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俗—福州连江县风俗
擂茶过程
擂茶原料
客家米茶
宁化有一风俗就是每逢家中有喜 事在摆完喜宴后, 事在摆完喜宴后,为了答谢帮忙的亲朋 以及喜宴上因种种原因未来赴宴的客人, 以及喜宴上因种种原因未来赴宴的客人, 主人都会熬上一大锅米茶, 主人都会熬上一大锅米茶,再配上几道 简单的客家菜。 简单的客家菜。 就是用大米磨成米粉(又称米沸), 就是用大米磨成米粉(又称米沸), 把米沸加入适量的冷水先在器皿中搅溶, 把米沸加入适量的冷水先在器皿中搅溶, 然后倒人煮沸的开水锅中煮成稀糊状, 然后倒人煮沸的开水锅中煮成稀糊状, 盛在器皿中, 盛在器皿中,再加些已炒熟的配料掺人 其中即成米茶。 其中即成米茶。
连江岁时节日风俗
阴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新年。子夜一过, 阴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新年。子夜一过, 爆竹声声,人们点红烛,排茶果、拜天地、 爆竹声声,人们点红烛,排茶果、拜天地、 祭祖先。大门点上红灯笼。 祭祖先。大门点上红灯笼。 初六开始工作,俗称“开彩” 初六开始工作,俗称“开彩”。 元宵节,十六夜舞龙烟花。潘渡山区闹花灯, 元宵节,十六夜舞龙烟花。潘渡山区闹花灯, 舞龙游村。正月廿九日,家家户户用芋头、 舞龙游村。正月廿九日,家家户户用芋头、 花生,红枣等和米煮粥,俗称“拗九粥” 花生,红枣等和米煮粥,俗称“拗九粥”。 年龄逢九之人,当日亲戚向其送粥、 年龄逢九之人,当日亲戚向其送粥、送线面 过九” 意为逢凶化吉,益寿延年。 等,曰“过九”,意为逢凶化吉,益寿延年。
米包子 : 宁化韭菜 包又称“米包子” 包又称“米包子”。是客 家人仿照北方水饺的一种 创 造。 熬米浆和成粉团, 熬米浆和成粉团,然后搓 捏成皮, 捏成皮,包馅蒸熟
客家擂茶
“擂茶”顾名思议就是要把茶叶拿来 擂茶” 擂茶 擂的,所以一定要有擂钵与擂持。 擂的,所以一定要有擂钵与擂持。最早的 擂茶就是把茶叶擂成粉末,冲开水拿来喝。 擂茶就是把茶叶擂成粉末,冲开水拿来喝。 现在则是加入了各种草药和食物,煮成粥。 现在则是加入了各种草药和食物,煮成粥。 首先把茶叶和草药切碎,放进擂钵, 首先把茶叶和草药切碎,放进擂钵,和些 适量的油盐,再加入花生,蚕豆,黄豆, 适量的油盐,再加入花生,蚕豆,黄豆, 芝麻等,然后就用擂持不断的擂转和舂捣, 芝麻等,然后就用擂持不断的擂转和舂捣, 直至和匀成浆泥。然后再把浆泥淘到锅里, 直至和匀成浆泥。然后再把浆泥淘到锅里, 冲入沸水,同时可再不断加入各种食料, 冲入沸水,同时可再不断加入各种食料, 比如米粉,凉皮,海带,肉丁, 比如米粉,凉皮,海带,肉丁,小肠等一 起熬煮,最后煮熟。擂茶,味道鲜美, 起熬煮,最后煮熟。擂茶,味道鲜美,既 能代茶饮,甘香可口,又可冲泡炒米( 能代茶饮,甘香可口,又可冲泡炒米(米 )、干饭 解渴充饥, 干饭, 面)、干饭,解渴充饥,还有防治疾病的 保健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保健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健 脾消食的功能。 脾消食的功能。
宁化饮食
米制品以粉干为主,豆制品以豆腐最多, 米制品以粉干为主,豆制品以豆腐最多, 乡间作坊比比皆是。另外,农家喜欢做糍粑、 乡间作坊比比皆是。另外,农家喜欢做糍粑、 米粿(包括糕 包括糕、 米粿 包括糕、粿、糊、丸),原料以糯米为 , 粳米、大禾米搭配,有的碾粉和搓, 主,粳米、大禾米搭配,有的碾粉和搓,有 的蒸饭捶打,做成各种形状后,或蒸或煮, 的蒸饭捶打,做成各种形状后,或蒸或煮, 或煎或炸,因其用米不同,做法有异, 或煎或炸,因其用米不同,做法有异,制成 的品种名目繁多,风味各别。 的品种名目繁多,风味各别。
