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庞丽静海尔新的管理模式“倒三角”模式,进入到全面推行阶段。
海尔新模式的推行,显得异常艰难。
此前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海尔首先在冰箱本部进行试点。
经过一年多地试行,目前复制推广的过程,已经可以见到丝丝光亮。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表示,全世界的组织结构大概都是正三角,海尔把组织结构做了调整。
从“正三角”到“倒三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倒三角”的组织架构,最高领导在上面,提供支持和资源。
这样一层层下来,员工在最下面,最底层的员工是直接面对用户的。
使一线员工直接面对市场终端需求,倒逼企业体系提供支持资源,变传统的领导下令为一线员工主动让用户满意。
可以让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体。
用户黏度青岛工贸公司客户经理王建负责安丘、高密、昌邑三个地区的市场拓展。
据统计,他负责的区域,海尔产品已经占有65%的市场份额。
王建23日对本报表示,还有35%的市场空间需要挤占,怎么挤占,就是靠用户黏度来实现。
每个村都有村级联络员,挨家挨户。
做服务,相当于流动的海尔专卖店。
从去年12月开始,海尔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是简单的市场份额、销售数据。
而是把用户黏度作为重要的考核项。
“这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一个人买还是多个人买、买一件还是买多件、一次购买还是多次购买,在系统中都可以进行归类统计,并进行量化考核。
”王建表示。
张瑞敏表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其获取用户资源的能力。
过去回款是销售的终结,现在改变为回款是销售的开始。
因为拿回款意味着有了一个用户信息,这个用户信息对你就是一个资源,你就应该不断地跟踪和开发这个用户的资源,否则的话只能限于打价格战,不可能知道用户真正新的需求是什么,因为他的需求是随时在变化的。
为了提高用户黏度,海尔专卖店在开发村级市场的时候,就和村长协商,一年拿出5千至1万块钱,补助村里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五保户。
这只是投入,没有回报。
但是因为代表海尔,村民会对海尔专卖店有非常大的信任,会说海尔这个企业不错。
海尔专卖店还会开着展示车到村里,车里面有很多电器,但可以不买,照样给村民培训家电怎么使用,怎么节能,怎么用更划算,村民心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新型承包王建每月要跟公司签一次市场目标。
每个自主经营体对应一个细分市场,设定A、B、C、D不同等级的竞争力目标,每一个等级的目标对应不同的薪酬等级。
A类目标的设计不是比同期提高的幅度,而是人区客。
王建说,他只在A线和B线指标中考虑。
不会去考虑CD目标。
A类员工,会与员工晋级紧密连接,也会获得有吸引力的提成。
所以他要抢A类目标。
分市场到团队,抢到的目标不同,参与分成的薪酬基数也不同。
海尔称之为“温度计”。
就是把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按竞争力水平在温度计上分成5段,最好的叫分享,往下依次是提成、挣工资、亏欠、破产。
“有点类似农村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海尔是把市场分到团队。
”海尔企业文化中心负责人汲广强表示,这个机制简单地说,就是缴足企业利润,挣够市场费用,自负盈亏、超利分成。
市场费用过去可以报销,现在不可以,要看在损益表是不是亏损,如果亏损,这个费用自己埋单。
出去住不住高级宾馆,能挣出来就住,挣不出来不要住。
赚到市场费用和向公司上缴的利润之后,剩余的才是自己的。
海尔每个自主经营体有“三张表”,损益表、日清表、人单酬表。
王建表示,损益表可以知道差距在哪里,日清表,就是研究怎样把差距弥补掉。
人单酬表,就是根据损益等指标,知道自己每天赚多少钱。
每天上网看,在系统都会有体现。
手机短信也可收到“人单酬”账户盈利情况以及每天的差距。
“传统财务报表以资本为中心,海尔自主经营体核算体系是以员工为中心,更好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营销碎片化和需求个性化的特点。
”张瑞敏表示。
变化海尔安丘专卖店总经理葛吉亮,已经作了近10年的海尔经销商。
他的专卖店目前共有60多员工,年8000多万的销售额,在全国经销商中名列前茅。
是海尔的A类经销商。
葛吉亮23日对本报表示,近三年,每年增长销售额1000万以上。
推“倒三角”管理模式之后,订单对接更直接了。
原来订单能保证50%,现在能保证80%。
原来是给什么货卖什么货,卖不了,就形成库存。
现在是专卖店需要什么,就反馈给内勤统计,根据市场变化下周单。
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周云杰表示,集团现在是下周单,周下单,按周一个单位,一周一下。
比如说国美、苏宁或者是海尔专卖店,每个周给集团下一个订单,订单下完以后,两周以后送货上门,送到商场或专卖店。
葛吉亮表示,海尔对于经销商的要求,每年增长率至少达30%,才能签订下一年的合同。
达不到规定的指标,市场就给别人了。
所以,他必须紧跑快跑。
他每个月都正在争A类目标,达到A类目标,除了能得到相对高比例的提成,还可以享受A类客户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优先提货、优先调价,优先调货,优先对帐等等。
葛吉亮说,他去年一年,村级店就开了500多家。
比上一年多出一倍。
近两年,村级店开了800多家,乡级40多家。
在景芝地区及周边开出的店,他的专卖店已经覆盖了80%的市场份额。
杨乔山是海尔冰箱中国区三四级经营体负责人。
他对本报表示,“倒三角推行之后,海尔大企业病得到控制。
原来每个部门一块地,你急别人不急。
现在谁站在市场的前沿,谁说了算。
他的自主经营体牵扯到集团23个部门,从研发、财务、物流、供应链、到企划,销售,各部门的人员都有,覆盖全流程。
已经打通了部门的界限。
“各个部门相关人员,必须承接市场要求,事不过夜。
我代表市场,对这23个自主经营体成员有季度评价,与他们的薪酬、升级直接相关。
”杨乔山表示。
东北市场负责人提出,需要4个抽屉大冷冻冰箱,要是按照以往,生产什么你卖什么。
