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1.2011·厦门模拟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救国”“自由”“平民教育”等词汇。

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A.维新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1.B【解析】从题干中的“新”“青年”“平民”等信息,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作用不难判断答案为B。

2.2011·江西白鹭洲中学月考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吻合的有()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B【解析】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③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当时共产国际的指导让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

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3.2011·江苏三校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D【解析】从材料看,这里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一段历史的新旧之争。

毛泽东提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所以选择D项。

4.2011·福州统考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4.B【解析】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5.2011·南通模拟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5.A 【解析】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课标文综14.R1[2011·安徽卷]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课标文综14.R1[2011·安徽卷] C【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A项是洋务派,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项是顽固派,“天朝上国”,故步自封,狂妄自大;D项为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观点,强调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课标文综15.R1[2011·安徽卷]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课标文综15.R1[2011·安徽卷] A【解析】A项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一方面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彻底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这为他们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提供理由;材料中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不是认识不足,排除B项;C项不全面,材料中一方面肯定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太绝对,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是肯定的,这符合史实。

课标文综16.R1[2011·北京卷]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课标文综16.R1[2011·北京卷] A【解析】本题考查对《海国图志》的认识。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

张维屏在读完《海国图志》后,叹服魏源放眼天下的气势,对此他吟诵道:“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

”文综37.O1、R1、R3[2011·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文综37.O1、R1、R3[2011·全国卷] 【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有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迁移能力。

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即可归纳,难点在于什么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内涵,什么是其理想政治。

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区分。

根据所学知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是讲君民关系,而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其理想政治。

答题时需要注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地归纳。

第(2)问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归纳二人思想的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二人思想的相同点也就容易回答了。

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更多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并要注意审题,两种思想的关系既包括联系,又包括区别;第二小问只需要回答清楚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

课标文综4.R1[2011·天津卷] 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课标文综4.R1[2011·天津卷]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通讯的变化与西方思想传入之间的关系。

邮票中有龙的图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A项正确;近代邮政事业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产物,B、C两项正确;邮票是清政府发行的,不可能体现兴民权的理念,D项错误。

课标文综12.C3、R2[2011·山东卷]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课标文综12.C3、R2[2011·山东卷] B【解析】研读题干信息,本题考查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由否定到肯定转变的原因。

要抓住两个时间:1918年、1924年,联系对应的时代背景加以分析。

1918年,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新文化运动干将、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陈独秀,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自然会给“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扣上“野蛮、保守、排外、迷信”的帽子。

1924年处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已经是中共的主要领导人,党的最低纲领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作为最重要任务之一,此时反帝运动再次高涨,陈独秀在这一时期极力抬高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义和团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大无畏革命斗争精神,正是正在进行的国民大革命所急需的。

故选择B项。

课标文综5.R2[2011·天津卷]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课标文综5.R2[2011·天津卷]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救亡图存,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

所以,民主与科学能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这主要是因为其能对改造中国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选项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实际需要,故排除。

课标文综16.R2[2011·浙江卷]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