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十六)[力学综合计算题]1.[2015·海淀一模] 图Z16-3是某建筑工地利用滑轮组和卷扬机提起重物的示意图。
当以速度v1匀速提起质量为m1的建筑材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卷扬机拉力的功率为P1;当以速度v2匀速提起质量为m2的建筑材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卷扬机拉力的功率为P2。
若η2-η1=5%,P1∶P2=2∶3,m1=90 kg,动滑轮受到的重力G动=100 N。
滑轮与轴的摩擦、细绳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g=10 N/kg。
求:(1)提起质量为m1的建筑材料时,卷扬机对绳的拉力F1。
(2)两次工作过程中,建筑材料上升的速度v1与v2之比。
图Z16-32.[2015·门头沟二模] 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Z16-4所示,C是定滑轮,B是动滑轮;杠杆DE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转动,O D∶O E=1∶2。
小轩的质量为55 kg,他通过细绳在E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为150 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轩对地面的压力为F,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为3×103Pa。
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100 kg,其底面积为5×10-2m2,杠杆DE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求:(1)小轩对地面的压力F。
(2)动滑轮B受到的重力G。
(3)小轩通过细绳在E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多大时,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恰好为零。
图Z16-43.[2015·一模] 如图Z16-5所示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打捞水中物体装置的示意图。
在湖底有一个体积为0.02 m3实心铸铁球,其所受重力为1400 N,现用滑轮组将铸铁球打捞出水面,铸铁球浸没在水中和完全露出水后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分别为F1、F2,且F1︰F2=15︰17。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保持340 W不变。
不考虑滑轮组摩擦、绳重和水的阻力,g取10 N/kg。
求:(1)铸铁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铸铁球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铸铁球提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图Z16-54.[2015·平谷一模] 如图Z16-6所示,渗水井的排水管的管口恰好被一块底面积为0.2 m2、高为0.3 m的圆柱形石块盖严,渗水井中有1.5 m深的水不能排放,小明站在地面上通过滑轮组将石块提出渗水井。
当石块被提起,并在水中以v1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时,小明对绳子的拉力为F1,小明拉绳的功率为P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当水被全部排出,石块以v2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时,小明对绳子的拉力为F2,小明拉绳的功率为P2。
已知:v1∶v2=4∶3,P1∶P2=8∶9,g取10 N/kg,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的摩擦。
求:(1)石块未提起时,水对石块顶部的压力。
(2)石块被提起,并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受到的浮力。
(3)石块的密度。
图Z16-65.[2015·石景山二模] 工人用如图Z16-7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滑轮和钢绳的重力及摩擦,g取10 N/kg。
(1)若某块建材的密度是2.8×103 kg/m3,体积为1.0×10-2m3,求其重为多少?(2)若工人在1 min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5 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 N,求拉力的功率?(3)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值为75%,求工人的体重?图Z16-76.[2015·怀柔一模] 某科技小组设计从水中打捞重物A的装置如图Z16-8所示,小文站在地面上通过滑轮组从水中提升重为1200 N的物体A。
当物体A在水面下,小文以拉力F1匀速竖直拉动绳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当物体A完全离开水面,小文以拉力F2匀速竖直拉动绳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已知:物体A的密度为3×103kg/m3,小文同学的重力为600 N,η1∶η2=14∶15。
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取10 N/kg。
求:(1) 重物A在水面下受到的浮力。
(2) 动滑轮的重力。
图Z16-87.[2015·顺义二模] 工人用如图Z16-9所示的滑轮组将石板A吊起并放在货车上。
当工人用F1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石板A未被拉起,此时石板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N1,工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当工人用F2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石板A匀速竖直上升,此时工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
已知:石板A的质量为100 kg,工人的质量为70 kg,F1∶F2=1∶2,p1∶p2=5∶3,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
