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论》第二节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论》第二节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再认识是主体对已知 的认识客体、已有的认识成 果的继续认识和重新认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牛顿:光是 “粒子”。
惠更斯: 光是波。
光的本性之争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二,理论付诸实践, 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三,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必须把理论付诸实践。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上升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麦哲伦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点或本
质的反映。
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判断是运用概念对事物的性质和事物 之间的联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断定,是概念内 部所包含的矛盾的展开。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 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
判断
理性
这花是红的。
感觉
感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另一方面,理性中也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 杜 甫
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 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 涵是不同的。
———— 黑格尔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
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 弈
▲例:
凡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办法 抢劫公私财物的,是犯了抢劫罪;
(大前提)
某人以暴力、胁迫方法抢劫他人财 物;
F=GM1M2/R2
于赖依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于发展为 理性认识
F=GM1M2/R2
感性认识
理 性 认 识 有待于发展到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于发展为 理性认识
班·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 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 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 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2、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识的能动作用, 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 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 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 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 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苹果(知觉)=红+甜+硬+……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
性形象,是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
是人们离开曾经感知过的事物之后,事物
的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
知觉
表象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 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 的直接感知。
名贵的波斯猫的主人都是有钱有
势的人;
(隐含的大前提)
这里是战场,有钱有势的人必然 是高级军官; ( 隐含的小前提)
因此,波斯猫晒太阳的沙堆下面 肯定是敌人的高级指挥部。(结论)
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 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 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 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爱迪生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上升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2、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这种 形式,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而实践和认识 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 的程度。
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牛顿与苹果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作用于人的感官而 引起的一种最简单 、最直接的反映形 式。
硬! 红!
甜!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知觉是各种感
觉集合起来而形成的 关于事物的整体形象 ,是对事物多种特性 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的表面现象。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含义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 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F=GM1M2/R2
理性认识的形式
第四单元 唯物辩证法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过程的反
复性和上升性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
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 、表面特征、各个片面的直接的、具 体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 。
舍罕王赏麦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2)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第谷
开普勒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2)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培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一方面,感性中 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小前提) 所以,某人犯了抢劫罪。
(结 论)
课堂讨论: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军 交战,德军的哨兵几天来每天上午都看到远 方的沙堆上有一只波斯猫在晒太阳,他报告 了长官。德军指挥官立即命令炮火对此进行 猛烈轰击,结果一举摧毁了一个法军旅指挥 部。
问题:为什么德军军官能够果断正 确地下达这个命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