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变电站至桑海、盘龙山线路工程综合部分施工图设计第一卷第全册总说明书(架空部分)江西信能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0年03月南昌签署页批准:审核:校核:设计:施工图设计卷册目录第一卷第全册总说明书及附图(架空部分)第二卷第一册平断面图及杆塔位明细表第三卷第一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第三卷第二册机场变至桑海变地埋电缆部分第四卷第全册机场变至盘龙山地埋电缆部分第五卷第全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第六卷第一册铁塔施工图说明书及附图第六卷第二册目录1 总述 (1)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3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2)4 线路路径及进出线情况 (2)5 气象条件 (3)6 导线和地线 (3)7绝缘子串和金具 (5)8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9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7)10 杆塔与基础 (8)11 对邻近弱电设施的影响与防护 (9)1 总述1.1 设计依据本工程评审会议纪要(暂缺)1.2 概述本工程包括机场变~桑海变,机场变—盘龙山变2条110KV送电线路;分为架空、地埋电缆2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本说明为机场变—桑海变110KV线路架空部分说明书,机场变~桑海变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3,长度为2.7958km,机场变~盘龙山110kV 送电线路(全为地埋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2,长度为2.7463km。
1.3设计范围及说明本工程线路全长13.554 km,其中架空部分长10.758km,地埋电缆部分长2.796 km。
桑海变电站构架至5#塔采用双回路共塔设计(与备用至桑海变间隔的线路共塔),5号至41号分支塔部分为单回路设计。
41号至机场变为地埋电缆。
地埋电缆部份见另册。
架空部分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JL/LB14-50/30良导体,一根为OPGW通讯光缆。
1.4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建成期限建设单位:昌北国际机场集团公司运行单位:南昌供电公司施工单位:待定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2.1主要技术经济一览表2.2 主要材料设计用量及单位公里指标3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本工程施工图设计中,线路路径走廊、地埋电缆范围分别征询了桑海城建规划局、新建县城建规划局、昌北机场扩建项目部意见。
其线路路径、气象条件、绝缘配合,杆塔型式等严格按初设审查意见执行。
4 线路路径及进出线情况4.1桑海变本工程出线间隔。
本工程采用南起第二个间隔出线,与南起第一个备用至桑海间隔双回共塔出线(过桑海规划区后分开),双回路长0.738 km,余为单回路至机场。
机场变出线间隔见电缆部份。
4.2 线路路径本工程双回路架空朝西出线(与备用至桑海间隔共塔),连续2个近900左转后向东,沿规划的欣东杨路南侧,跨水库、厂房(厂房高4层)后,至规划道路外东端立单双回线路分支塔。
本工程单回路右转向南,经东环村东右转,过社垅村、南平庄南右转,沿山边走线,经新建县农业规划区东面左转,至架空线路与地埋电缆41号分支塔。
41号分支塔至机场为地埋电缆。
本工程架空部分线长10.758km,其中丘陵约70%、水田约30%,详见路径图:S003S-A0100-01;桑海规划区路径图:S003S-A0100-02。
5 气象条件根据初设审查意见,本工程气象条件采用江西省Ⅱ类气象区。
气象条件组合如下表所示:6 导线和地线6.1 导线和地线选择根据系统论证,本工程架空部分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另根据系统通信要求及短路电流计算,地线一根采用JL/LB14-50/30,另一根采用16芯OPGW通讯光缆。
6.2 导线和地线的最大使用应力、平均运行应力a. 根据规程DL/T 5092-1999第7.0.3条款,要求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小于2.5,且年平均气温条件下其应力不大于破坏强度的25%;为满足规程要求,本工程导线LGJ-240/30型钢芯铝绞线在2#~5#塔(开发区内)之间设计安全系数取3,最大使用应力86.28N/mm2,在5#~41#塔之间的设计安全系数取2.5,最大使用应力为103.54N/mm2,平均运行应力不大于64.71N/mm2。
b. 按规程要求地线的安全系数大于导线的安全系数,且按过电压规程要求,在档距中央导,地线间的距离:S ≥ 0.012L+1 (+15℃,无风)式中:S ——导、地线间的距离(米)L ——档距(米)地线JL/LB14-50/3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在2#~5#塔(开发区内)之间的设计安全系数取3.5,最大使用应力为179.99N/mm2,在5#~41#塔之间的设计安全系数取3.0,最大使用应力183.15N/mm2,平均运行应力不大于113.4N/mm2。
OPGW在2#~5#塔(开发区内)之间的设计安全系数取3.5,最大使用应力为176.48N/mm2,在5#~41#塔之间的设计安全系数取3.0,最大使用应力205.89N/mm2,平均运行应力不大于154.42N/mm2。
导线、地线的机械物理特性详见下表:7.1 悬垂绝缘子串本工程导线悬垂及跳线采用9片U70BP/146组成的钢化玻璃绝缘子串,重要跨越采用两独立挂点9片U70BP/146组成的钢化玻璃绝缘子串。
7. 2 耐张绝缘子串本工程除进构架档及1#~2#塔导线采用单联耐张绝缘子串(10片U70BP/146),其他每相导线采用双联耐张绝缘子串(2×10片U70BP/146)。
7.3 金具1) 导线悬垂和耐张线夹的选择根据规程规定,金具的安全系数运行情况不小于2.5,事故情况不小于1.5。
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从强度、耐磨性和灵活性三个方面考核其性能。
本工程根据此要求选择适当的金具和线夹。
本工程选用的金具,均选自部2000版电力金具行业标准。
导线悬垂线夹型号为XGU-4 型线夹。
