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一课时口算除法【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5页主题图、例1;《课堂作业本》第6-7页。
教学目标:1.经历一位数除除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过程,在理解算理得基础上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巩固乘法口诀。
【1】按指定的顺序背诵乘法口诀。
【2】根据给出的得数找相应的乘法口诀【3】小结:乘法口诀在我们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二、走进情境,探索口算除法1.出示主题图:观察这幅图,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4】李叔叔他们三个人共运走124箱茄子,平均每人运走多少箱?2.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如果想到了解决的计算方法,再思考一下,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解决?3.指名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60÷3的得数?可以直接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2】回报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 6÷3=2 60÷3=20【2】 20×3=60 60÷3=20【3】【借助小棒图】把60看做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60÷3=203】600÷3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4】240÷3可以怎样计算?5】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
三、组织练习1.做一做求平均每个蜂房有多少只小蜜蜂。
2.口算90÷3 80÷2 15÷5 270÷9900÷3 800÷2 150÷5 2700÷9观察各组,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300÷5的商是几,为什么不是600?3.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6-7页。
第二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课堂作业本》第8页。
教材简析:本课时在学生掌握一位数除除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以主题图中:“李叔叔三人一次运走124箱茄子,求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这一实际问题作为探究的材料,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材料具有现实性和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索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并在不同方法比较中,理解和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通过不同估算策略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合理就可以。
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
3. 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出示口算卡片:1800÷3 2400÷6 250÷5 420÷62700÷9 140÷7 120÷6 540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 120÷3=40 4÷3=1 (1)124÷3≈41【箱】3.小结: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做P16 “做一做”第1、2题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
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8页。
第三课时有关除法口算、估算的练习课【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练习三;《课堂作业本》第9页。
教学目标: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1.专项练习【1】口算第一组:30÷3 400÷2 9000÷360÷2 800÷4 5000÷5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16÷2= 30÷5 21÷7160÷2= 300÷5 210÷71600÷2= 3000÷5 2100÷7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两列,说说有什么发现,为什么?【2】估算第一组:71÷8 181÷2 359÷6440÷9 138÷7 323÷4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
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297÷4 378÷5 435÷7 469÷8 194÷6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4 8 16 3 2 【】243 81 27 9 【】2 5 11 23 47 【】8 24 12 36 18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第四课时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例1、例2,《课堂作业本》第10页。
学情简析:笔算除法是第二单元的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重点。
本课时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开始,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实际上,三年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特别是除数能整除十位数,商是两位数的】。
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编排两道例题,一是十位数能被除数整除的,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问题;一是十位数不能一次除尽的,主要解决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后有余数时该怎么办的问题,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鉴于学生已经能口算这类式题,可能会对除法竖式的表达产生消极的影响,教材借助小棒,直观地演示分物的过程,并且把直观操作过程逐步抽象成除法笔算过程,这般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同时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1.借助小棒,经历分物过程,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这类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2.能够正确笔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计算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及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掌握教学准备:小棒若干【以“十”为单位与以“一”为单位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入阳历3月12日是我国植树节,瞧!这里的小朋友们正在种树呢!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三或四年级植树的棵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所提问题,:【1】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2】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3.指名列出问题【1】的算式,并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及特点。
4.先试算,再交流。
可能出现下面的算法:【1】40÷2=20 2÷2=1 20+1=21【2】42÷2≈20二、直观操作,探索发现1.如果用竖式来笔算这道算式,应该怎么算,又该怎么写呢?让学生尝试笔算,并说说书写的依据。
可能会出现: 21 这里要提问:21怎么来的?2】42 这样能看出计算的过程吗?422.如果用小棒来替代数字,你能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吗?你打算怎么分?独立思考后,指名学生用投影演示如何分小棒,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分小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