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 . 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 . 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 . 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 . 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 (2分)(2019·天河模拟) 有一些字稍不注意就会写错,下面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殉职荫蔽斑斓大相径庭B . 妥帖羸弱蒙昧诚惶诚恐C . 狼藉狡辩盘桓不修边幅D . 遁词笼统端祥嘎然而止3. (2分)(2020·武汉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目前,“战时计划”,救援行动,阻断疫情曼延,科学合作,探索诊疗方法,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是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
A . 统筹制定协调促进B . 促进统筹制定协调C . 协调促进统筹制定D . 制定协调促进统筹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_________。
②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____。
A . 晕眩游荡B . 昏晕飘扬C . 昏晕飘荡D . 眩晕飘浮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5.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②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③两人对酌山花开,________。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④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⑤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⑥蝉噪林逾静,________。
(王籍《入若耶溪》)⑦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6. (4分) (2017九上·点军期中) 请在横线上写出与下面对偶句相对应的人物。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________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________③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________④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________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 (5分) (2020九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每一次离别,都请用力抱紧①高三那年的冬天,她给我做了许多回餐,千篇一律的野菜饼配两两颗煮鸡蛋。
每个早晨,我被她赶着骂着吃完一个馅饼再骑车赶去上学,实在来不及就揣一个在兜里,到学校时,饼还热乎着。
后来,我还是厌倦了这没有新意的味道,不再叫她给我做野菜鸡蛋饼。
但她还是早早地就起床,坐在黑暗的客厅中央,等着到点叫我起床。
②她定期就给我塞零花钱,每次她会再补上一句“奶奶最亲你了”,边说着边张开胳膊想要抱抱我。
可我每次都不自党地躲开,她尴尬悬在半空的胳膊只好悻悻地落下来。
③我厌恶她黑黢黢的指甲盖和洗不干净的脸,我也厌恶她框抠抠搜搜、省吃俭用的性格……我对于她无法改变的种种,厌恶到极致,恨不得明天就高考结来,后天立刻搬出去。
④可生活终究以最平淡的姿态走过,平淡如冬日里她踩着马路上厚厚的冰,拎着早点回来的背影,永永远远地定格在清晨天蒙蒙亮的颜色里,却无法忘记……⑤她在自家阳台上种了一排辣椒,辣椒一年年成熟,成熟后就摘下几颗炒菜用。
她经常跟我炫耀这点小成就,笑得开心。
⑥大二这个假期回来,她却把那一排排辣椒全给剪了,她看着那株光秃先的辣椒,傻呵呵地笑。
那个胖乎乎的小老太太,再也没有冬日矫健的身影,只剩下干瘪的身体,凌乱的头发,和胡言乱语。
连续住了三次院,她惶恐地睁着眼睛说:“孩子们把她送进了监狱”,嚷嚷着要回家,所以最后只好送回家治疗。
⑦这种邪恶的力量,医学解释为——肺癌晚期。
所有人都瞒着她,把这个恶魔匿名掩藏起来。
但小脑萎缩让她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手里拿着什么转眼就忘。
呼吸困难,只能依靠着床头睡觉。
食欲不振,好不容易劝进去的食物,咽不下去又全吐了出来。
⑧我摸着她的胳膊,不停地说话逗她开心。
她抓着我,不停地嘴里念叨着那句“奶奶最亲你了”,转眼又忘记了我的名字。
⑨那时候,我不敢去想明天会怎么样,我觉得这只是老天给她设了一道关卡,只要我们都努力,跨过去一切都没问题。
新祷着每一个明天能够如愿到来,就如她艰难熬过的每个昨天。
⑩那天下午下了雨,她痛苦喘息的声音被淹没在窗外啪嗒的雨声里,我帮她倒了一杯水,劝她下床再多吃一点晚饭,她把头埋在干瘪的胳膊里,摇头。
就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她突然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然后有气无力地对我说了句:“孩子,你可以抱抱我吗?”⑪我看见她竟然使出了从来没有过的力气从床上想要起来,但最后还是没能成功,我扶起她,继续劝她要再多吃一点,没有多想地给了一个草率的拥抱。
⑫她只是一遍遍重复“吃不下去了”,又躺了回去。
