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西夏金法律制度

辽西夏金法律制度

辽西夏金法律制度:
(一)辽朝法律制度: 1.契丹族建立辽。

2.法制特点:“因俗而治”,汉人和渤海人“断以律令”,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则“治契丹及诸夷之法”。

3.法典:《重熙条例》(《新定条例》)——辽朝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二)西夏法律制度: 1.党项族建立西夏。

2.法制特点:借鉴唐宋制度,保留党项习惯,兼有佛教特色,律令行用。

学习汉族先进的内容,西夏的统治者信佛教。

3.法典:(1)《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详细程度为古今法令之最。

(2)《贞观玉镜统》:军法典。

注意这个贞观不是唐朝。

(三)金朝法律制度: 1.女真族建立金。

2.法制特点:“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法制汉化程度远超辽和西夏。

既有本朝的,还要隋朝的。

金(女贞族)朝打败了辽和北宋,还有参辽宋之法。

3.法典:(1)《皇统制》:金朝第一部成文法典。

(2)《泰和律义》:“实唐律也”。

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汉化的标志。

春秋:1.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1)公布成文法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控制的新型方式,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信条,结束法律的秘密状态,使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公开化。

——选择题备考,注意多选题。

战国:2.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国力强劲的大国,为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正如史学
家所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前面讲过。

三国两晋南北朝具法改为具律。

但是提到了法经中的具法
3.秦简:湖南出土的里耶秦简和岳麓书院藏秦简。

都是秦朝的法律。

4.法律形式(1)令:①皇帝随时发布的诏令或由臣下提出经皇帝批准的立法建议,涉及面广,法律效力高于律。

②“前主所是著为律,后者所是疏为令”,律令都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2)比:①又称决事比,在律无正条时比照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

②由于比的方便灵活,数量极多又缺乏严格的整理统一,以致于“罪同论异”,奸猾之吏上下其手,“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

③有可能从分析题的角度进行评价。

5.刑罚适用原则:(1)上请:司法官不遵守上请规定,擅自判决并执行的,不论定罪是否准确,都要被免官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书面司法官要按照法律进行处理,不能自己随心所欲的处理,对司法官的监督。

