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综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3.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并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
5.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镊子、浸泡一天的蚕豆、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谜语:一个小孩生得俏,头上戴顶红缨帽,衣裳穿了七八件,全身都是珍珠宝。
(打一植物)谜底:玉米。
高高个儿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
(打一植物)答案:向日葵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一起探索种子的奥秘吧。
二、聚焦试着说一说你都收集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各种植物的种子。
三、探索根据收集的种子,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1、提出问题我们收集到哪些植物种子?种子的外部有怎么的特征?2、观察提示用眼睛看:形状、颜色、大小用手摸:软硬、光滑程度用鼻闻:气味注意:有的种子有毒,在不了解情况下不要去品尝。
3、种子观察记录4、这里有几种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展示蚕豆、黄豆、花生、白扁豆、赤豆、稻谷、绿豆、黑芝麻等的图片)5、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1)颜色不同蚕豆和绿豆:绿色花生和赤豆:偏红色黄豆和稻谷:黄色黑芝麻:黑色白扁豆:白色(2)大小不同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3)形状不同黄豆:圆圆的、饱满的蚕豆和白扁豆:扁扁的稻谷:细长的芝麻:有个尖尖角赤豆、绿豆和花生米:长圆形(4)光滑程度不同黄豆、赤豆、黑芝麻和绿豆:光滑花生、稻谷、蚕豆和白扁豆:粗糙6、种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种子的外形都有种脐,有的在种子侧面,有的位于种子一端。
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等。
四、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植物种子的外形看起来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内部是不是也是千差万别呢?1、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猜测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将想法画下来吧。
2、解剖实验(1)实验材料:一粒干蚕豆、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镊子、放大镜(2)实验过程A、观察浸泡过与没有浸泡过的种子有什么区别?浸泡后:种子变大、变软,种皮颜色变浅……B、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①用镊子小心地剥开种皮②再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摆放整齐③直接用眼睛或放大镜仔细观察,重点观察“豆瓣”连接处有什么④把看到的种子内部样子画在“实验记录单”的空白处注意:使用镊子时要小心!(3)我的观察蚕豆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3、其他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展示黄豆、花生、白扁豆解剖图)黄豆、花生、白扁豆等内部结构跟蚕豆相似,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五、研讨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①形状不同②大小不同③颜色不同……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六、拓展提高:观察玉米种子把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向切开,滴一滴碘酒,会发现大部分变成蓝色,那是胚乳,没变色部分有胚根、胚轴和胚芽。
(展示结构示意图)思考:玉米和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七、课外拓展展示种子贴画。
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温馨提示:先画轮廓,然后滴上胶水,粘上不同颜色的种子。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2种植凤仙花教学目标1.通过种植凤仙花,初步学习并掌握种植的技能。
2.在教师的指导下,3.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4.依据自己的种植活动和生活经验预测并明确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5.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设计比较合理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花盆、土壤、透明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蚕豆种子、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一、聚焦教师引导: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亲自种植一些植物,伴随着植物的生长,观察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种植凤仙花,怎么种呢?我们种下的种子,它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板书课题:1.2种植凤仙花二、探索活动一:花盆种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的种子,种到花盆或校园的花池中。
出示图片(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2)用手指在土中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3)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活动二:做种植杯问:什么办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方法:可以用土壤和卫生纸,也可以只将卫生纸塞进透明杯子中。
种子要放在杯壁和纸之间。
要保证充分的水分,但不要将种子浸泡在水中。
注意:将种脐分别朝上、下、左和右,为观察根的方向做准备。
活动三: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引导:种养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想知道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及时记录是关键。
我们什么时候记录?记录什么?怎样记录呢?小结:每人准备记录本,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成一本植物生长日记。
观察记录方式可以列表、写日记、画图或为植物拍照,使用测量纸带。
三、研讨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选种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出芽率。
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发芽?我们的依据是什么?结合种植的体验和生活经验,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才能使种子顺利发芽。
3.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坚持观察,及时记录。
四、拓展选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其他繁殖方式。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目标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了解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指导学生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明确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探究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探究植物根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叶的小植物、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引导:大家看,这是我们种植的凤仙花,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
3.教师指着玻璃杯里的凤仙花植株的根,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答:凤仙花植株的根。
4.教师引导出课题并板书课题:1.3种子长出了根。
5.师引导:凤仙花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凤仙花的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二、探索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
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3)进行实验,证明植物的根的作用: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种子,有什么发现呢?结合观察记录,我们发现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根,再长茎和叶,而且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通过对根长度的测量,还可以发现根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出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2)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验证实验: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盛有水的试管、植物油、塑料滴管、马克笔。
实验方法:1.将这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几天后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结论: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会发现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3)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是植物的根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1:可能是因为太干燥,没有适宜的水分,也有可能是水分太多,也会有影响种子的萌发。
原因2:可能是温度不够,有的植物喜欢温暖,温度达不到,种子不会萌发,而有些植物喜欢寒冷,太过温暖的地方,也不适合植物种子的萌发。
原因3:种子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有些种子不饱满,并且受过伤,这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原因4:营养跟不上,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有的植物对营养的要求非常高,营养跟不上,土壤比较贫瘠,种子也不会萌发。
原因5:空气。
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或空气不足,种子也不会萌发。
2.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因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发后变少的,这就说明根将水吸收到了植物体内,所以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以此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我们试着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树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想连根拽出像蒲公英那样的小草也不那么容易,在种植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植物的根因为抓住卫生纸或是抓住土壤,在取出时都不那么容易了,这些都能说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1.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出示凤仙花、葱、仙人掌的植物的根,引导学生认识更多根的形态,了解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2.出示戈壁滩上的胡杨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引导学生详细的说一说,胡杨树的根的特点及作用。
有“英雄树”之美称,具有耐寒、耐碱、耐风沙的特点,因此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防风防沙,改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说,乃树中极品,常引喻为有傲骨之名士。
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
胡杨生长的水分主要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所以具有伸展到浅水层附近的根系,具有强大的根压和含碳酸氢钠的树叶,因而能抗旱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