求:(1)动滑轮的重力。
(2)当工人用F1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石板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N1。
(3)如果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另一石板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拉绳子的工人的质量不能小于多少千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图Z16-910.[2015·二模] 美化环境造福人民,区在治理北小河时修建一座桥,使用吊车向河底投放圆柱形混凝土构件如图Z16-10甲所示,在整个投放过程中,混凝土构件以0.05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下降。
图乙是钢丝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当t=0 s时吊车开始投放混凝土构件,到100 s时结束,此时构件竖立在河中。
(已知混凝土的密度为2.8×103 kg/m3,钢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g取10 N/kg,水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求:(1)混凝土构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2)混凝土构件的体积。
(3)投放结束时混凝土构件顶部受到水的压强。
(4)通过计算说明这种混凝土构件有没有钢筋制作的骨架。
图Z16-10参考答案1.(1)由图知,滑轮组由两段绳子承担总重,提起质量为m 1的建筑材料时,卷扬机对绳的拉力为F 1;根据动滑轮受力关系可得:F 1=12(G 1+G 动)=12×(90 kg ×10 N/kg +100 N)=500 N 。
(2)设两次建筑材料上升高度为h ,则:η1=G 1h G 1h +G 动h ×100%=G 1G 1+G 动×100%=90 kg ×10 N/kg 90 kg ×10 N/kg +100 N ×100%=90%;由题意知,η2=η1+5%=90%+5%=95%; 由η2=G 2h G 2h +G 动h ×100%=G 2G 2+G 动×100%得:G 2=G 动η21-η2=100 N ×95%1-95%=1900 N ;提起m 2所用的拉力F 2=12(G 2+G 动)=12×(1900 N +100 N)=1000 N ;由P =Fv 得,第一次提升建筑材料时绳的速率v 1′=P 1F 1,则此时建筑材料上升的速率v 1=12v 1′=P 12F 1;第二次提升建筑材料时绳的速率v 2′=P 2F 2,则此时建筑材料上升的速率v 2=12v 2′=P 22F 2;则v 1v 2=P 12F 1∶P 22F 2=P 12F 1×2F 2P 2=P 1P 2×F 2F 1=23×1000 N 500 N = 43。
2.(1)根据G =mg 得物体A 的重力: G A =m A g =100 kg ×10 N/kg =1000 N , 小轩的重力:G 人=m 人g =55 kg ×10 N/kg =550 N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轩受到重力、拉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而平衡,则:F 支+F 拉=G 人,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轩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相等,小轩拉绳和绳拉小轩的力相等,所以小轩对地面的压力F =F 支=G -T =550 N -150 N =400 N 。
(2)杠杆平衡时,D 端对滑轮组绳子自由端拉力为F D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D ×OD =T ×OE ,F D =T ×OE OD =150 N ×21=300 N ,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与A 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由p =FS 得: F 支′=F 压=pS =3×103 Pa ×5×10-2 m 2=150 N , 所以滑轮组对A 的拉力:F =G A -F 支′=1000 N -150 N =850 N ,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 =3, 则有:F D =13(F +G 动),所以动滑轮重:G 动=3F D -F =3×300 N -850 N =50 N 。
(3)若物体A 对地面的压强恰好为零,绳子自由端拉力:F D ′=13(G A +G 动)=13×(1000 N +50 N)=350 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 D ′×OD =T ′×OE ,细绳在E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 ′=F D ′×OD OE =350 N ×12=175 N 。
3.(1)F 浮=ρgV 排=1×103 kg/m 3×10 N/kg ×0.02 m 3=200 N 。
(2)由于不考虑滑轮组摩擦、绳重和水的阻力,则F 1=12(G ′+G 动),F 2=12(G +G 动), 已知F 1∶F 2=15∶17,则12(G ′+G 动)∶12(G +G 动)=15∶17, G ′=G -F 浮=1200 N , 所以,G 动=300 N ,则F 1=12(G ′+G 动)=12×(1200 N +300 N)=750 N , F 2=12(G +G 动)=12×(1400 N +300 N)=850 N ; 根据η=W 有用W 总=Gh Fs =Gh Fnh =GFn可得:铸铁球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机械效率η=G ′F 1n ×100%=1200 N750 N ×2×100%=80%。
(3)由P =W t =Fst=Fv 得:铸铁球提出水面后匀速上升时,绳子自由端的速度v 绳=P F 2=340 W850 N =0.4 m/s ,则铸铁球提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v 物=12v 绳=12×0.4 m/s =0.2 m/s 。
4.(1)石块顶部所处的深度: h =1.5 m -0.3 m =1.2 m , 水对石块顶部的压强为:p =ρ水gh =1.0×103 kg/m 3×10 N/kg ×1.2 m =1.2×104 Pa , 而S =0.2 m 2,水对石块顶部的压力:F =pS =1.2×104 Pa ×0.2 m 2=2400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