(2)亲亲得相首匿:首匿指隐藏窝藏罪犯的首谋者,汉武帝时颁布“重首匿之科”。

注意:是汉武帝颁布的。

(3)继承西周以来的矜老恤幼原则,对老人、孩童、妇女、残疾人等生理上之弱势群体在定罪量刑上给予特殊宽宥。

注意:这个知识点有可能与材料题一起考,即对比出几个材料,分析制度的演变过程,并评价制度。

如汉代:女徒顾山,体现这一原则,即对弱势群体特殊宽宥。

①内容、
②演变、③评价:即儒家思想的影响。

即西周,明德慎罚——后世,德主刑辅、德本刑用(汉唐)。

6.主要罪名
(1)逾制(僭越):诸侯百官在器用、服饰等方面逾越规制。

汉代有诸侯国,否则威胁中央集权。

(2)事国人过员:诸侯王在王国内滥征人力,扩张势力。

(3)矫制:官吏诈称皇帝诏命,轻者免官,重者腰斩。

(4)蔽匿盗贼:地方官员隐瞒盗贼消息不上报朝廷的行为。

关注“沈命”。

7.官吏管理制度:征辟:征召+辟举,自上而下直接选拔官吏的制度。

注意:做选择题备考。

8.汉代监察制度:《御史九条》。

注意:具体内容不需要掌握。

知道是监察法即可。

三国两晋南北朝:
9.大统式:“式”源于秦,秦简中有《封诊式》,汉代有“品式章程”。

注意:知道最早来源于秦。

10.北魏存留养亲制度。

后面老师有题目要讲,是今年新增知识点。

唐朝:11.唐律12篇具体内容:作选择题备考,抓住关键问题。

(1)《名例》:适用刑罚的各种罪名和定罪量刑的通例,大致相当于近代刑法的总则。

(2)《卫禁》:主要规定对皇帝、宫殿、太庙、陵墓等的警卫及关津要塞和边防的保卫。

(3)《职制》:主要涉及职官及其职责、程序、公文递送
等方面的职务犯罪和一些非职务犯罪。

(4)《户婚》:户口、家庭、婚姻。

(5)《厩库》:仓库的保护。

(6)《擅兴》:关于军队工程兴造方面的法律。

(7)《贼盗》:强盗、窃盗等重大刑事犯罪及相应的刑事责任。

(8)《斗讼》:斗殴犯罪和告讼犯罪。

(9)《诈伪》:惩治诈欺和伪造的法律。

(10)《杂律》:主要是规定市场管理、债权债务、犯奸失火以及其他一些轻微危害社会秩序的经济关系的犯罪和处罚。

(11)《捕亡》:关于追捕逃犯、逃丁、逃兵和逃奴婢的法律。

(12)《断狱》: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方面的法律。

12.唐律历史地位对外:朝鲜《高丽律》;日本《大宝律令》《养老律令》;越南《刑书》《国朝刑律》。

注意:《养老律令》》“养老”是日本的年号,是关注政治经济的制度。

《国朝刑律》。

关于越南。

13.化外人有犯:对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活动作出具体规定,如外国人非法入境与中国人从事货物交易活动,比照中国人非法出境从事货物交易活动治罪。

外国人因出使进入中国境内而从事货物交易活动,计赃准盗论。

注意:在唐朝严格限制路上交易,合法都受到限制,非法的则更严重。

14.所有权:对于山间野外的自生、无主之物,唐律规定“加工所有”的原则。

类似民法里讲的先占。

15.借贷契约中的“牵掣”:分为使用借贷和消费借贷,当不能清偿时,扣押财产,类似留置权,即“牵掣”。

唐律规定,允
许债权人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称为“牵掣”,牵掣前须向官府报告并经批准,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扣押,则可“役身折酬”,即驱使债务人及其家属以劳役抵偿债务。

16.死刑复奏:反映了受汉代的秋冬行刑制度的影响。

从根本上维系封建统治。

死刑执行时间限制:唐律规定,每年立春之后、秋分以前,不得奏决死刑;在每月的朔、望日等,不得奏决死刑。

但是谋反、谋大逆、谋叛等重大犯罪,不受此限。

宋朝:17.《宋刑统》:仿《唐律》。

新增“臣等起请”32条和“余条准此”44条,前者是修律者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前朝行用的敕令格式经过审核详虑后,向朝廷提出的变动建议,实际上是新增条款;后者是具有类推适用性质的条文。

元朝:18.《经世大典》:一部仿效《唐六典》而编订的典章汇编。

行政法规。

明朝:19.洪武元年颁行《大明令》,按六部分篇,是帝制中国最后一部令典。

注意:清朝是律例。

20.教民榜文:是太祖、成祖时期一种文告形式的单行法规,即把皇帝的谕旨或经皇帝批准的官府告示、法令、案例等在榜上公示,悬挂于各衙门门前和申明亭内,统治者希望通过榜文宣传,大行教化,安定秩序,成祖以后,榜文逐渐流于形式直至消亡。

清朝:
21.刑种:(1)五刑正刑体系:笞、杖、徒、流、死。

(2)派生刑:死刑类的凌迟、枭首、戮尸;流徙类的充军、发遣。

(3)附加刑:枷号、刺字。

清末:22.《十九信条》:没有考过。

作为补充老师进行讲解,是今年新加的内容。

(1)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1911年清政府于辛亥革命爆发后制定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

(2)《十九信条》是一部临时宪法,采行君主立宪政体,规定皇帝权力限于宪法所规定;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内阁对国会负责;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荐、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军队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不得以命令代法律;预决算由国会审核批准等。

都是为了说明形式上被迫缩小皇权,相对扩大国会和内阁总统权力,是应急性的政治策略。

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有:(1)成立要件不同,代位权要求2个债权均到期,撤销权要求合法有效不要求到期。

(2)行使方式不同,撤销权行使受双重除斥期间限制。

(3)法律后果不同,代位权胜诉了则好处归债权人,撤销权一旦成立了,由债务人所有的债权人公平受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