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论1.1 概述1.1.1项目属性及地理位置1.1.1.1项目属性项目名称:靖宇县万通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濛江乡复兴村双山子火山渣矿企业性质:民营企业地址:吉林省靖宇县濛江乡复兴村西承办单位:靖宇县万通节能建材有限公司1.1.1.2地理位置及交通矿区位于靖宇县南西13km的濛江乡复兴村双山子,北东距复兴村1.0km,属复兴村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26°38′25″--126°39′00″北纬:42°21′06″--42°21′29″矿区面积0.58km2。
矿区南侧有靖姜水泥公路通过,距靖宇县城13km,距厂区15km,交通方便。
1.1.2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本区气候属寒温带湿润气候,冬天严寒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昼夜温差大,年主导风向为西风,平均风速2.09m/s。
最低气温-42.20 C,最高气温35.50 C,平均气温2.60 C,雨季多集中在6、7、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767.3mm。
靖宇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煤、硅藻土、泥炭等30多种。
野生动物有熊、貂、鹿等30多种。
野生植物有木耳、蘑菇、薇菜等200多种。
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其次是朝鲜族、满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主要为玉米、水稻等。
矿区水、电、劳动力资源充足,为矿业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1.1.3主要建设条件与矿区周边情况该矿山为一新建矿山,采区位于火山锥上,矿区南侧是复兴村—四方顶子村公路。
在矿区内有东侧有一个旧采坑,长150m,宽20~70m,采坑底标高为725m。
1.2设计依据(1)靖宇县万通节能建材有限公司二00六年七月编制的《吉林省靖宇县双山子火山渣矿床详查报告》;(2)关于《吉林省靖宇县双山子火山渣矿床详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吉国土资储量审备[2006]172号;(3)《吉林省靖宇县双山子火山渣矿床详查报告》评审意见书---吉储审字[2006]第37号;(4)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的通知--[2007]047号;(5)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7月编制的《濛江乡复兴村双山子火山渣矿可行性研究报告》;(6)吉林省天成安全评价有限公司2007年月7月编制的《濛江乡复兴村双山子火山渣矿安全预评价报告》;(7)《濛江乡复兴村双山子火山渣矿安全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8)项目建设单位委托设计要求;(9)现场踏察收集的资料。
1.3 设计的基本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对资源、环境、土地和水源等有关政策法令,执行行业安全、卫生等各项专业发法规和规定;(2)按行业设计规范和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规定要求设计,确保矿山安全生产;(3)力争节约投资,附属设施从简建设;(4)落实安全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和专家评审意见。
1.4主要建设方案概述矿山生产规模(火山渣矿)为5×104t/a(合10×104m3/a)。
年工作24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
矿山基建期6月,开采服务年限20年。
矿山生产的火山渣矿运往靖宇县万通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0万立米砌块生产加工厂,用于砌块原料。
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推土机剥土、水平分层挖掘机挖掘法(非爆破法),采用场内移动式排土,无须另设外部排土场。
主要设备:CAT320型挖掘机1台,T140型推土机1台,ZL50型装载机1台。
1.5 资金投入的效益情况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2 资源概况2.1矿区地质详查区处于吉南台区龙岗断块(IV)构造单元中部,龙岗断块古老陆核在地质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隆起阶段。
经过漫长的较稳定之后,在新生代受环太平洋板块挤压影响,在构造薄弱地带,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喷溢大量基性物质,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锥体、火山口及玄武岩台地。
2.1.1地层2.1.1.1太古宙地层在详查区北东及西部可见有零星出露的黑云斜长片麻岩类、变粒岩、浅粒岩及斜长角闪岩等,已成为太古代奥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片麻岩包体或捕掳体,其界线难以圈定,片麻理产状、倾向115°-163°,倾角26°-40°。
2.1.1.2第四系更新统第四系更新统在区内出露较广,但岩性较单一,从下至上可见有:1、早更新统军舰山玄武岩(βQ1)在测E周边有较大面积分布,主要出露在550m标高至650m标高之间,构成比较低缓、平坦的玄武岩台地,其岩性为灰色致密块状、气孔状含懒揽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及安山玄武岩等,最大厚度达100余米。
2、中更新统砂砾石冰水堆积层(Q21)由砂和砾石组成,其岩性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呈次棱角状覆于太古代花岗岩之上,厚0.10m~0.80m,地表末出露,在钻孔及浅井中见到。
3、中更新统下老黄土层(Q21x)为灰白色、灰黄色粘土并含少量花菏岩砂砾组成,覆于冰水堆积的砂砾层之上,地表未出露,在浅井、钻孔及冲沟中见到,厚0.20m-1.50m。
