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风系统锅炉空气预热器检修工艺规程1 设备概述及参数1.1.1.1 空气预热器概述每台炉配有两台东锅炉厂生产的LAP13494/1900型容克式三分仓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是布置于锅炉尾部烟道上以便利用锅炉的排烟余热,将进入锅炉机组的空气,预热到所需要温度的热交换器。
容克式空气预热器主要由转子、蓄热元件、壳体、梁、扇形板、烟风道、密封装置、驱动装置、轴承、润滑系统、吹灰和清洗装置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是:从烟气中吸收热量,通过连续转动特殊加工的金属薄板传热元件,将热量传递给进来的冷空气,转子转动一圈就完成了一次热交换循环。
如图所示,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的圆筒形外壳和烟风道均不能转动,内部的圆筒形转子是转动的。
转子是由钢板分隔成许多扇形通道,其内部装满波浪形薄铁板(蓄热板)转子周围的外壳与两端的连接相连,并采用径向和周向密封付将转子充分密封。
外壳板与转子之间由分隔体将转子下部的空间分成三个部分(转子上、下部的空间分隔呈对称),同时,外壳板上有三个连接通道,其中一个与烟道连接,一个与一次风道连接,另一个与二次风道连接。
这样当传动机构驱动转子缓慢地转动时,传热元件将交替地经过烟气通道。
当传热元件通过热的烟气流时吸收热量。
通过空气流时,释放贮藏的热量,加热进来的冷空气。
2013年4号机组脱硝改造期间,空预器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空预器的改造由大唐科技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设计及供货单位为东方锅炉厂,主要改造范围为:取消热端300mm的蓄热元件,两层800mm蓄热元件利旧,将冷端蓄热元件更换为搪瓷蓄热元件,高度由300mm增加到950mm (800+800+950),冷端蓄热元件由侧抽式改为垂直抽取式,将原环向隔板向下延伸至冷端元件底部,改造后蓄热元件总高度2550mm。
原全包式仓格为螺栓连接,为减少仓格间的漏风,仓格之间改为焊接。
同时为了降低空预器漏风率,对空预器进行了径向密封改造,增加24道弹簧柔性密封。
1.1.1.2 空气预热器主要性能参数空预器主要性能参数详见表48:表1 空预器主要性能参数项目单位规范型号LAP13494/1900型式逆流三分仓容克再生式热交换器台数台/炉 2烟气侧导热面积m2/炉107964烟气温度进口℃340 出口126空气温度进口一次℃22二次13 出口一次320二次337阻力损失一/二次风侧kPa0.7/1.0烟气侧 1.2水洗水压高温侧Mpa无低温侧无水洗温度℃无水洗水消耗量高温l/min无低温无吹灰蒸汽压力MPa 2.5 漏风系数% 8转速rpm 0.99电动机型式B3 卧容量kW 15 转速rpm 970电流 A 31.4电压V 3802 空预器检修类别及检修周期空预器检修类别及检修周期详见表49:表2 空预器检修类别及检修周期检修类别检修周期检修工期大修5年60天小修1年20天3 空气预热器检修项目3.1.1.1 空预器大修项目4 冲洗转子及罩壳内各部位积灰。
5 三向密封间隙测量。
6 三向密封间隙调整(部分密封片更新)7 “T”字钢磨损检查,测量椭圆度。
8 中心筒密封检查。
9 上下部轴承箱放油,解体清洗检查。
10 径向轴承、导向轴承检查。
11 支撑轴承镜面清理,瓦块整修。
12 油泵解体检查。
13 滤网清理或更新。
14 冷油器检查,清洗。
15 冷却水管检查,疏通。
