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存在许多静电现象,物体可以通过摩擦等方式带电。
2.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介绍生活中有趣的现象,通过老师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观察到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现象。
二、认识电荷1.不同的电荷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讨论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例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因此头发就飘起来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一块羊毛皮来摩擦气球,发现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会互相排斥,这与磁铁的现象类似。
同一种电荷会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会互相吸引。
要形成电流,需要让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摩擦只能使物体带上正静电,而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正确连接电路。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我们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但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电路。
但是要注意,如果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我们可以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并猜测电流是如何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
我们还需要观察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以便正确连接电路。
最后,我们可以进行小组活动,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电流的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这样有点不太方便啊。
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3.请一名学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 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2) 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三、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可以用实物图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并说说自己的思路。
3.将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全班交流,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四、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五、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会伤及到生命。
但是发电厂发出的电是220V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甚至致人死亡。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家里或学校的插座中的电进行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安全。
六、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解释电是如何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没有连接好的小组也可以上台展示,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探究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和电流的流动路径。
同时,安全教育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知识。
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提问:如果电路中某个部分出现故障,会怎样呢?让学生思考并交流。
二、知识讲解:1、介绍电路检测器的作用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路检测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演示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自行组装一个电路,并在其中故意制造故障,让其他小组使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并排除故障。
2、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认识到电路检测器在排除电路故障中的重要作用。
四、活动延伸:1、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电路检测器,并进行实验验证。
2、讨论电路检测器的优缺点,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探究。
板书设计:电路检测器排除故障教学反思】通过制作电路检测器,学生不仅了解了电路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供一个出故障的电路,问题是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这引出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建议教师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研究,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接着,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如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等等。
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教师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接下来,讨论如何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检查法和替换法两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电路检测器的做法是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做好电路检测器后,学生可以试试灵不灵。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
将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教师可以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并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然后,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最后,分组汇报。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最后,教师可以拓展讨论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
板书设计包括电路出故障了、回路、故障电流中断、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等。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不同物体的导电性。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培养实证精神、合作能力和安全用电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电路连接,了解电流的流动方式,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接下来,让学生检测橡皮和其他物品的导电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最后,让学生整理分析检测结果,表达和交流他们的发现。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实验中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以发现其中的规律。
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进行描述,以加深对这两种材料的理解。
在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时,我们将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并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
最后,我们将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观察手电筒的过程中,我们将让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各种材料,并讨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并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同时,我们还将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并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最后,我们将观察手电筒的开关,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
在做小开关的过程中,我们将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让学生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然后,我们将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并在全班展示交流。
3、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够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利用准备好的材料。
推测红灯和绿灯何时亮。
(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和灭。
)4、如果想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过程中亮起黄灯,应该怎么做?(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2)解决了哪些问题?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4)一共使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如何控制的,与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不同之处?三、延伸与拓展:1、介绍不同种类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6、做个小开关开关连接或断开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控制红绿灯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教学反思】7、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电能从一个点流到另一个点时,两个点之间必须有导体连接,这两个点之间才能构成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1、使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勇于挑战和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使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几根导线。
教学过程】一、了解内部连接:活动一:研究第一个接线盒1、发放一个接线盒给每个小组,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