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常有缓解复发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返回]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程呈自然缓解与复发的波动性进展,感染、过劳、外伤、情绪激动对本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因病损部位不同,临床征象多种多样。
常见者有:
1.精神症状:可表现欣快、易激动或抑郁。
2.言语障碍:小脑病损引起发音不清、言语含混。
3.颅神经及躯体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系统均可受损,依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体检发现
1.颅神经损害:以视神经最为常见,视神经、视交叉受累而出现球后视神经炎。
除视神经外,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也可受累而出现相应的体征。
2.感觉障碍:多由脊髓后索或脊丘系斑块引起。
表现为麻木、束带感,后期可出现脊髓横贯性感觉障碍。
3.运动系统功能障碍:锥体束损害出现痉挛性瘫痪,小脑或脊髓小脑束损害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4.少数病人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
三、辅助检查:
1.腰穿CSF检查:压力多正常,蛋白含量增高,以球蛋白为主。
⒉脑电图可异常。
⒊视、听神经诱发电位异常。
⒋头颅CT或MRI可见病损部位有斑块异常信号。
[返回]治疗措施
[返回]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程呈自然缓解与复发的波动性进展,感染、过劳、外伤、情绪激动对本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因病损部位不同,临床征象多种多样。
常见者有:
1.精神症状:可表现欣快、易激动或抑郁。
2.言语障碍:小脑病损引起发音不清、言语含混。
3.颅神经及躯体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系统均可受损,依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体检发现
1.颅神经损害:以视神经最为常见,视神经、视交叉受累而出现球后视神经炎。
除视神经外,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也可受累而出现相应的体征。
2.感觉障碍:多由脊髓后索或脊丘系斑块引起。
表现为麻木、束带感,后期可出现脊髓横贯性感觉障碍。
3.运动系统功能障碍:锥体束损害出现痉挛性瘫痪,小脑或脊髓小脑束损害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4.少数病人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
三、辅助检查:
1.腰穿CSF检查:压力多正常,蛋白含量增高,以球蛋白为主。
⒉脑电图可异常。
⒊视、听神经诱发电位异常。
⒋头颅CT或MRI可见病损部位有斑块异常信号。
[返回]治疗措施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返回]疾病概述
[返回]症状体征
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
前驱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
障碍。
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返回]疾病病因
原因不明。
[返回]治疗方案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包括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
①皮质类固醇激素;
②免疫球蛋白
③抗生素;
④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返回]特别提示
你好:脱髓鞘脊髓炎也称格林巴利综合症,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约有5%-7%的患者和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
其余患者病因不明,有报道说和重金属,化学中毒以及周围环境有关。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由于本病导致髓鞘脱失致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故治疗疗效恢复不佳。
治疗建议: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外,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
再以兴奋神经,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代偿损伤已损的神经细胞以增强神经细胞间的传导冲动恢复肢体功能。
关于脱髓鞘,1治疗与服药;本病的治疗宜尽早进行,从而控制病情恶化,减少复发。
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促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等。
由医生根据病情,治疗反应和经济状况而选用药物。
2避免诱因;外伤,劳累,激动,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等均可诱发病情加重及复发,应力求避免。
妊娠可加快病情恶化,故女性在一次发作后至少两年内应避免妊娠。
3急性发作期或复发期:(1)卧床休息,以利病情缓解;(2)给予瘫痪肢体适当
的被动运动,以防关节僵硬及疼痛;(3)晚期卧床病人应给予勤翻身及皮肤护理。
4复查;病人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有无发展,以便给予信应的处理。
可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服脑益智胶囊,有利于病情的治疗、改善及康复。
,抗炎:
早期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溶于5%或10%葡萄糖液500ml中),1次/d,7~10次一疗程.其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1/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二,脱水:
脊髓炎早期脊髓水肿肿胀,可适量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0ml静滴,2/d;或10%葡萄糖甘油500ml静滴,1/d.
三,改善血液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ml静滴,1/d,7~10次一疗程.
四,改善神经营养代谢机能:
VitB族,VitC,A TP,辅酶A,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等药物口服,肌注或静滴.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