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呈环状裸DNA结构,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笑生物。

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包括真菌、原虫。

3、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仅有核酸类型,即由DNA或RNA构成的核心,外披蛋白质衣壳,有的仅有一种核酸不含蛋白质或仅含蛋白质没有核酸,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如病毒、亚病毒、朊粒。

4、L型菌: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影响,细胞壁合成被抑制,形成L型。

4、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5、选择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目的是抑制标本中杂菌的生长,有助于所选择细菌种类的生长。

6、外毒素: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

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

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等均能产生外毒素。

外毒素不耐热、不稳定、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用作治疗。

7、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

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

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

9、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10、对数期:对数期细菌已经适应环境,且营养丰富,细胞生长很快,呈几何级数增长。

8、KIA试验:克氏双糖鉄琼脂培养基试验,主要用于判断肠杆菌科细菌对葡萄糖和乳糖的利用情况,发酵葡萄糖则底层为酸性反映(黄色),斜面为碱性反应(红色);如葡萄糖和乳糖均发酵则底层和斜面均呈酸性反应(黄色)。

9、O/F试验:即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

例如大肠埃希菌就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而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不能发酵乳糖。

即使两种细菌都能发酵同一种糖,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10、触酶试验: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该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11、MIU试验:即动力吲哚触酶试验的合称,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的细菌鉴别。

如大肠埃希菌MIU为++-。

10、IMVC试验:11、MRSA、HLARE、MIC、D试验12、肠道杆菌:栖居在人和动物肠内的一大群形态,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

13、非发酵菌: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指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菌;多为条件致病菌14、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15、血浆凝固酶:是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凝固酶,能使含有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致病株大多数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16、杆菌肽实验:A群化脓性链球菌对杆菌肽几乎100%敏感,而其他链球菌对杆菌肽通常耐药,此实验可对A群化脓链球菌进行鉴别。

17、CAMP试验:无乳链球菌可以产生CAMP因子,它可以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能力,使其产生显著的协同溶血作用,本法可作为无乳链球菌的初步鉴定试验。

18、肥达反应: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

19、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要V因子和X因子,将其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于血平板时,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合成V因子,因此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生长较好,形成较大菌落;而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较小,越远越小。

20、结核菌素试验:又称PPD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见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

21、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

24、外-裴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O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集反应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病的辅助诊断.25、神奈川试验:即从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菌株95%以上在我妻琼脂上产生β溶血现象。

26、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热患者抗O抗体效价一般超过400单位。

30、Vi抗原:是一种不耐热的酸性多糖聚合体,存在于菌体的最表面,有抗吞噬和保护细菌免收相应O抗体凝集和补体的溶菌作用。

在血清学检查时,需先加热破坏Vi抗原后,O 抗原才能与O抗血清凝集。

可用Vi噬菌体进行分型。

31、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蛋白质。

由一定数目的壳粒组成,壳粒是一种形态亚单位,电镜下壳粒呈对称性排列。

衣壳主要起到保护病毒核酸,协助病毒感染的作用。

32、包膜:有些病毒成熟过程中,核衣壳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向外释放获得,含有宿主细胞的膜成分,有糖蛋白、类脂层组成。

33、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34、反转录病毒: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

35、Dane颗粒:又称大球型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

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镶嵌有HBsAg和少量前S抗原。

病毒内衣壳是直径为27nm核心结构,其表面是HBcAg,核心内部含有DNA以及DNA 聚合酶,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

血清中Dane颗粒的检出是肝内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

36、朊粒:仅有蛋白质组分的致病因子,其分类学待定。

37、类病毒:均为植物病毒,主要引起某些植物的严重损害;由很小的单链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无蛋白质衣壳;无编码核酸复制所需酶的基因,在细胞核内复制时需利用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Ⅱ进行RNA合成。

38、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孢子出芽长出芽管,逐渐延长成丝状,称为菌丝。

39、假菌丝: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子母细胞不立即分离而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称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为假菌丝。

简答题:1、简述质粒及特点,例举医学上重要质粒:质粒是一类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独立于DNA而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

质粒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如耐药性,致病性等。

②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③质粒可以自行丢失与消除,不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结构。

④质粒可以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

⑤质粒的不相容性与相容性:结构相似,密切相关的两种质粒不能稳定共存于同一宿主菌极为不相容性。

pMD-18T质粒、pUCl9质粒、pBR322质粒等。

2、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结构(肽聚糖)和特有结构(+:磷壁酸;-:外膜):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临床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荚膜:其功能是: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参与生物膜的形成;③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鞭毛:其功能是:①鉴定价值,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

②致病作用:鞭毛运动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侵害,因运动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可避开有害环境或向高浓度环境的方向移动。

③抗原性:鞭毛具有特殊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

3.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细菌藉菌毛的粘附作用使细菌牢固粘附在细胞上,并在细胞表面定居,导致感染。

细菌的抗药性与某些细菌的毒力因子均可通过此种方式转移。

4.芽胞:其功能是:①芽胞的抵抗力很强;②芽胞在适宜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的细菌;③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4、高压灭菌效果的生物检测方法:嗜热脂肪芽孢杆菌,56℃,48h,阳性:培养液颜色由紫变黄,说明有细菌生长,灭菌不合格;阴性:培养液不变色,说明灭菌合格。

5、简述细菌间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化。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3)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4)溶原性转换:是由于温和噬菌体的DNA(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6、革兰染色原理、步骤及影响因素:原理:①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

②G+菌体含有大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晶紫牢固结合,使以早色的细胞不被乙醇脱色,G—核糖核酸镁盐含量极少,易被乙醇脱色。

③革兰阳性菌等电点比革兰阴性菌等电点低,在同一pH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阴电荷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被乙醇脱色。

步骤:1)初染:在固定好冰冷却了的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作用20s后,用细水流从玻片的一端把游离的染液洗去。

2)媒染:滴加卢戈碘液数滴,作用20s后水洗。

碘液是媒染剂,使细菌与碘液结合更牢固。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轻轻晃动玻片,使玻片上流下的酒精液无紫色为止,需30s流水冲洗。

4)复染:滴加稀释复红或沙黄数滴,作用20s后流水冲洗,最后用吸水纸印干标本或自然干燥,玻片上滴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

影响因素:操作因素:涂片太厚或者太薄,菌体分散不均,可影响染色效果。

固定时避免菌体过分受热。

脱色时间要根据涂片厚薄灵活掌握。

细菌因素:细菌菌龄不同,革兰染色结果有差异。

染液因素:所有染色液应防止水分蒸发而影响浓度,特别是卢戈碘液久存或受光作用后易失去煤染效果。

7、抗酸染色步骤及结果:步骤:1、细菌涂片标本制备: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结核杆菌呈红色,常堆积成团,排列无序,偶可见呈分支状生长,背景及非抗酸细菌呈兰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