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

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2019.4·浙江高考·22)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

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

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张伯伦……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结合所学,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张伯伦换来希特勒在“英德和平宣言”上的签字,故选B项;参与讨论凡尔赛和约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排除A项;1939年由于英法对徳绥靖,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并未取得实质进展,排除C项;《非战公约》是法国为得到自身安全保障于1928年推动制定的,且张伯伦1937才上台担任英国首相,排除D项。

2.(2019.4·浙江高考·23)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

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

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1月……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故①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故②错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故③错误;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3.(2019.4·浙江高考·2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

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①为中途岛海战,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①正确;②为瓜岛战役,日军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故②正确;③为关岛战役,美军全歼了关岛的守备部队,标志着“奇袭行动”的完美结束,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故③错误;④为1944年菲律宾海战,战役尚未正式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4.(2018.4·浙江高考·23)右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

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

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莫斯科战役重挫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故①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是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故②正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盟军军事行动,故③错误;光复巴黎是盟军军事行动,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2017.4·浙江高考·24)《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

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答案】B【解析】德国吞并奥地利是武装占领,不是大国出卖小国主权,故A项错误;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故B项正确;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是慕尼黑协定的结果,不是事件本身,故C 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德之间签订的,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6.(2016·浙江文综·23)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

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①为英国,德国1940年7月大规模空袭英国;②为法国,德国1940年5月入侵法国;③为波兰,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④为苏联,德国1941年6月向苏联发动袭击,按照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7.(2016·上海单科·30)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C.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答案】A【解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过程中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十月革命无包含关系,故B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属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措施,与社会福利措施《社会保险法》无包含关系,故C项错误;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爆发,与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无包含关系,故D项错误。

8.(2015·浙江文综·22)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

……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

”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

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列宁格勒战役【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

莫斯科战役是指发生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A项正确;库尔斯克战役发生于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至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列宁格勒战役发生于1941至1944年,持续时间比较长,把德军拖住在苏联西北战场上,与题干“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不符,故D项错误。

9.(2014·重庆文综·8)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

”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图一《百鸽图》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40年12月23日”,这一时期处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赠与美方《百鸽图》深层用意必然是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A项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是1942年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开罗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4·上海单科·27)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

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

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国民政府 B.中华苏堆埃政府C.北洋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答案】A【解析】1943年,中国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6分)【答案】(1)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意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解析】(1)据所学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得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据所学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和1942年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据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由材料“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据所学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与瓜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可知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之一;由材料“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分析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1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