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七) 采收
秋植豆角从播种至初收35~50天,从开花到嫩荚采 收8~12天为宜,一般宜在种子刚开始膨大时采收,可保 证豆角肉质致密、脆嫩、便于运输,又能保证产量。过 期采收会引起植株的养分平衡失调,妨碍上部花序的开 花结荚。夏秋植温度较高,要天天采收。收获在早上雾 水未干为宜。豆角的花为总状花序,每个花序有2~5对 花芽,通常每个花序只能结一对荚,在肥力充足、植株 健壮的情况下,能结2~6个荚,所以采收时要注意不能 损伤其余花蕾,更不能连花柄一起摘下,采收时要一手 扶住豆角基部,轻轻左右扭动,折断后摘下或用剪刀将 豆荚基部剪断。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四) 苗床管理
定植前5~7天, 应加大通风量进行低温炼苗, 温度保持白天20℃、夜间10℃~15℃。
(五)
大田定植
整地施肥和整畦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种前应深翻25厘米, 结合整地每亩铺施有机肥6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整地后作畦,畦宽 1.2~1.3米, 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定植 前先开沟,然后引水入沟,顺水栽苗。栽后立即覆土, 整平畦面,覆土厚度为3~4厘米,使营养土不致露出 地面。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生长发育
• 施用氮肥过多,容易出现植株徒长,延迟开花 结荚甚至引起落花落荚,因此应注意氮、磷、 钾的配合施用,并且开花结荚期应当适当增加 磷钾的比例。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 豇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温度 • 豆角是耐热性蔬菜,能耐高温,不耐霜冻。种 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根据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 所进行的种子发芽率测定,在25~35℃,发芽 较快,而以35℃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在 20℃以下,发芽缓慢,发芽率降低,在15℃以 下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差。豆角种子播种后在 30~35℃出土成苗较快,抽蔓后在20~25℃的 气温下生长较好,35℃左右的高温仍能生长和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生长发育
• 幼苗期 • 叶为互生三小复叶。温度在25~30℃和适当的 湿度下,播种3~4天便可发芽,14~25℃则需 要7~10天才可发芽。种子发芽所需要吸收的 水分,一般不超过种子量的50%,此时水分过 多容易引起烂种,因此在露地种植上,播种期 应当避开连绵阴雨和低温天气,同时要严格控 制土壤的水分,并要为种子萌芽出土提供一个 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豇豆煤霉病
豇豆白粉病
5、豇豆病虫害防治
豆类锈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生在叶 片背面,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感 病,叶片受害后,初生很小的黄 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黄 褐色孢子堆,在夏孢子堆外围常 有一圈黄晕。 防治方法:主要在收获后,清除 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65%代森 锌粉剂500倍,70%甲基托布津, 或50%多菌灵100倍液等均有防治 效果。
田间管理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六) 田间管理
施肥
磷钾肥需求较多,因此,在开花前3~4天每亩可追施 15~20千克复合肥、1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钾肥,以促 进开花结荚。在豆荚生长盛期,应再追肥1次,每亩施 15~25千克复合肥。盛荚期后,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 追施1次腐熟的稀薄人粪尿水,以促进再次开花着果,提 高豆角产量。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 豇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土壤和养分 • 豆角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只要排灌良好的疏松 土壤,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排水良好的中性沙质土为佳。豆角适于PH6.2 ~7的土壤种植。但是,土壤酸性过强,会抑 制根瘤菌的生长,也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生长发育
• 当,往往出现蔓叶生长不良,影响开花结荚, 或蔓叶生长过于茂盛,延迟抽出花序、少抽出 花序或引起落花落荚。开花结荚期如果营养生 长过于旺盛,就会抑制生殖生长或田间水分过 多或干旱,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太弱以及病 虫害等,这些都是引起落花落荚的重要原因。 开花结荚期,植株需要大量的营养,且豆角的 根瘤菌又远不及其它豆科植物发达,因此必须 供给一定数量的氮肥;但也不能偏施氮肥,如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 豇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水分 • 豆角生长要求有适量的水分,但能耐干早。种 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 或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开花结荚期要求 有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下雨过多、湿 度大或遇干燥冷风,都容易引起落花落荚。并 且土壤水分过多,也不利于植株根系和根瘤菌 的活动,甚至会出现烂根发病,引起落花落荚 。
(一) 栽培季节
海南北部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南部地区可全年播种。一般种植时间是第一年的10月 至第二年的1月。
(二)
