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急性期脑梗死,掌握这4个CT表现就够了!

超急性期脑梗死,掌握这4个CT表现就够了!

超急性期脑梗死,掌握这4个CT表现就够了!
头颅 CT 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这是我最难的点!
根据发病时间,脑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其中超急性期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意义尤为重大。

然而,3~6 小时内,临床上约40% 的梗死在头颅 CT 上难以被发现,而当 CT 上表现出明显低密度灶时,往往已提示不可逆梗死,发病时间超过 6 小时。

怎样结合临床,迅速预判可能病变部位?怎样提高早期发现病灶的能力?怎样根据隐匿的表征鉴别出超急性期脑梗死?
这是每位神经科和影像科医生工作的重点,也是痛点。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1. 脑动脉高密度征
脑动脉高密度征在发病1 小时内即可有表现,为最早出现的征象,但出现率低,易被忽略。

主要表现为病变同侧 M1 段条状高密度影和 M2 或 M3 点状高密度点,可通过 CTA 证实相应动脉闭塞。

2. 局部脑沟变浅,灰白质分界模糊
脑梗死超急性期易表现出患侧脑肿胀,脑沟变浅。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患者脑沟深浅有别,判别时两侧对称性比较意义更为重大。

小技巧:阅片时,可适当调窄窗位和窗宽,提高组织密度对比度,便于更好地观察灰白质分界。

3. 豆状核模糊
正常情况下,可在 CT 上清晰观察到三角状的豆状核、内侧的内囊膝部和前后支、外侧低密度的外囊以及岛叶皮层。

脑梗死时,豆状核边缘模糊,内外囊与豆状核分界不清,岛叶皮层可出现肿胀低密度影。

4. 岛叶带征(岛带征)
正常情况下,岛叶皮层灰质和白质泾渭分明。

当发生岛叶皮层急性脑梗死时,CT 可见带状低密度影,称为岛叶带征。

这 4 条逐条分析下来,是不是顿觉清晰明了?
丁香公开课人气讲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云海老师,总结临床经验,为大家分享:
「头颅 CT 急症:急性脑梗死」
解剖、病理、影像结合,教你快速掌握急性脑梗死影像表现!
题图来源:丁香公开课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