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因及预防护理

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因及预防护理

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因及预防护理
发表时间:2017-09-08T15:34:01.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2期作者:刘小艳
[导读]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据入院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病史询问调查和分析,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医院内三科宁夏固原 75630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因;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56-02
根据我院内三科2016年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102例,经科室主治医生正确的用药、科学的饮食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及细心观察护理。

82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在预定出院时间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1.老年人高血压发病原因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据入院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病史询问调查和分析,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
1.1 遗传因素
经对住院患者调查分析,父母患有高血压病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病的机率较高,占患者的33%左右。

因此,高血压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的疾病。

1.2 年龄因素
从住院高血压患者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有高血压病,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

随着年龄结构的老化,心血管系统结构与功能、肾功能、交感神经系统等衰老渐退,易受到高血压的侵害。

因此,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具有紧密关系。

1.3 精神因素
从住院患者了解,从事脑力劳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状态的人易可诱发高血压。

因此,精神刺激对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

1.4 食盐摄入量
从高血压患者实践调查中,膳食中食盐在20g/d者,高血压发病率为30%,食盐量少于6g/d者,不易发生高血压病,因此,摄盐过多的盐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之一。

另外,钾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1.5 体重因素
从临床上发现,患病者大多数身体肥胖,由于身体肥胖使得脂肪含量加大,对身体本身和心脏造成很大负荷,血容量的增加导致血管阻力增加。

因此。

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的发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6 吸烟饮酒
长期吸烟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形成小动脉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饮酒,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升高,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量饮酒还导致中风的危险。

继发性高血压原因
1.7 肾脏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肾病,以及肾动脉狭窄。

1.8 内分泌性疾病
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过度分泌可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

1.9 药源性高血压
如口服避孕药、甘草、类固醇、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1.10 其他
如妊娠期高血压、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2.老年人高血压临床表现
2.1 无任何症状表现
高血压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头昏、头胀等,严重者可表现为气喘、呼吸困难、浮肿、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偏瘫、少尿、胸痛等并发症症状。

但从临床上发现,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均无症状,甚至收缩压高达200mmHg以上,临床症状也不明显。

2.2 头晕
头晕为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

有些是一瞬间的,常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其病人头晕主要表现在头部,伴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

2.3 头痛
头痛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

2.4 心悸气短、失眠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导致心悸气短症状;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2.5 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2.6 出血
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

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
血等。

2.7 眼部不适
因高血压性血管痉挛或扩张,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3.老年人高血压病的预防
3.1 老年人应避免情绪波动,学会给自己减压,适当放松自己。

3.2 劳逸结合,尤其不宜熬夜,适当改善学习、工作环境,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环境安静。

3.3 保持良好的睡眠。

3.4 平日做到低盐、低脂肪饮食。

3.5 适当的运动,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防治高血压的发生,过量运动可能造成心绞痛、心力衰竭、脑中风等。

3.6 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增加机体适应能力,以防血压升高。

3.7 保持三定原则,定时吃饭、定时睡觉、定时运动。

饮食上要求低补、戒烟、戒酒。

3.8 体重增加,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

导致心脏病,应控制体重。

3.9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不断用药,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及时预防。

4.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应耐心深入地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其关怀、鼓励等情感援助,消除病人的恐惧及悲观情绪。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自控能力。

4.2 运动作息
适当进行运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如骑自行车、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进行有氧运动,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做到运动与休息平衡。

但严重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住院观察治疗。

4.3 健康指导
针对风俗习惯等向患者介绍预防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建立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

鼓励和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

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4.4 合理饮食
原则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饮食为宜,高维生素为主。

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切忌暴饮暴食,适量饮水,戒烟、限酒。

4.5 药物护理
用药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

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循环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

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明确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切记血压忽高忽低,易导致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