但现在不一样,市场需要,从开发到上模具到产品出来,就两个月的时间。
这一款产品到市场后,这个价位段的单型号产品销量,提升了约15个百分点。
“摸索往前走,越走越顺了。
”杨乔山表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副教授、《海尔中国造》作者胡泳对本报表示,倒三角模式,10年前就有人提出,但没有推行,原因是推行难度太大。
讲起来好讲,但落实的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
海尔能走出这一步,还是很有勇气的,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海尔找到了路,但究竟能走到哪一步,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财经观察报道:张瑞敏很久没有针对管理模式的声音了,在过去的中国企业几轮模式变革中,海尔一直处于前端,是中国企业学习的目标。
而今,张瑞敏带着他的全新管理模式再次站到风口浪尖,接受考验。
在探索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海尔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出了“倒三角”组织结构、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等新的管理实践模式。
现在,海尔集团总部的很多大楼的入口,都贴着倒三角架构图,随时提醒员工其管理模式之变。
海尔似乎从不走可借鉴的探索路线。
新模式的推行,或许显得更加艰难。
流程之变海尔将原来的高层决策、安排资源、基层执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变为,基层根据客户要求提出资源要求,高层提供支持的模式。
这种变化改变了海尔整个运营流程和信息系统。
海尔首先在冰箱本部进行试点。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表示,全世界的组织结构大概都是正三角,海尔把组织结构做了调整。
从“正三角”到“倒三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在当代企业里头,与美国全食超市的做法可能有点类似。
海尔现在应该逐渐地开始清晰起来。
信息要快要准,整个网络体现的是即时性,这对中国企业是非常大的挑战。
要快可能不难,但要准的话就难了,因为很多人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所以现在中国市场快是很快的,“山寨”都是第一时间可以造出来,但并不是一种有秩序的快。
这就需要与中国人的习惯做斗争,做到快而不乱。
“倒三角”的组织架构,就是使一线员工直接面对市场终端需求,倒逼企业体系提供支持资源,变传统的领导下令为一线员工主动让用户满意。
最高领导在上面,提供支持和资源。
这样一层层下来,员工在最下面,最底层的员工是直接面对用户的。
这可以让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体。
张瑞敏在近期的集团内部高级经理人日清会上曾表示,用机制引导员工服务用户、创造用户资源,这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创新行动。
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周云杰表示,从组织转型来看,是“正三角”向“倒三角”转化,组织一转之后,就变成上面的单元在第一时间聆听市场声音,聆听用户的声音,然后把这个声音传递到企业,企业内部要做出快速的反应。
从去年12月开始,海尔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是简单的市场份额、销售数据,而是把用户黏度作为重要的考核项。
周云杰表示,一般的企业考核要看销售指标、回款多少、利润多少,还有就是市场份额,这只是财务指标,其实更重要的还有两个指标,就是用户指标、用户黏度。
张瑞敏表示,对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其获取用户资源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不完全是一回事。
对于企业来讲,需要获得的是核心竞争力。
如果我有了这个能力,我就可以获取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而不是反过来。
张瑞敏表示,过去回款是销售的终结,现在改变为回款是销售的开始。
因为拿回款意味着有了一个用户信息,这个用户信息对你就是一个资源,你就应该不断地跟踪和开发这个用户的资源,否则的话只能陷于打价格战,不可能知道用户真正新的需求是什么,因为他的需求是随时在变化的。
新承包之变在运营流程方面,海尔提出了“自主经营提”的概念,即让每个员工作为一个基础的运营主体,运营他所掌握的资产。
得到的收益扣除费用后,由企业和员工进行分配。
主经营体建立分为三个阶段。
建基础体系,将项目分解到人,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然后提供资源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市场资源;最后每一位员工自主经营,成为老板——实现真正的“人单合一”。
张瑞敏表示,自主经营体有三个要素,第一叫“端到端”,也就是说你面对用户时,不再由上级给你设定目标,而是你对着用户,从用户的不满意再到满意,就是这么一个循环。
第二是“同一目标”,比如说必须争取达到增长30%,目标定下来了,所有人都要认同。
物流人员可能说原来送货都有困难,现在更有困难,那你就要研究了,怎么样把物流内部的资源整合过来,能够保证完成这个指标。
第三是“倒逼体系”,比方说物流,原来一天只能送10台,现在一天要送到20台,我就要和你来对赌,你必须承诺下来,不能因为你而耽误目标。
青岛工贸公司客户经理王建每月要跟公司签一次市场目标。
每个自主经营体对应一个细分市场,设定A、B、C、D不同等级的竞争力目标,每一个等级的目标对应不同的薪酬等级。
A类目标的设计不是比同期提高的幅度,而是人区客(分别指员工、区域市场、客户,每个人负责他经营的区域市场达到第一竞争力的目标)。
王建说,他只在A线和B线指标中考虑。
不会去考虑CD目标。
因为海尔的员工也分为ABCD等级。
A类员工,会与员工晋级紧密连接,也会获得有吸引力的提成。
所以他要抢A类目标。
如果员工抢到A类目标,工资一般会是去年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