种子处理
为防止种子带病传染,播种前要用40%甲醛100倍 液浸种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催芽时先将50℃左右 的温水倒入洁净的瓦盆中,再倒入豆角种子并不断搅 拌,待水温降至35~37℃时,再浸种6小时。捞出后用 清水洗净种子,放在瓦盆内,上盖一层潮湿干净的毛 巾,放到25~30℃的温箱或火炕上催芽。催芽期间, 每日用清水淘洗种子一次。
5、豇豆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为方针;因此要及时 做好锈病、根腐病、豇豆煤霉 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 和蚜虫、潜叶蝇、豆荚螟、豆 野螟等的防治。防治时要严格 按照国家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的要求,选择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农药,并要做到及时防 治,对症下药,适量用药和农 药的交替使用。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生长发育
• 抽蔓期 • 从7~8片复叶至植株现蕾为抽蔓期,一般约 10~15天二这个时期主蔓迅速伸长,基部开始 在第一对真叶及主蔓第2~3节腋处抽出侧蔓, 根瘤也开始形成。抽蔓期需要较高温度和良好 的日照,在此条件下,茎蔓较粗壮,侧蔓发生 也较快,如温度过低或过高,阴天多,则茎蔓 生长较弱。抽蔓期土壤湿度大,则不利于根的 发育和根瘤的形成。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六) 施肥
豆角不耐肥,偏施氮肥易引起徒长。豆角喜磷、钾 肥,要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并保证水 分供应。(1)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1000~1500 千克 腐熟的圈肥、30千克复合肥、20千克过磷酸钙。(2)轻 施提苗肥:豆角在开花结荚前需肥较少,氮肥过足,易 引起徒长,因此,施肥量宜少不宜多,可于出苗后5~7 天每亩施10%淡粪尿水750千克1 次,以后至开花结荚前 可视苗情追施10%~20%腐熟的稀薄粪尿水1 次。(3) 重施结荚肥:豆角开花结荚期要消耗大量养分,尤其对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三) 播种方法
在大棚内采用营养钵育苗,育苗必须用充分腐熟 的有机肥,育苗土中有机肥和园土的比例为2∶8,营 养钵直径8~10厘米,高10厘米。先在钵内装7厘米高 的营养土,摆在苗床上浇水,等水渗下后播种,每钵 播种2~3粒,然后盖土2厘米。
(四)
苗床管理
播种后,苗床白天温度保持28℃~30℃、夜间 25℃,出苗前不浇水。出苗后, 白天温度保持25℃~ 28℃、夜间15℃~18℃,尽量增加光照,以促进幼苗 绿化。子叶展开后, 白天温度降至20℃~25℃、夜间 15℃~20℃,一般不浇水,旱时可用水壶浇小水。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生长发育
• 开花结荚期 • 开花结荚期从植株现蕾至豆荚采收结束,一般 为50~60天。现蕾至开花,一般5~7天,开花 到商品豆荚采收一般约8~13天,商品豆荚至 豆荚生理成熟还需4~10天。豆角在井花结荚 期,一方面抽出花序开花结荚,另一方面继续 茎叶的生长,发展根系和形成根瘤。由于生长 量大,生长迅速,因此在开花结荚期一定要满 足植株的养分需要,如开花结荚期田间管理不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五) 定植
豆角的种植一般采用双行直播方式。种植的行距为 50~60厘米, 春植株距约25厘米, 秋植株距20厘米左右, 每亩种植3000~3500穴, 每穴播3~4粒种子,亩用种量3 斤左右。
大田定植
(六) 搭架
田间管理
在幼苗开始抽蔓时(株高20~30厘米左右),应及 时搭架。一般采用“人字架式”搭架:在畦中间每隔五米
豇 豆高产栽培技术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生长发育
• 豆角的生长发育,从播种至豆荚成熟,可分为 四个时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 结荚期。 • 种子发芽期 • 从种子萌动至第一对真叶展开的过程。子叶刚 出土时,植株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株 主要靠贮藏在种子内的养分在发芽时分解后加 以使用,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植株才可进行光合 作用。豆角的第一对真叶是单叶对生,其后真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生长发育
• 豆角的生长发育,从播种至豆荚成熟,可分为 四个时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 结荚期。 • 种子发芽期 • 从种子萌动至第一对真叶展开的过程。子叶刚 出土时,植株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株 主要靠贮藏在种子内的养分在发芽时分解后加 以使用,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植株才可进行光合 作用。豆角的第一对真叶是单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六)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豆角在整个生长期都忌湿,因此以保持田间湿润为 好。夏秋季大雨后要注意及时清沟排淤,秋季气温高水 分蒸发量大,如久旱未雨,早、晚间要淋水以调节田间 小气候。豆角全生育期对水分需求逐渐增加,前期尤其 是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垄面积水易引起烂根、死苗。开 花结荚后,需水量增多,应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天气 应及时淋水或灌水,以减少落花,提高坐果率。
田间管理
4、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六) 整枝
整枝是调节豆角生长和结荚,减少养分消耗,改善 通风透气,促进开花结荚的有效措施。抹芽:主蔓第1花 序以下的侧枝应彻底摘去,以保证主蔓粗壮。打腰杈: 主蔓第1花序以上各节上的侧枝,都应在本期留2~3 叶 后摘心,以促进侧枝上形成第1花序。主蔓摘心:主蔓长 20~25 节、达2.5~3米时将顶芽摘掉,控制营养生长, 促进下部位花芽形成和发育,防止主蔓过长,造成架间 相互缠绕,不利于通风透气和采摘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