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_1
• • • • •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王昌龄(约698-757),字 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 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 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 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 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 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 丘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 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 子”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 《出塞》和《从军行》。
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 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 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 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 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 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 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 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 样。(瑰丽、奇异)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 共同感受是什么? (答: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 而生寒。) 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答: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 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 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第四句直抒 “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 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 从景物看: 孤城、雁飞、鹰翔、箭飞、马走等
景物特点(意境): 雄伟、奇特、壮丽、壮美、瑰丽、辽阔、广阔、壮阔等 感情特点: 豪放旷达、豪壮悲慨、豪迈、豪气、豪 情、报国之志、杀敌决心、昂扬奋进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
•突出( ) 和强调( )。 • 表达效果: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曲笔、联想: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
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更生动感人。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 • • • •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胡天八月即飞雪 • 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沙百战穿金甲 • 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 • (唐)王昌龄《出塞》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 •(唐)王翰《凉州词》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 沙砾燃云、浪波煎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醉 夕阳落 柏台 霜威
送别时间之长
御史台 秋霜肃杀
比喻
执法如山
热海炎气为之炎热” 与朋友的“霜威”对比,赞美朋友为官公正。
美人帐下犹歌舞 • 战士军前半生死,_____________。(唐)高适 《燕歌行》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更吹羌笛关山月,___________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定远何须生入关。 伏波惟愿裹尸还,______________(唐) 李益《塞下曲》 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唐)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 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 人的寂寞之感。正值秋季,又逢 黄昏 ,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 闺妇思远的时间,又听到羌管悠 悠,伤感和无奈之情自然流露出 来。
高适,字达夫,郡 望为渤海蓓县。天宝 八载(749),得睢阳太 守张九皋力荐,举有 道科,授封丘尉。天 宝十二载(753),辞官 往河西哥舒翰幕府, 任左骁卫兵曹、掌书 记。安史乱起,帮助 哥舒翰守潼关。广德 元年(763)任西川节度 使。入朝后任刑部侍 郎,转左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后人编 有《高常侍集》。
阵阵呜咽的笛声如同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 战争还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 奈何的等待。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是虚 写。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 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 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 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岑参,祖籍南阳(今属 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 湖北)。天宝三载,中进 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 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 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 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 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 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 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 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 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 (今四川乐山)刺史。有 《岑嘉州集》。《全唐诗》 编诗四卷。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____。 (宋)范仲淹《渔家傲》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号角、 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羌笛 琵琶 阴山、天山、轮台、瀚海、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玉门关、碛西、龟兹、夜郎、胡、 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 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惆怅孙吴事, 归来独闭门。
”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 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忧心 边事但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
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 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 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 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 上瞭望台,一股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 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 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 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四、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注释] 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 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 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芦管:即芦笛。
• 表达效果: •渲染(___)气氛、烘托(___)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