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标内容核心素养1.人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1.生命观念——①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的分析,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形成结构与功能观;②通过对突触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认同突触结构特点与功能的适应。
2.科学思维——①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并比较分析神经元的种类与功能;②通过构建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概念图,建立对神经系统的整体认识,从而形成整体性的观点;③基于对蛙坐骨神经腓肠肌兴奋的研究,提炼动作电位的传播过程,认同动作电位的传播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④通过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的分析,明晰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的原因及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⑤基于模型与建模,构建动作电位产生的模型,形成对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性认知,分析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与特点。
3.社会责任——通过了解兴奋剂和毒品的作用机理,认识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提升社会责任感。
2.神经元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3.环境刺激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5.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种类、特性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2)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神经元的结构、种类及特性(1)神经元的结构、种类及特性①结构模型②神经元的种类—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别称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功能通过特化的神经末梢,接受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信息传递给脑或脊髓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将信息由脑或脊髓传向肌肉或腺体联系③基本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动作电位的传播与电流表指针偏转图示:①静息时,电表上没有电位差(图1),说明坐骨神经纤维上的两个电极是相等电位。
②当在坐骨神经一端(a)给予刺激时(图2),靠近刺激端电极处(b)先变为负电位(图3),接着恢复到等电位。
(图4)。
③传至另一端电极处(c)又变为负电位(图5),接着又恢复到等电位(图6)。
由此可见,动作电位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一个动作电位的传播。
1.判断(1)周围神经神经系统可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2)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的。
(× )(3)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皮层和脊髓组成。
(× )(4)传入神经一般用于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 )(5)神经元的大小、形态差异不明显。
(× )(6)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7)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直接构成的。
(× )(8)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神经中枢B.树突C.神经元D.轴突解析:选C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3.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下面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①脑②脑神经③脊髓④脊神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4.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图中胞体的结构标号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选B 分析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胞体的结构标号是②。
1.神经元的形态是否都相同,通过查阅资料,列举常见神经元类型?提示:不同神经元形态差异比较大。
如下图所示,主要有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试根据神经元的结构,分析两个神经元的支配关系。
提示: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其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因此可判断,神经元B的神经末梢(或轴突末梢)支配神经元A。
基于图形变化的动作电位分析(以电流表电极均置于膜外为例,假设电位计指针左偏为正峰)(1)模式化图形(2)图形解读①未受刺激,电位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此时不存在电位变化(图1所示)。
②当刺激到达左侧电极时,刺激部位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此时两电极之间出现电位差,电位计指针向左偏转,出现正峰(图2所示)。
③刺激传导至两电极之间,此时两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电位计指针不偏转,波峰消失(图3所示)。
④刺激传导至右侧电极,刺激部位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此时两电极之间出现电位差,电位计指针向右偏转,出现负峰(图4所示)。
⑤刺激传导离开右侧电极,右侧电极电位恢复内负外正,电位计指针不偏转,波峰消失(图5所示)。
考向1 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面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B.长的树突和轴突都可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即为神经C.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D.神经元比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少解析:选B 神经元的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正确;轴突和它表面的髓鞘共同构成神经纤维,B错误;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并对其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C正确;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D正确。
考向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可兴奋细胞B.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C.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D.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解析:选B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A正确;神经元的长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B错误;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正确;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D正确。
3.如图为神经元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轴突,丙是细胞体,戊是树突B.丁结构能把信息从细胞体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C.图示神经元轴突外面还有神经胶质细胞D.该结构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析:选A 甲是树突,戊是神经末梢,A错误;丁结构是轴突,能把信息从细胞体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B正确;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C正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考向易错]有关神经元结构与功能认识的3点易错(1)神经元一般由树突、轴突、胞体三部分构成,但神经元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2)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数量众多,但支持细胞数量更多。
(3)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但不只是神经元具有这种能力,肌肉细胞也可以兴奋产生电信号。
考向3 灵敏电位计指针偏转与电位变化4.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图乙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 D.③→②→①解析:选A 当刺激还未传至b点时,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位计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②;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位计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时,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电位计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
5.将一灵敏电位计的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1),在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
若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解析:选B 电刺激①处,电位计的左侧接点先兴奋,与右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左。
兴奋继续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之后电位计的右侧的接点产生兴奋,电位发生改变,与左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右,电流两次经过灵敏电位计,电位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如图2。
若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电位计的右侧接点先兴奋,与左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右。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之后电位计的左侧的接点产生兴奋,电位发生改变,与右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左。
因此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电位与图2相反。
知识点(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动作电位的概念与产生(1)动作电位的概念:指经历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膜外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2)具体过程2.膜电位的变化与离子浓度(1)膜内外离子浓度与膜的通透性①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不同,膜外钠离子浓度大,膜内钾离子浓度大。
②神经细胞对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造成膜内、外电位差异。
(2)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①细胞内的有机负离子如蛋白质为大分子,这些大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外;②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泵出3个钠离子,从膜外泵进2个钾离子;③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膜内的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扩散到细胞外,但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3)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1.判断(1)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2)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不同时开放。
(√)(3)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Na+通透性高。
(× )(4)复极化时,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内负外正。
(√)(5)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易化扩散运输Na+和K+。
(× )(6)神经细胞膜会出现极化状态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不同。
(√) 2.未受到任何刺激时,神经细胞膜电位为( )A.外正内正B.外正内负C.外负内正D.外负内负解析:选B 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即为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纤维膜两侧存在的电势差,膜内的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即静息膜电位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3.Na+通道打开引起Na+内流是产生神经冲动的原因。
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是( ) A.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胞吞解析:选B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通过通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不消耗能量,所以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属于易化扩散。
4.下列哪项检测方法可以测定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 )解析:选C 要测静息电位,将电位计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