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巢湖十三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巢湖十三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巢湖市“十三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巢湖市商务局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11目录一、“十二五”商务工作回顾 0(一)发展成就 0(二)主要问题 (1)二、“十三五”期间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 (3)(一)有利条件 (3)(二)制约因素 (5)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规划目标 (7)四、总体布局 (7)五、主要任务 (9)(一)商贸流通领域 (9)(二)电子商务领域 (11)(三)现代物流领域 (12)六、重点工程 (15)(一)民网工程—惠民利民服务网络工程 (15)(二)新网工程—新型农村服务网络工程 (20)(三)电网工程—电商综合服务网络工程 (21)(四)物网工程—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工程 (23)(五)特网工程—特色商业街区网络工程 (26)七、保障措施 (28)(一)强化组织保障 (28)(二)加大政策扶持 (28)(三)重视招商引资 (29)(四)拓宽融资渠道 (29)(五)建设人才队伍 (30)附表巢湖市“十三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商务工作回顾(一)发展成就1、商贸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态势,2010—2015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6亿元增长到70亿元,年均增长8.8%。

2、城乡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流通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巢湖市城乡商业网点体系健康有序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各中心镇为依托,多业态、多层次的商业网络格局。

“十二五”末,全市商贸服务业企业22000余家,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物流企业22家;家政服务企业6家;农资配送10家;农贸批发市场2个,农贸菜市场44个(城区25家,乡镇1 9家)。

3、商业网点迅速发展,核心商圈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巢湖市的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了世纪联华(长江路店)、德胜中央城等大型商业体,四树超市等本地连锁店不断发展。

形成了以综合商场、大型超市、便民连锁、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为主体的网点系统。

同时,商圈经济呈现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中心城区“一轴、双心、三市”的商圈结构。

一轴:即以人民路为主轴形成的人民路核心轴。

双心:即以长江路与向阳路交汇区域以天巢广场和城市之光为代表的商业中心、东塘路与健康东路交汇处以东方新世界为代表的商业中心。

三市:亚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水果为主)、城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蔬菜、水产、水果等)、巢湖大市场(家具、建材为主)。

(二)主要问题1、商贸服务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虽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然增速略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以下图表可以看出,区划调整之后的几年间,巢湖市商贸服务业的占比由30%下降至28%,其发展速度滞后于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地位有待进一步增强。

2、商贸服务业区域比较优势不足,发展速度滞后从巢湖市与安徽省、合肥市及合肥各县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情况一览表可以看出,2011年巢湖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合肥五市(县)中还居于首位,鉴于区划调整带来的不利因素,至2014年,其总量仅仅高于长丰县,被肥东、肥西和庐江超越,凸显出巢湖市近年来商贸服务业发展速度滞后,增速在合肥五市(县)中居于末位,不仅仅远低于合肥大市(23.5%)、肥东、肥西和长丰县的增速,距离全省20.8%的增长速度也有较大差距。

地区/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平均增速巢湖市50.96 54.53 60.01 65 8.4% 长丰县27.2 31.5 37.07 43.02 16.5% 肥东县43.9 53.3 63.34 73.63 18.8% 肥西县44.6 52.5 62.26 72.29 17.4% 庐江县49.3 57.7 66.70 74.03 14.5% 合肥市884.2 1032.5 1480.84 1666.75 23.5% 安徽省4151.5 5685.6 6481.4 7320.8 20.8%比较数据截止到2014年底(来源于省、市、县2014年统计年鉴,2015年统计公报)从人均指标看,2011年底巢湖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891元,在全省县级城市中居于第8位,而两年后,位次下降至第16位,发展速度较为滞后。

巢湖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图二、“十三五”期间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有利条件1、政策层面利好国家层面: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作为商贸服务业的新兴业态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5年2月,商务部联合四部委制定了《政府鼓励流通设施目录(2015)》,凸显出国家对于促进商贸流通业良性发展的重视。

省市层面:2015年初,安徽省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明确了重点支持民生商贸服务业、生产流通服务业等项目。

合肥市于2015年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对商贸服务相关的物流业、社区商业、特色街区、会展业、服务外包等行业都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措施。