⑬第二天早上,父母要赶回去上班,所以一家人只好离开她返程。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离开后的第二天,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⑭再见到她时,她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晴,安静地躺在那里。
我忍住号啕大哭,眼泪顺着脸颊一滴滴流下来,从来没有面对过亲人离开世界的我,看着她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她时的画面,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脑袋里却只剩下了那个没有紧紧抱住她的拥抱。
⑮她不再拥有温度,也不会再睁开眼睛注视着你。
所有一切你之前认为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在这一刻全部变成了奢侈。
你与她之间的记忆,再也无法努力,只留给了回忆。
一万个抱歉,一万滴眼泪,也没有办法再延长一秒将时间继续。
甚至连那株辣椒藤都不如,再也没有来年夏季,而是就这样悲伤地离开。
⑯对不起,没能抱紧你。
不要害怕,也别再惦记,想念的时候就变成一颗星星,月亮会替我用力抱紧你。
”失去让我们懂得珍惜,失去也让我们成长。
请你就文章的材料选择、主旨情感、表现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不少于100字。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8. (25分) (2017八下·兴化月考) 阅读陈志江《算计》,完成下面小题。
①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早上还是万里晴空呢,中午时天色就变了。
小镇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
① 吴老头蹲在巷口,身边的纸箱上面横放着一把雨伞,纸箱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大字:雨伞,三十五元。
他抬头望望天,精瘦的脸上露出喜色。
②②哎,这伞是新的吗?一个男青年在小摊子前停下了脚步,手里抓起雨伞问道。
吴老头抬头瞅了他一眼,只见这男青年穿戴时尚,脖子上挂着一条粗大的金项链,黄灿灿的光晃得他眼睛都眯缝起来。
③当然是新的,你看看,包装还是完好的,洋货,好用。
吴老头用手点了点雨伞包装上的那两行洋文,夸道,这雨伞特好卖,一箱子只剩下这一把了。
④骗鬼呢,随便印上两个洋文就冒充洋货。
男青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屑地说,你以为我没上过学吗?这几个汉语拼音我还认得出来。
三十五太贵了,顶多给你二十,卖不?⑤不卖!老吴头斩钉截铁地摇了摇头。
⑥二十五。
男青年抬头看了看天,眉头皱了皱。
⑦三十五,少一分钱也不卖!吴老头气定神闲地说,反正只剩下这一把了,我不愁卖不出去。
⑧好,三十五就三十五!男青年咬了咬牙,恨恨道,你这是趁火打劫呢,一把破伞也卖得那么贵。
⑨大叔,这雨伞四十元卖给我吧。
忽然一阵香风袭来,摊子前多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一上来就抬高了价钱,声音妖媚地说,快下雨了,不要淋湿了我这身高档的连衣裙,香港买回来的呢。
⑩行,你给四十元把雨伞拿走吧。
财神爷从天而降,吴老头不由得喜形于色。
③少妇也很爽脆,从香肩上取下小坤包,拉开拉链就要付钱。
⑪慢!男青年一声大喝,制止了他们的交易,愤愤地说,这雨伞是我先看上的,做事总要讲究先来后到吧?懂不懂规矩?少妇不屑地撇了撇嘴,哟,你这小伙子这是不讲理呀,买东西都是价高者得,这规矩你又懂不?⑫哼,你以为自己有几个臭钱就很了不起吗?本大爷最看不惯的就是拿钱砸我!好吧,我出五十,这雨伞我要定了。
男青年寸步不让。
⑬七十!少妇白了他一眼,说,好男不与女斗,给点风度好不好?⑭一百!奶奶的,我出一百!男青年似乎是豁出去了,铁了心要争到底。
他从身上摸出一张百元大钞,神气地说,大爷我有的是钱。
吴老头急不可耐地从男青年手上抢过钞票,一把揣进口袋,高兴地说,哈哈,你们俩也不用争了,④这事情我可以做主,这雨伞毕竟是小伙子先谈价的,小伙子,一百元成交了。
⑮有毛病!男青年的顽固,似乎也让少妇偃旗息鼓了,狠狠地瞪了男青年一眼,扭着屁股走了。
男青年抓起雨伞,抬头看看阴沉沉的天色,也急匆匆向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⑯吴老头掏出一根烟点上,脸上带着狡黠的笑,从纸箱里再掏出一把雨伞放在箱面上。
少妇一阵风似的从巷口闪出来,笑嘻嘻地问,爹,女儿这招是不是挺管用?⑰管用,管用,嘿嘿,就你鬼点子多。
吴老头笑吟吟地说。
伸手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少妇,喜滋滋地吩咐道,去打一斤酒买半只烧鸡,我今晚要喝上两盅。
⑱少妇接过钱,摸了摸手感不对,又举到眼前看了看,忽然脸色都变了,爹,你怎么不仔细看看,这张是假钱!⑲两人追出巷口,可是哪里还有男青年的影子?狂风呼啸着,宛如嘲弄的笑声。
(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1期)(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
(2)小说第①处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②③两句,揣摩句中吴老头“露出喜色”和“喜形于色”两处的“喜”的原因是否相同。
(4)品读小说第④处画线句子,请加以赏析。
(5)此小说的结局和泰格特的《窗》有异曲同工之妙,震撼人心。
试说说这两篇微型小说在艺术手法和表达主旨上的相同点。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赏析。
9. (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惜春小札李国文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
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
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
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