回答式对话
一、 核心要点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二、详细内容(共四篇: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文章结构
要点
① 米勒《奇妙的数字 7±2》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 7 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因此,当需要处理的项目过多时,需要按逻辑范畴进 1.1 归类分组,将思想
行归类分组 组织成金字塔
③ 图表 ppt 诀窍:确定图表要回答的问题,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最后选择最适合的图标样式
附录
第 12 章 在字里行间 呈现金字塔
12.1 画脑图
12.2 把 图 像 复 制 成 文字
在脑海中主观臆想当初用来得出思想的图像,更利于理解文章。
在无结构情 况下解决问 题的方法
无结构时使用外展推理

7.1 总结句避免使用 “缺乏思想”的 ② 句子
第7章 7.2 总结句要说明行
概括各组思 动产生的结果/目
想 标
7.3 找出各结论之间 ③
的共性
行动性思想——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来概括 描述性思想——通过说明各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相似点来概括
将行动性思想分组时,要求:A. 发掘每一个行动的本质; B. 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 C. 明确说明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D.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③ 技巧(思想排序): A. 行动性思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步骤、流程)排序:明确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将产生相同最终结果的思想合并、归类、 分组→确定每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排序→检查是否遗漏 B. 描述性思想(介绍观点、论点、论据、情况、信息)排序: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合并、分组→确定分组基础 →把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排序→检查是否遗漏
第4章 序言的具体 写法
第5章 演绎推理与 归纳推理
第2篇 思考的逻 辑
第6章 应用逻辑顺 序
6.1 时间顺序 6.2 结构顺序 6.3 程度顺序
① 序言以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原有的复杂思想,专注于文章提供的信息
② 序言提供已有的信息,而不是新信息。
③ 序言应当介绍 4 要素:介绍背景、指出冲突、引发疑问、给出答案 (SCQA)
收集信息,以证明或排除所作假设。 ② 根据“应用逻辑顺序”,设计诊断框架(是非问题分析)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呈现有形的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将可能原因分类。 ③ 使用逻辑树——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案(“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清晰表现思想内在关系
① 长篇文章中,呈现文章架构的方法:多级标题法、下划线法、数字编号法、行首缩进法、项目符号法 10.1 突 出 显 示 文 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