2、区位交通优势巢湖市地处长三角腹地,是合肥东向发展的门户,是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水陆交通便捷,京福高铁穿境而过并在巢湖设站,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贯通,环巢湖大道交通便捷、景致优美,巢湖岸线88公里,巢湖港可通江达海。

坐享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巢湖市未来的物流业和旅游型商贸产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3、产业支撑优势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巢湖市是新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中心城区标准,等高对接,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

”巢湖市现代产业高地的发展定位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为会展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电子商务、O2O商业、服务外包、邻里中心、特色街区等传统商贸转型升级的商业模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4、资源禀赋优势巢湖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是全国粮、油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巢湖三珍”享誉中外,槐祥富硒有机米、富硒香米远名遐迩,黄麓葡萄享有盛誉。

巢湖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大型市场、绿色物流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

5、环境文化优势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渺,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有巢氏发源地、著名典故“巢父牵牛”,“中庙—黄麓—烔炀”一线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环境资源,汉代名人范增,巢湖三上将冯玉祥、李克农、张治中等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都为巢湖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健康产业等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制约因素1、区划调整带来人口资源外溢现象区划调整之后,巢湖市域户籍人口已经由2011年的8 9.6万人下降至2013年的88.04万人,两年间户籍人口减少1.56万人。

人口和资源短时间内呈现出一定的外溢状态,购买力外流现象突出。

从现状调研情况来看,巢湖市人民路商圈人气不高,部分商场门可罗雀,商贸服务业繁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商业业态同质化,社区商业发展滞后巢湖现状商业业态多以商场、步行街、超市、农贸市场等传统业态为主,经营商品种类和经营手段差别不大,品牌重复率高、未能形成错位经营,同质化竞争激烈。

大型综合体、折扣店、专卖店、专业店、特色街区等新型业态比例小,不能有效满足市民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社区商业发展较为滞后,社区便民商业网点不足。

社区银行、百货商场、综合超市、菜市、药店、快递网点等商业配套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3、商业运营效率不高,品牌特色彰显不足从营业绩效来看,巢湖市综合商场的运营效率仅约为合肥市的三分之一,等高对接任重道远。

从品牌特色来看,巢湖市目前部分街道已初步形成同类商品的逐步集聚,然体量规模、宣传标示、品牌策划等环节均不到位,特色商业街区的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打造。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一带一路”战略,抢抓加快“调转促”机遇,利用好巢湖作为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区位优势,围绕“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国际新变化,主动适应国内发展新要求,加快形成搞活流通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提升商贸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强化与合肥、南京、芜马地区以及境外合作,稳定出口增长,扩大进口规模,“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重点,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增强物流业的区域竞争力,为巢湖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规划目标1、定性目标“十三五”末,城区商贸中心的地位显著提升,市域商贸副中心逐步形成,乡村商贸服务不断发展。

基本构建起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传统商贸服务业为主体,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为重点,社区商业为补充的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特色明显、功能强大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

2、定量目标“十三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亿元,年均增长10%, 电子商务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以上。

商贸服务业企业总量增加至30000余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增加至80余家,外贸企业增加至200余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4亿美元。

市域建成1个综合型商业中心、2-3个商业副中心、1个电子商务示范园区、2-3条特色商业街区、1个大型综合物流园区、2-3个物流配送中心。

四、总体布局从市域整体格局出发,着眼于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采用核心带动、轴线串联、分区拓展方式,构建“一核覆全城,三轴连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核指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核;三轴即滨湖旅游观光大道北岸的专业服务发展轴、沿合巢芜高速的现代物流发展轴和滨湖旅游观光大道南岸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发展轴;三区指巢北现代商贸区、中(庙)黄(麓)烔(炀)产业片区和巢南特色服务片区。

一核:中心城区新兴商贸增长极核:积极引导传统商贸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促进城区商贸大发展。

三轴:滨湖旅游观光大道北岸的专业服务发展轴:串联中庙、烔炀、黄麓等地区。

合巢芜高速的现代物流发展轴:串联庙岗、柘皋、夏阁、半汤等地区。

滨湖旅游观光大道南岸的现代农产品流通轴:串联散兵、槐林、坝镇等地区。

三区:巢北现代商贸片区:依托合宁高速增开道口、栏滨路开通,商行高铁柘皋设站、巢北产业新城建设机遇,发展与新城配套的新兴商贸,建设巢北商贸次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