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个方向

浅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个方向

浅谈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几个方向□史浩琳(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江油621709)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配合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全国学习少儿舞蹈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国各地少儿舞蹈比赛一个紧接一个,摘金夺银在孩子们的艺术圈里形成一大话题。

但在获奖背后,少儿舞蹈培训方面尚存在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接触了社会上的办班培训,本文谈谈个人的粗浅见解,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少儿;舞蹈;培训一、少儿舞蹈教学与选材凡是来参加少儿舞蹈培训的,均是在校的学生,每周来训练1-2次,每次1-2课时,属于业余训练范畴。

我们在实施教学上特别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童心童趣,要有一套很科学、严谨、灵活应变的自身教学法,既简单易学,又符合儿童特点。

在训练上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课程设置要把多样性、趣味性和寓教寓乐融为一体。

近年来全国各地少儿舞蹈老师在孩子们身上下了不少工夫,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为少儿舞蹈艺术默默地耕耘着。

但在社会上也存在一种倾向,如有些教师上岗不规范,谁都能为人师,有的是社会办学的舞蹈毕业生、幼师毕业生、艺术进修生,不是说他们不能办舞蹈班,其中有的甚至办得很好,但有的确实办得太不尽如人意了。

反正都在办班,懂不懂无所谓,到音像店买它几盒录像带跟着学几下,也能当老师。

有的老师照搬毕业院校那套教材,强加给孩子们;有的老师传授动作既不规范又不符合少儿舞蹈教学规律。

懂的也办,不懂的也办,职能部门没有干涉,也管不着,没有相应法律制约,这是形成教学不规范的一个主要因素。

再者是没有系统性。

如:从年龄划分、课程设置等等,特别是课程没有从浅到深的进度,有的学生甚至来学不到几节课就开转、翻、滚等技巧课,总认为学生们学到几个翻、滚技巧动作,给外行人看,就很了不起,水平很高,但做起动作来,确实很不协调,手脚不知放在哪里。

所以盲目追求技巧,很不科学。

笔者认为首先应从教学与选材上规范;一、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包括学习内容、目的,学习训练应达到何种程度、教学内容要从何入门是有科学依据的,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准备自己的教学大纲。

二、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对学生的条件和学习的目的要有针对性,不是所有来学习舞蹈的人都要成为专业舞蹈演员,大多数人是训练自己的形体和气质的,这是社会的一大群体,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以符合大众化训练为目的,尽量从专业角度上达到效果,尽可能达到学生所需求的舞蹈形体的完美。

三、要有规范性和全面性。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能缺少基础训练这门课程,我在教学中比较突出基础训练的内容,把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民族舞律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每堂课共分三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段上把杆芭蕾基训和中国舞基训相结合;第二段上地面基础技能、古典身韵组合,简单训练含、腆、俯、仰、拧、倾的韵律,充分开发身体语言:第三段是中间训练,结台各族民间舞阻及地方民族舞素材,吸收现代舞动律、芭蕾形体训练、中国舞身段组合等内容进行规范性训练,为少儿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

二、少儿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和生理特征不同年龄的教学法既要有独立性,又要有共性,基础训练是共性的东西,但年龄段训练也存在个性的成分,它分为三个阶段:幼儿、少儿、儿童。

如幼儿喜欢模仿,并且能力特别强。

但要掌握幼儿的生理特征、体能特征和心理特征,不能超越其心理承受能力。

如上基训课,训练时间稍为长一点,学生就觉得很厌烦,坚持不住,一旦上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动作,如模仿动物神态、幽默夸张的舞蹈动作,学生们就特别来劲,这堂课还没上完就问老师下堂课还儆舞蹈游戏吗?说明这样的教学法含有趣味性的成分,很符合此年龄段学生们的生理特征以及心理需求,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从兴趣中再进一步引导进入系统化训练,这就是年龄段教学定位法。

不能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使孩子们的心灵承受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要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舞蹈空间。

三、少儿舞蹈教学与创作的关系少儿舞蹈教学与少儿舞蹈创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鱼和水,教员兼编导、编导兼教员成为一体,有利于少儿舞蹈艺术的训练和表演能力的培养,通过舞蹈创作把基础技能和技巧更加完美地展示出来,这也使舞蹈创作更加有的放矢。

因此,创作少儿节目,舞蹈教师是最好的编导,他们既熟悉儿童舞蹈基础技能,又了解儿童特性,这就使得他们编创出的舞蹈极受少儿喜爱,并且避免了作品的成人化现象。

如幼儿舞蹈《小猫钓鱼》,从捕捉猫的形象入手,到充分运用道具鱼竿、鱼及舞蹈动作的编排,再到服装、道具,都符合儿童的特点,很有看头,打动了观众并使他们产生联想,深受儿童们的欢迎。