16 油系统管道接头消除漏油。
17 扇形板检查。
18 扇形板密封检查更换。
19 扇形板与密封接触面磨损检查处理。
20 调整扇形板间隙,跟踪校验。
21 预热器减速箱放油清理。
22 减速箱内齿轮检查。
23 减速箱内各传动轴承检查或更新,测量间隙。
24 油泵检查,油管路清洗疏通。
25 预热器烟气进口补偿器及烟道接口检查。
26 预热器人孔门清理,密封填料更新。
27 红外线测温装置传动部件检修及校验。
28 预热器灰斗清灰疏通。
29 测量空预转子晃度。
30 烟风挡板检修。
31 检查冷热蓄热板的积灰,磨损及腐蚀情况。
32 补焊预热器漏风处。
32.1.1.1 空预器小修项目33 预热器内部水冲洗,波形板清灰。
34 三向密封间隙测量调整。
35 上下轴承换油。
36 上下轴承油系统消除缺陷。
37 冷却水管检查疏通。
38 预热器减速箱换油。
39 预热器减速箱油系统检修,油管路清洗疏通。
40 空气马达进气管道过滤器、油雾器清理检修。
41 预热器与烟道接口清灰、查漏。
42 预热器灰斗清灰疏通。
43 空气预热器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43.1.1.1 检修准备44 根据运行状况和前次检修的技术记录,明确各部件磨损、损坏程度确定重点检修技术计划和技术措施安排。
45 为保证检修时部件及时更换,必须事先准备好备件。
46 准备各种检修专用工具、普通工具和量具。
47 所有起吊设备、工具按规程进行检查试验。
48 施工现场布置施工电源、灯具、照明电源。
49 设置检修时设备部件平面布置图。
50 准备齐全的整套检修记录表、卡等。
51 清理现场,按照平面布置图安排所需部件、拆卸及主要部件的专修场所。
52 准备足够的油桶、枕木、板木及其它的物件。
53 办理热机工作票。
53.1.1.1 检修步骤及工艺方法54 管路拆卸55 拆掉与预热器相连的各类管道及测点。
56 做好各管路的位置记号,以便回装。
57 将设备上的管路接口封闭完好,以防杂物进入。
58 支撑轴承检修59 先用#20槽钢把转子固定,以防止转子晃动。
60 将支撑轴承座内的润滑油放净,倒入废油桶。
61 拆除油系统装置及其他外部设备,清除支撑轴承上部及周围积灰。
62 拆去防尘罩下压圈,盘根及防尘罩,升高热端扇形板外侧密封面。
63 拆去轴承座和梁的连接螺栓,取下吊架螺丝垫片时应一一作上记号以防止回装时混淆。
64 用四只150吨千斤顶均匀接触中心筒顶端板,一起均匀升高5mm,使荷载从支撑轴承上卸下。
65 在拆下轴承组件之前再次检查支撑平面的牢固性和承载能力。
66 用起顶螺栓顶起轴承座,抽出垫板和垫片,并放下轴承座,利用其两侧吊耳移动轴承座通过中间梁开孔处至检修点拆支撑端径向轴承。
67 从短轴上卸下轴承套和推力轴承内圈。
68 对轴承进行清洗、检查、测量、并清理轴承的法兰面。
69 用轴承垫板上的4只螺孔,将轴承下圈吊出轴承座,起吊时用尼龙绳,检查轴承圈及轴承座。
70 检查轴承无缺陷后,清洗干净各部件,准备回装。
71 支承轴承组件的装配72 将轴承内圈装入轴套后,装配到端轴上。
73 将轴承外圈(下圈)装入轴承座。
74 用倒链将轴承座吊起,穿上4根螺杆并带上螺母,然后用4根螺杆将轴承座就位,注意各螺栓用的垫片数量。
75 先用一定数量的螺杆将推力轴承座固定,测量轴中心及水平座。
76 利用轴承座与下梁之间的垫片,调整轴承座的水平度。
77 将剩余一半螺栓装上,所有的螺母紧力应均匀,此时检查垫片有无松动,用0.05mm塞尺检查应无间隙存在。
78 重新复查推力轴承座的中心尺寸及水平度以保证正确、做些必要修正,然后将螺母再旋170,同时用锁母将其锁紧。
79 将防松挡块与螺母和下梁点焊在一起。
80 平稳地落下转子,卸下四支千斤顶。
81 安装支撑轴承盖板组件。