2.1.1.3第四系全新统(βQ41)第四系全新统在该区即为四海火山渣层,为玄武质火山溶渣、火山灰组成。
分布于本测区及四海南东、复兴南几处孤立的火山锥体一带。
四海火山渣层即为矿区的主要矿体,覆于中更新统下老黄土之上,厚2.00-80.00m。
2.1.2构造矿区处于中朝准地台(Ⅰ)、辽东台隆(Ⅱ)、铁岭~靖宇隆起(Ⅲ)、龙岗断块(IV)中部偏东。
龙岗断块呈北东向展布,多期次皱形成的复式背斜,其中包括许多次一级的背斜、向斜紧密摺皱及其弯隆状构造。
断块内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非常发育,导致本区喷发频繁,给火山喷发创造了条件。
从矿区近外围四海一带火山群分布情况分析,区内双山子、四海、复兴南椅子山火山锥体即处在锥体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的交汇点上,因此形成了矿区及其附近多处火山渣矿。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继承性断裂活动,导致区内基性岩浆喷溢。
2.1.3岩浆岩2.1.3.1太古宙岩浆岩按岩石--构造--事件理论,详查区内及其外围西部及北东部广泛分布有奥长花岗岩及英云闪长岩、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大致呈北东向展布。
岩石特征:灰色、灰白色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矿物成分:斜长石占35%钾长石占10%,石英占25%,角闪石占10%,黑云母占15%,其它矿物占5%,粒径0.5—0.35mm。
构成古老基底岩石。
2.1.3.2早元古宙岩浆岩本区该期岩浆岩表现单一,在太古宙岩浆岩体中多见长英质伟晶岩脉,呈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产出,长短不一,几米至几十米,一般脉体都比较窄,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岩石呈肉红色、棕色,伟晶结构,成分主要为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少许暗色矿物。
2.1.3.3中生代岩浆岩该期岩浆岩为燕山期侵入于太古宙岩中的辉绿岩、辉绿玢岩等,规模较大,长数百米,宽数十米。
岩石呈灰绿色,辉绿结构,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少许角闪石。
2.1.3.4新生代岩浆岩1)第四系早更新统火山岩(βQ1)第四系早更新统火山岩即为军舰山玄武岩,在该区较大面积分布在较平坦的地貌上,构成低缓的玄武岩台地,为一套致密的气孔状含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等。
2)第四系全新统火山岩(βQ41)第四系全新统火山岩,本区即为四海火山渣层,为一套火山熔渣、火山灰等组成的火山锥体,即详查区的火山渣矿。
2.2 矿床特征2.2.1矿床规模及特征双山子火山渣矿体是火山锥体形态产出,以火山锥体为中心,周边均有分布,整个火山锥体均由火山渣堆积而成,火山锥体火山渣最厚在ZK002孔,为54.02m,周边变薄,近于似层状。
产状:倾向252°--268°,倾角9°--13°。
中部倾向332°,倾角就是9°。
由探矿工程控制所知,火山渣矿体覆盖在太古代花岗岩之上。
由五条勘探线剖面29处工程控制矿体,其形态略呈圆形,东西略长650m,南北略窄550m,出露标高725m-800m左右。
整个矿床有五条勘探线剖面28个探矿工程及较大型采矿场控制。
采矿场分布在0勘探线,南北长180m,东西宽100m。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是在Ⅰ勘探线-0勘探线-Ⅱ勘探线间。
最厚在0勘探线,ZK002号孔见矿厚54.02m,最薄处在0勘探线西部,ZK005孔厚2.94m,松散容重最低373kg/m3,最高839kg/m3,矿体平均553kg/m3。
2.2.2矿石质量及矿石类型2.2.2.1矿石质量该火山渣基本上也有两种颜色,一是黑色的,一是红黑色的,上部以红黑色为主,颗粒稍粗,并夹有火山弹;二是黑色火山渣,颗粒稍细,无火山弹,但二者无明显界线,从采矿场观察属渐变过渡关系,上部红黑色山渣延倾斜方向逐变成为黑色火山渣。
且二者成分基本一致。
2.2.2.2矿石矿物成分及物理性质火山渣矿根据镜下岩矿鉴定观察,其成分主要为板条状斜长石占50%左右,柱粒状辉石占15~20%,粒状、板柱状橄榄石占5~10%,次为玻璃质及少许金属矿物颗粒,属基性的玄武岩类。
该区火山渣矿按GB/T50123-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轻集料标准,属超轻集料及普通轻集料。
2.2.2.3矿石类型双山子火山渣矿自然类型表现似两种类型,一是黑红色火山渣矿,一是黑色火山渣矿。
黑红色火山渣矿分布在上部,向下延倾斜方向逐渐变黑色火山渣矿,没有明显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
黑红色火山渣矿颗粒稍粗,主要由玄武质火山溶渣组成,一般粒径3~8cm,小于1~2cm的约占15%左右,蜂窝状构造。
该层火山渣矿含有同颜色之火山弹,火山弹大小不一,多呈椭圆形,最长者>40cm,宽>20cm,小者长l0cm,宽5cm。
成分为蜂窝状玄武岩,质轻,沿层埋较有序排列,含量约占10~15%,经厂方证实火山弹被压碎后可一并利用。
黑色火山渣矿呈黑色,颗粒稍细,呈玻璃质蜂窝状构造,表现似焦炭,质轻,松散颗粒状,颗粒比较均匀,一般lcm--5cm。
黑红色火山渣及黑色火山渣经厂方生产证实:二类型火山渣一并同用,在采掘时也一并混采。
2.2.3围岩及夹石双山子火山渣矿不存在夹石、夹层。
矿床顶部直接出露地表,经长期风化侵蚀作用,矿层顶部约有0.5~1.5m厚的火山渣残积层,0.3m 的腐植土层。
矿层底板直接与0.2~1.5m厚的中更新统下老黄土接触,层位稳定,下老黄土之下即为冰水沉积的砂砾石层,虽薄厚不一,但层位较稳定,砂砾石层之下即为古基底太古宙花岗岩类。
2.2.4矿床成因双山子火山渣矿与四海火山渣层属同时代同一产物,属第四系全新统大规模火山活动的最后产物,就是说该火山渣矿是较新火山喷溢堆积而成。
火山喷发过程中各种喷发物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成火山渣体及周边裙体,火山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双山子火山渣矿的喷溢活动早期是喷发的黑色较细粒的火山渣,经很短时间的间歇,连续喷发黑红色较粗粒火山渣,并夹有球状及椭圆状的火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