导线耐张线夹与所采用的导线相匹配,为液压型NY-240/30。
导线连接管为液压塔接,接续管型号依导线型号为JYD-240/30。
2) 地线金具选择地线悬垂线夹拟采用XGU-2线夹。
耐张线夹:JL/LB14-50/30拟采用NY-50/30BG型耐张线夹。
3) 防振金具导线:LGJ-240/30采用FFH1824Y防振锤;JL/LB14-50/30拟采用FFH0713Y防振锤。
8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8.1 绝缘配合及绝缘子选择本工程根据以下原则划分污秽区1)江西电网污区分布图;2)附近已建的220千伏和110千伏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经验;3)执行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关于防止电网污闪的有关技术规定;4)沿线现场调查及考虑城镇发展对污秽区划分的影响。
本工程线路所在地区昌北机场、桑海为D级污区,统一爬电比距为43.5~54.1mm/kv。
污源的性质主要为工业粉尘、厂矿企业、砖厂、窑厂和公路粉尘等。
本工程导线悬垂串采用9片U70BP/146钢化玻璃绝缘子,统一爬电比距为48.7mm/kv,耐张串采用10片U70BP/146钢化玻璃绝缘子, 统一爬电比距为54.2mm/kv。
已达到D级污秽标准。
(上述爬电比距因采用玻璃绝缘子已乘0.8系数)绝缘子机械电气特性表:8.3 防雷接地根据江西省气象局所编江西省天气日数资料(1951—2005),本工程所经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56.9。
本线路悬垂串绝缘子片数为9片,耐张串绝缘子片数为10片,有较高的耐雷水平。
为更进一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本工程另外采取了下列防雷措施。
(1)全线架设双地线,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5倍,以保证两地线同时作用;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尽可能采用小的保护角,降低绕击率。
(2)在塔头设计时尽量减小地线保护角,为进一步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本工程选用的所有塔保护角不大于15度,以提高整条线路的耐雷水平。
(3)在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大于0.012L+1m,以保证雷击档距中央时不致发生反击导线。
(4)采用Φ12圆钢作为接地体,以降低接地电阻并更耐腐蚀。
钢管杆采用两点接地、铁塔采用塔腿四点联接的接地方式,接地引下线热镀锌。
(5)全线杆塔逐基加装接地装置,并根据土壤电阻率的不同选择接地装置型式。
线路地处水田、平地、丘林地段的杆塔,其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地处岩石山地的杆塔,其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0Ω。
当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Ω·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20Ω以下时,可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措施:(a)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b)若在杆塔附近有土壤电阻率较低地带,可部分采用引伸接地。
(c)在土壤电阻率特别高地段可采用加接地膜块措施,改善接地电阻。
在一般地区,接地体埋深不小于0.6~0.8m,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如岩石地区)的埋设深度不小于0.3~0.5m。
9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10 杆塔与基础10.1本工程的铁塔与基础按《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DGJ94-90)和《送电线路基础设计规定》(SDGJ62-84)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10.2本工程的铁塔,除个别地方需要采用焊接外,其它均为螺栓连接。
材料除特殊注明外,均为Q235和16Mn钢。
10.3 根据全线地质情况,选择的基础型式为:刚性台阶式基础和直柱板式基础,全线基础型式详见《基础一览图》。
10.4 全线基础材料:HPB235、HRB335级钢筋,现浇铁塔基础砼标号为C20级。
10.5 为保证运行安全,铁塔底部8米所有构件的连接螺栓均采用防盗螺栓,铁塔头部(猫头型、酒杯型铁塔的下曲臂及以上部分,其他型式铁塔的下横担及以上部分)的所有螺栓加装一防松扣紧螺母(除已标双帽的螺栓)。
10.6 外露铁件应采用热镀锌防腐。
10.7 杆塔数量桑海变~机场变:架空部分10.758km,共41基杆塔(11基转角)。
11 对邻近弱电设施的影响与防护11.1概述(1)为降低本输电线路工程对邻近弱电设施及线路的影响,本输电线路在选择路径时,充分考虑了与弱电设施及线路保持最大隔距,并对路径方案进行了优化,使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对于无线电设备,本输电线路工程路径与邻近重大的部队、民航、广播、电信等无线电通信设施均保持了一定隔距,相关隔距均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新建机场变电站至桑海、盘龙山线路工程为三相对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线路路经新建县境内,沿线邻近主要通信电缆由电信架空、地埋光缆及乡镇电信支局至村的架空HYA市话电缆等。
11.2设计原则与依据(1)本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淮局颁发GB6830-86《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电力行业标准DL/T5033-2006《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并参照原四部(水利电力部、铁道部、邮电部、通信兵部)1961年颁发的《关于防止和解决电力线路对通信、信号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的原则协议》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