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南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 通过肺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2.下列有关调节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绝大多数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受神经系统的调控B.内环境的稳态是多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3.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B.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分泌腺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炎热时,出汗可使机体散热增加,故人体始终能保持体温恒定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下图调节机制的是( )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和尿量之间的关系8.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9.右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10.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C.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D.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11.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

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B. 图1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C. 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D. 图2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2.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释放激素1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14.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B. 艾滋病是HIV病毒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 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D. 人类的感冒、肝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等都与人体的免疫低下有关1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下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过敏原 B.④再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C. ②代表溶酶体酶D.③从未接受抗原刺激,但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16.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只能被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属于免疫过程C.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也有调节功能D.效应T细胞只破坏已经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17.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

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右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①③⑤⑥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1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可遗传B.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C.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19.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2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C.生产中常用乙烯利催熟果实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21.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

如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C.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植物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植物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22.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B. 一定浓度的2, 4-D可促进插条生根C.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D.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23.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髙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24.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率曲线,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 t= 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25.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Ⅰ,死亡率如图曲线Ⅱ,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 B.bC.c D. d2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27.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8.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29.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30.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进行间播套种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31.(7分)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 、 B、 C液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胰腺细胞合成胰岛素所需的氨基酸直接来自液(填字母);最终是由液(填字母)从外界摄取。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____病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