82 安装端轴处空气密封管组件。
83 接通油循环系统的油管路,以及热电偶接线。
84 将新的680号合成工业极压齿轮油过滤后注入轴承座至规定的油位。
85 导向轴承组件拆卸86 将导向轴承座内的润滑油放净,倒入废油桶。
87 切断油循环电机的接线,拆开轴承出油管,将油管口堵好。
88 拆除轴承座盖与轴承座连接的螺栓。
89 利用轴承座盖上的吊环螺钉,将轴承座盖连同油循环装置以及内部连接的吸油管和进油管一起吊起,并利用一侧的倒链安放在一侧安全的地方。
90 卸下轴承座套上部固定支吊螺杆的螺母和平垫圈和定位套管。
91 去除重端轴上部的锁紧盖上锁紧螺栓的止动铁,旋松螺栓并退出10mm。
92 拆下端轴中心的管堵,接上具有34.47~69MPa级的液压机,利用液力将连接套管松动。
连接套管松动后,卸下锁紧螺栓和锁紧盖。
93 用倒链利用轴承座套上的吊环螺钉卸下连接套管,轴承和轴承座套。
94 经检查如需要更换轴承,可按下列步聚:a)卸下拧在轴承座套上的轴承压盖。
b)拆下止动块,并将锁紧螺母回旋约5mm。
c)用液力软管与连接套管端部的螺孔相连,利用液力使轴承从轴套中松脱开。
d)拆下锁紧螺母。
e)用紫桐棒轻轻敲击轴承,使轴承脱落下来。
95 导向轴承组件的装配96 检查轴承,测理原始间隙:将轴承竖直放在平台上,使轴承的内外环平行,测量并记录新轴承的直径和原始间隙,将一滚子处于上方位置,在轴承无负荷的情况下,用塞尺测量滚子与外环的间隙。
97 将轴承装于连接套管98 将新换的轴承装入连接套上,用锁紧螺母压紧,压紧程度一至原来的径向间隙减少到0.127mm,然后用止动块固定锁紧螺母。
99 将轴承座套装在轴承座上,并用轴承压盖固定。
100 在端轴的锥形面上涂上黄油。
101 用倒链通过轴承座套上的吊环螺钉将导向轴承组件就位于端轴上方,并注意保证轴承座套上的孔与支吊螺孔对准。
102 将此组件放置于端轴上,在端轴顶部安装锁紧盖,用固定锁紧盖的螺栓旋紧,迫使连接套管贴在轴上,螺栓的扭矩需达到63~67kg.m才能连接套管锁紧。
103 用垫圈和螺母将轴承座套与支吊螺杆连接。
104 安装轴承座盖组件和油循环装置,要保证盖下端的密封盘根放在合适的位置。
105 重新接好所有管子及电机电源线。
106 向轴承座内注入新的经过滤的680号合成极压工业齿轮油,并加至适当的油位(高出轴承上端7~10mm)。
107 起动油循环系统观察油压,如压力下降说明油位低,停泵将加至合适的位置重复上述程序,直到压力维持恒定为止。
108 冷端篮子筐架检修109 打开预热器外壳板上的冷端篮子调换门。
110 转动转子使篮子调换门的门盖与转子外壳的门孔对准。
111 从开孔处拆去转子壳板上的篮子调换门的门盖。
112 用一根6mm粗的一端带钩的钢筋或管子伸到篮子框架上的槽口中,拖出冷端层最外部的一个篮子框架,检查腐蚀情况,并做记录,然后依次将内部的篮子框架用挂钩逐一拖出。
113 根据具体实际的腐蚀和磨损程度,确定是否应予以更换(每只篮子的腐蚀和磨损量达到总数的1/3时,必须更换新的篮子)。
114 冷端篮子框架的装配115 安装新的篮子框架从最里面的一只开始,首先测量新的篮子的框架的外形尺寸(与旧的框架比较),决定是否放得进去,从里向外依次装入。
116 一个扇形模块的冷端篮子框架换完后安装好转子上的门盖密封件和门盖。
117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依次检查更换扇形模块冷端的篮子框架,更换完后,关闭外壳板上的篮子调换门。
118 径向密封装置的拆装和调整119 拆除原有的径向密封片,密封压板,外侧密封补隙片和径向隔板密封片,不可拆除径向隔板间的垫板,为了拆除密封片,允许将锈死的螺栓用火焊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