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名词解释: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是指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权由全国性政府和区域性根据宪法分享,双方均不得单方面改变宪定权力分享格局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类型。
政治制度:所谓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府: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政府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是以英格兰普通法为基础,在英国对外贸易、军事征服和殖民统治过程中,随着英国法的域外传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性法律传统之一,因其以英国法、美国法最具代表性,故称英美法系。
在英美法系中,司法制度处于核心地位,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法就是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单一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是指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权属于全国性政府(中央政府),区域性政府(地方政府)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完全由中央政府赋予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类型。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这些心理层面的内容聚集、凝结,形成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开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情感、认识和评价;它既是现实的政治关系在精神领域内的投影,同时,又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以及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指主权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国家元首通常是君主或总统。
在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的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国家元首是由世袭方式产生的并集国家权力于一身的君主。
在现代社会里,实行内阁制的国家中,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一般不直接掌握实权,只以国家的名义,从事一些象征性和礼仪性的活动,国家实权操纵于内阁之手;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国家元首是实权元首,一般兼任政府首脑,拥有很大的权力,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
大陆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一日耳曼法系,是指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律传统,因其以法国拿破仑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故也称民法法系或法典法系。
在大陆法系中,法典是法律的基本渊源,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立法的推动下建构和发展起来的,相对而言,司法的作用并不突出。
简答:一、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有哪些特点?第一,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政治上层建筑一般来说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在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的时候,政治上层建筑就应发生变化。
但实际上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政治上层建筑并不是紧跟着经济基础、经济条件的变革而变革,它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并与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矛盾;第二,政治上层建筑应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并不立刻、直接地反映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政治上层建筑虽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和反映往往不是那么直接,而是要通过复杂和曲折的机制来反映;第三,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主要的决定性的反作用。
政治上层建筑在总体上受经济基础的决定,但它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无能为力的。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受到封建的政治外壳的束缚时,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受到资本主义的政治外壳的强制时,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了。
在这个时候,不改造政治上层建筑,社会便不能进一步发展;第四、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互动关系具有多层次性。
这种多层次性的矛盾运动可能是相同性质的,也可能是不同性质的。
在相同性质的矛盾运动中,表现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过程。
在不同性质的矛盾运动中,由于社会的生产关系呈现出一种多元发展的状况,因此,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就会呈现出多层次性,包括经济基础内部既成的、旧的和新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政治上层建筑同既成的、旧的和新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些复杂的关系所引出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体系;第五,政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循着这条规律而运动的。
二、政党组织活动的原则有哪些?1.拥有明确的、能体现该政党意识形态的政治纲领一般来说,现代政党均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制定自己的政治纲领,并提出一整套获取政权和治理国家的方案和行动口号。
这些纲领、方案和口号,集中地体现了该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和意志。
而且,这种政党的政治纲领起着引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之作用。
2.具备健全的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现代政党往往根据自己的党纲和组织章程,组建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体系以及领导机构,以此来达到对本党党员的统一领导,进而达到夺取或维持国家政权以及对国家权力实施影响和控制之目的。
其中,全国性的统一政党,通常在中央或联邦设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中央委员会、主席、主席团等领导机构。
西方国家的政党在议会中还设有议会党团组织,以协调本党党员的统一行动。
3.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各级领导人现代政党往往都由一定的有经验、有权威、有影响力的精英领导人来主持各级党组织的日常工作,有一批骨干力量作支撑,有相对稳定的党员队伍,并经常地开展各项活动和斗争。
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各种活动,广泛地争取非党群众的支持,竭力争取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
4.有约束党员行为规范的组织纪律现代政党一般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党纪,以控制和约束本党成员的行为。
不同的政党,由于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不同,党的纪律的严格程度和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
无产阶级政党往往以严密的组织和铁一般的纪律作为实现自己政治纲领的组织保障。
而一些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则比较松散,没有严格的党章和明确的党纲,只有几年一度参加竞选的纲领或关于政策的声明,党员入党和退党均不履行具体手续,不过组织生活,往往只是在选举和投票时党组织才对本党党员的行为予以一定的控制和约束,而且这些约束也只是一种“软约束”,其效果并不明显,一俟选举结束则更无明确要求。
三、利益集团对政治的影响有哪些?第一,对选举的影响。
可以通过提供资金、设备、志愿人员、广告宣传等方式来支持代表本集团利益的候选人参加竞选,或者直接反对不代表本集团利益的候选人。
第二,对公共舆论的影响。
通过演讲、示威、游行等来引导舆论走向,对政府等体制内机构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决策。
第三,对立法机关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院外活动的方式,通过与立法者进行直接交流、信件、电话、电子邮件、联谊会以及竞选中的资助等策略进行游说。
第四,对司法机关的影响。
例如大量的诉讼案都由利益集团提出或受到利益集团的支持。
第五,对行政机关的影响。
如通过与官员结成亲密的私人关系、提供一些具体研究报告对官员任命和政府决策施加自己的影响。
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仅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而且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在此原则的规定性中,国家各级和各种权力机关行使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因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都有明确规定。
(2)人民行使权力的形式:人民代表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管理国家的合法权利,但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管理国家,那就会导致国家管理陷入混乱。
为了更好地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用人民代表制来帮助实现真正的民主,人民代表制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
人民代表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来代表全体人民的意愿,它附着于全体人民之上,依据人民的基本利益而运作,因而人民代表及其组成的机构仍代表着全体人民。
(3)政府制度主要原则:“议行合一”“议行合一”是在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议会制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国的实践证明:实行“议行合一”有利于保证人民权力的统一性,有利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4)政府权力机关的运行机制;“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上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其法律行使职权,既能使各种行为受到规范,又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国家管理过程中,社会主义法律是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依法治国”从法律、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才会有法律的保证和依据,才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依法治国”为政府行为定下了规则,规范着国家机关的权力运行。
(5)政治制度的核心:“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领导核心,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掌握了建设国家的先进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共产党能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挫折;共产党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本党的纲领和章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具有整体的奉献精神、责任感、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带领广大人民发挥自身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共产党根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政治发展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显示自身的优越性。
五、殖民统治对第三世界国家有哪些影响?第一,殖民统治使殖民地民族国家的生长和发展进程复杂化。
第二,殖民统治的建立首先是以破坏殖民地原有的社会政治权力结构为前提的。
第三,殖民统治推行的同化政策促成了殖民地土著居民的精英阶层,他们认同宗主国的历史并接受殖民统治的合理性,一部分人淡薄了本民族的意识和情感,同他们身居的族体和大众日渐疏离。
第四,殖民列强要维护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统治一定要有一套适合自己需要的官僚行政体制,这套官僚行政体制是以榨取资源、维护秩序两大基本功能为其活动范围的,这也就决定了行政机构的体制特征,如总督集权控制、强制性的行政干预、有限的社会经济目标、内部结构的低度分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