水产之乡
连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连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水产总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 水产总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 县级全国第二。 县级全国第二。渔业经济产值占全 县大农业经济产值的82.7% 82.7%。 县大农业经济产值的82.7%。
连江主要水产品
鲍鱼 红蟳
黄瓜鱼 蛏
连江锅边
锅边:又称锅边糊或鼎边糊。 锅边:又称锅边糊或鼎边糊。 连江锅边成了各地锅边中的佼佼者。 连江锅边成了各地锅边中的佼佼者。主要是有海鲜 为配料,味道更为鲜美。连江县是福建省水产、渔 为配料,味道更为鲜美。连江县是福建省水产、 业第一大县,丁香鱼、虾姑、花蛤等海鲜货源充足。 业第一大县,丁香鱼、虾姑、花蛤等海鲜货源充足。 连江锅边店,锅台边一碟碟一碗碗装盛着各样海鲜。 连江锅边店,锅台边一碟碟一碗碗装盛着各样海鲜。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配料。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配料。 这种自助式的点料方式也是连江锅边一大特色。 这种自助式的点料方式也是连江锅边一大特色。 立夏节,家家户户以米磨浆,自制锅边糊” 立夏节,家家户户以米磨浆,自制“锅边糊”。
宁化烧卖,
这是我们宁化客家传统小吃, 这是我们宁化客家传统小吃,当我 们把芋子煮烂,剥皮,捣皮糊状, 们把芋子煮烂,剥皮,捣皮糊状,拦入 地瓜粉反复揉搓,切成小圆团, 地瓜粉反复揉搓,切成小圆团,捍成圆 形的皮,再用葱、香菇、瘦肉丁、 形的皮,再用葱、香菇、瘦肉丁、萝卜 等做馅,包成圆锥形,放入蒸笼约20分 等做馅,包成圆锥形,放入蒸笼约 分 取出装盘,洒上麻油、酱油, 钟,取出装盘,洒上麻油、酱油,趁热 食用,有嫩、 鲜的美味。 食用,有嫩、香、鲜的美味。
三明饮食
三明的小吃很有特色。 三明的小吃很有特色。从如今很多城市中都打出招牌 福建沙县小吃” 到低调却毫不逊色的永安、 的“福建沙县小吃”,到低调却毫不逊色的永安、泰宁 小吃,都是三明小吃的代表。 小吃,都是三明小吃的代表。三明的小吃总体口味比较 清淡,但是许多小吃可以由食客自行调味, 清淡,但是许多小吃可以由食客自行调味,可以照顾到 口味轻重不同的人。三明人爱吃会吃,永安人自称“10 口味轻重不同的人。三明人爱吃会吃,永安人自称“ 块钱里有9块都用来吃了 块都用来吃了” 沙县更有一年一度的“ 块钱里有 块都用来吃了”,沙县更有一年一度的“沙 县小吃文化节” 品种繁多的小吃让人目不暇接, 县小吃文化节”。品种繁多的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每一 种都想亲口品尝为快。 种都想亲口品尝为快。 除了小吃,三明还有一些从古代饮食习俗中逐渐流 除了小吃, 传演变下来的特殊食品。 传演变下来的特殊食品。传统的有着奇妙制作过程与味 道的客家擂茶,以及宁化的名吃“鱼生” 生鱼片, 道的客家擂茶,以及宁化的名吃“鱼生”——生鱼片, 生鱼片 最早甚至都可以追溯至秦朝以前。 最早甚至都可以追溯至秦朝以前。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人 们吃光饼, 扫墓归来, 们吃光饼,菠菠粿 。扫墓归来,必 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 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人 们说明本户已履行了为祖宗祭墓的 责任。 责任。