紧紧抓住儿童特征,捕捉儿童舞蹈的生活现象,再进行创编,是提升作品艺术形象的有效手段。

编导少儿舞蹈要用儿童眼光看待事物,要有童心,编排出的动作要考虑孩子们是否可行,训练要从多样性、趣味性和美育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创编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少儿舞蹈艺术作品。

一名舞蹈演员,要经过漫长艰辛的刻苦训练和一整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培育才能够成为后天的舞蹈人才。

6-10岁少儿舞蹈的启蒙教学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环节,它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修养、意志品质、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的养成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学龄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这时期对舞蹈的印象在儿童的思维记忆中将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以下将浅谈几点启蒙教学的特殊性。

(一)天性的释放少儿舞蹈教学非常符合弦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通过感知来认识事物,在动作、节奏、音乐中发掘模仿能力,并加深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自然表现动作,这是他们的天性。

而这些天性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教学初期无须太过要求他们动作的规范与否,只要让他们动起来、玩起来就好,这便是让孩子边玩边跳,享受舞蹈艺术中的快乐。

让他们对其产生兴趣,这便是最初的教学目的,也将是他们一直热爱舞蹈的根本原因。

(二)独特气质的培养舞蹈是一门以人体动作为先导的艺术形式,舞者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这便对舞蹈演员的身体和形象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对肌肉线条、身材比例都有着严格的审美标准。

因此这些条件也构成了舞蹈教学要求的重要因素,对接受舞蹈教育的孩子来说,即使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长期意志力的磨练,也只能达到其中一部分的要求。

先从生理上来讲,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生理机能,提高内在素质。

园此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能够仪表得体、举止端庄。

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充满自信,并且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其次从心理上来讲,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统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

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

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式的影响由于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剥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

因此作为一名从事少儿舞蹈教学的老师,会面临很多的客观障碍,如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需要少儿舞蹈老师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爱好和生151新形势下高校分校区学生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曲俊华(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摘要:分校区学生会正面临高等教育改革大环境和学院扩招发展小环境变革的新形势新时期,和学院本部、其他高校相比,有其相对独立性和不足之处。

如何从校区学生会现状出发,科学认识其在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作用,通过发现和提出校区学生会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而对新形势新时期校区学生会工作作出探索思考。

关键词:校区;学生会;学生会工作;对策高校学生会作为广大学生的群众组织,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工作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对拓宽高校民主渠道、优化育人环境、维护学校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校区目前处于大环境与小环境改革发展的特殊时期,分校区学生会工作开展的成效直接体现了分校区学生干部队伍素质高低,同时也反映了分校区学生管理队伍的指导能力。

因此,如何指导开展分校区学生会工作成为分校区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本人目前正指导分校区学生会开展工作,仅列举一些个人肤浅体会,以供探讨。

一、分校区学生会现状分校区目前在读均为一年级专科生,总人数在2000人左右,预计明年将会扩招至2400左右,本科生和专科生人数各占一半。

分校区学生会是在分校区党总支领导下、分校区团总支指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

分校区学生会是在自愿报名竞选的形式下由分校区团总支综合辅导员意见任命产生的,分校区学生会下设主席团、秘书部等共11个部门,各部门设正部长1名,副部长5名,干事若干名。

考虑到分校区学生会没有高年级学生指导,每个部门配有由分校区辅导员兼任的指导老师。

二、科学认识分校区学生会在分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做好分校区学生会工作的基础分校区学生会是在分校区党总支领导下,遵照学院学生会章程建立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它是分校区党政、学生管理部门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分校区团总支的具体指导下,校区学生会代表分校区全体学生的愿望和利益,独立自主地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分校区学生会干部是学生当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生活在广大学生中间,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分校区学生会应主要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分校区学生会要根据校区学生工作的特点,团结和带领全体学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理论,以理论指导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校区学生会各项常规工作以及特色活动之中去,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地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开展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掌握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诚信守纪,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桥梁纽带作用。

分校区学生会是分校区党总支和团总支联系学生、教育学生、团结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特别对于分校区有别于各系部的行政管理模式,分校区学生会起到了密切联系分校区领导以及分校区各部门与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分校区学生会一方面从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正确的意见和要求,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学生会要将分校区的决策和意见传达给广大学生,并要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对一些要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去观察、体验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