立夏节,以米磨浆,家家户户自制“ 立夏节,以米磨浆,家家户户自制“锅边 糊”。 七月七日俗传牛郎织女,双星渡河, 七月七日俗传牛郎织女,双星渡河,人们做 米果, 七巧” 米果,乞“七巧”。 八月十五,中秋节,饼师制月饼,大小不一, 八月十五,中秋节,饼师制月饼,大小不一, 或 粘贴上人物画,以饷儿童, 送饼” 粘贴上人物画,以饷儿童,日“送饼”。 十一月冬至节,吃元宵。 十一月冬至节,吃元宵。 十二月廿四日祭灶,各户皆备饴果、酒醴、 十二月廿四日祭灶,各户皆备饴果、酒醴、 茶茗 诸物,夜临祭祀灶神,更换灶君神像。 诸物,夜临祭祀灶神,更换灶君神像。
客家饮食
一般人家平时食菜以青菜为主。菜味喜肥、喜咸, 一般人家平时食菜以青菜为主。菜味喜肥、喜咸,吃豆腐 以“肥、咸、烧”为佳。农村家家户户腌有咸菜,制法是用 为佳。农村家家户户腌有咸菜, 芥菜晒干,用盐“ 之入瓮,将瓮口用菜叶封紧。 芥菜晒干,用盐“擦”(腌)之入瓮,将瓮口用菜叶封紧。 这种咸菜是农家菜桌上的常见菜。烹调食品讲究色、 这种咸菜是农家菜桌上的常见菜。烹调食品讲究色、香、味, 佐料备有盐、酱油。 辣椒、 胡椒、 佐料备有盐、酱油。姜、糟、葱、蒜、辣椒、醋、糖、胡椒、 味精、薯粉等。 味精、薯粉等。 客家人喜吃焖狗肉。县城及乡村小集镇多有狗肉摊档。有 客家人喜吃焖狗肉。县城及乡村小集镇多有狗肉摊档。 夏至狗,吃了满山走” 冬至羊,夏到狗”之乡谚。 “夏至狗,吃了满山走”和“冬至羊,夏到狗”之乡谚。旧 狗肉不上台盘”之说, 时,有“狗肉不上台盘”之说,意即宴席菜色中不能以狗肉 出桌。此俗早已破除。现在盛行的“狗肉火锅” 出桌。此俗早已破除。现在盛行的“狗肉火锅”,是宴席上 的佳肴。 的佳肴。 宁化历来是产粮县,住民多以米饭为主食,将大米洗净, 宁化历来是产粮县,住民多以米饭为主食,将大米洗净, 投入滚水锅中,煮半熟,再捞到饭甑中蒸成干饭,美味可口。 投入滚水锅中,煮半熟,再捞到饭甑中蒸成干饭,美味可口。 但在人多地少的禾口、淮土及治平等乡,番薯也是主粮之一。 但在人多地少的禾口、淮土及治平等乡,番薯也是主粮之一。 解放前西乡传有“番薯当饭饱”的民谣。 解放前西乡传有“番薯当饭饱”的民谣。
橄榄lian 橄榄
余柑水
Yu an 水的制作: 水的制作: 生的余柑果放入凉 白开中浸泡, 白开中浸泡,加盐 巴。
菠菠粿 (bo o wei)
也称清明粿, 也称清明粿,是用菠菠菜捣烂压成汁成青绿 渗入米浆内揉成面团,以枣泥、豆沙、 色,渗入米浆内揉成面团,以枣泥、豆沙、 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有甜有咸。 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有甜有咸。清明 节食用,扫墓后回家的路上, 节食用,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 好的点心。 好的点心。
连江—凤城 连江 凤城
连江——温麻 连江——温麻 ——
连江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 连江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建 282 距今有1720多年历史, 1720多年历史 县,距今有1720多年历史,为福建最 早设置的5个县份之一,始称“ 早设置的5个县份之一,始称“温麻 三国时代, 县”,三国时代,孙吴为巩固东南海 派将弁在连江修造船只, 防,派将弁在连江修造船只,设温麻船 温麻之名亦自此始。 屯,温麻之名亦自此始。
菠菠草
绿色的面团
萝卜丝馅
Tong Wei Nuo年糕叶 年糕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