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本

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本

初步设计说明书本工程设计责任人附件1 市***[201*]***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2市人民政府渝府(201*)***号文,关于《关于***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3 市规划局渝规建审(201*)***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4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1*)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同意***工程设计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5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1*)***号文,《关于***工程设计(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6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设计说明书1概况1.1工程概况表1.1 工程概况表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年1.2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2.1市***委员会,[200*]***5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1.2.2市人民政府,(200*)***号文,《***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1.2.3市规划局,重规建审(200*)***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1.2.4 市规划局***年***月下达的本工程现状规划红线地形图;1.2.5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0*)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工程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1.2.6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0*)***号文,《关于***工程(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1.2.7 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年***月***日下发的修建防空地下室设置意见书;1.2.8 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环准[201*]*号;1.2.9 顾客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1.2.10 顾客提供的由***单位***年***月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11 有关部门批准并经顾客确认的由***院编制的本工程方案设计文件;1.2.12 顾客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1.2.13 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规、规、规程、标准;1.3 建设场地概况1.3.1项目区位:位于市奉节中心城区。

1.3.2工程所在地区气象条件: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 0 35‘;东经106 0 28‘。

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4.0℃;极端最低温度-1.8℃。

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

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

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

历年平均风速2.2m/s。

基本风压0.4KN/m2(高层为0.45KN/m2)。

1.3.3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抗震设防烈度6度,无不良地质情况,属适建区。

详细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详见结构说明中4.3条。

1.3.4公用设施情况:本工程在***方向有市政供水管,***方向有市政污水管,***方向有市政雨水管。

天然气管道由***方向引入;电力管网由***方向引入;电讯(网络、闭路电视)管网由***方向引入。

1.4 设计围和容1.4.1 根据与业主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本次设计围为该工程规划道路红线及用地界线围按审定方案所确定的建筑物和总平面初步设计。

包括总图(含挡土墙、绿地布置、管道综合)、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消防、节能、环境保护等容。

1.4.2 设计合同以外的容(如:环境景观绿化、灯饰工程、建筑智能化、二次装修、幕墙工程等),由业主另行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设计或咨询,我院给予配合。

景观绿化设计本次仅考虑绿地布置。

建筑智能化本次设计仅提出系统要求。

1.4.3 本工程共有子项目8个,各子项具体情况详见3.2。

1.5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5.1各专业在符合国家和市现行有关规、规定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忠实于原方案设计和满足顾客提出的要求,并完善建设各项配套设施。

同时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对方案进一步深化。

1.5.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设计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

1.5.3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执行“节能、省地、环保”的国策。

采取具体措施和作法,满足有关节能设计规的要求。

充分挖掘用地潜力,多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停车位。

采取具体措施和作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

1.5.4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形象美观。

2 总平面2.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2.1.1主要设计规和标准2.1.1.1《市主城区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2.1.1.2《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1.1.3《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2.1.1.4《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2.1.1.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2005年版);2.1.1.6《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DB 50/5031-2004;2.1.1.7《大型商业建筑设计规》2.1.1.7《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2.1.2 政府有关部门的方案设计批文(详见1.2);2.1.3 总平面设计采用市独立坐标系统,绝对高程采用黄海高程;2.1.4 由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暖通等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2 场地概述2.2.1用地围及周边情况:南北向长边长约492.13m,短边长约405.28m,东西向长边宽约181.40m,短边宽约106.73m,呈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55402.18m2。

用地南北侧临本项目的部道路,西侧临鲜花大道,东侧临已建居民区。

2.2.2场地地形地貌地势南高北低,总高差约40m。

2.2.3场地现状场地无其他特殊建(构)筑物(包括名木、古迹等);2.2.4场地的自然因素根据地勘资料,本场地围无滑坡、断层、泥石流、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现状稳定,适宜建筑。

2.3总平面布置2.3.1总平面布置本项目为滨江国际B区2#地块,包括B3-B8塔楼及BI、BII两个区商业、车库及配套服务部分。

在平面布局上,根据小区地形呈矩形的特点,规划设计从南向北纵向设计。

商业车库裙房铺满整个地块,与东侧塔式高层点状相结合布置,形成点线组合及对比,弧形与直线的组合对比。

整体布局采用阶梯和坡降式由南向北布局,设计了入口广场、步行商业广场、观景平台、公共休闲广场等。

根据道路分隔,将建筑划分为BI区商业车库及B3-B5塔楼、BII区商业车库及B6-B8塔楼,共有建筑子项8个。

2.3.2建筑群体布局、不同空间设计、功能分区、远近期结合意图,发展用地的考虑。

在功能布局上,根据该地区控规的要求,将商业设施布置于各塔楼之下,以呼应其商业一条街的整体气氛。

场地兼设活动场地,以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日常生活需要。

2.3.3室外空间的组织及其与四周的环境关系。

在空间布局上,通过空间的流动,连通和引导,视线走廊窜起了一个个不同的景点,从而营造出“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庭院格局。

通过对空间有意识地压缩和开放处理,通过对景观路线的精心组织,形成了“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游园感觉。

2.3.4建筑之间间距和建筑物退让的情况。

根据《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布置建筑间距和建筑物退让。

2.4竖向布置2.4.1竖向设计依据竖向设计主要依据已建成的东侧及南侧的道路标高,在建中的东侧的道路标高,场地的现状地形及标高,(市政管网接口位置和标高)等来进行设计。

2.4.2竖向设计原则竖向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挖方量和开挖,设计使建筑高于场地,场地略高于城市道路。

达到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场地雨水、污水能顺利排出的目的。

2.4.3竖向设计措施该场地地形复杂,高差较大。

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

竖向布置以结合地形,满足总体布局,不搞高切坡为原则。

场地竖向设计标高考虑与城市道路标高协调一致,地以台地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石工程量投资等因素来确定各组团的室外标高。

根据部道路,分为BI、BII区,采用不同零标高,室地平标高分别为255.5m、235.7m。

中间冲沟部分与周边地形高差较大,设计标高比原始标高提升较多。

但通过设置地下车库来减少填方量,以道路的绕行来减少挖方量。

场地平整设计后最大高差为40m,道路最大纵坡为15%,最小纵坡为0.5%。

2.4.4 安全措施室外挡墙,台地环境高差大于0.7m处设置安全护栏。

室外踏步台阶的设置防滑措施等。

2.5 交通组织2.5.1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置及人流和车流的组织。

实例:小区外部实现人车分流可提高小区的舒适与安全。

在*期主入口设置于***路上,主要供人员进出,出入安全,次入口设置于***路上,主要供车辆出入,方便直接。

*期的人员出入口设置于***路上,车行入口借用*期车行入口,从小区南面道路直接进入车库或组团。

小区部以***两条道路为主线,以消防通道联系各组团并满足车辆进出和消防扑救的要求。

停车采取就近停车与集中停车相结合的方式,车辆不进入组团部,各类园林活动空间不受交通干扰。

大部分住户均可通过楼电梯直接进入车库。

在***期场地的入口处和***期用地的北面,设置了可停***辆车的室外停车场。

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分别位于***期和***期***部,停车位***辆,达到住户的***%以上。

2.5.2 消防车道及扑救场地设计(详见消防专篇9.4)。

2.5.3 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双车道、单车道、各级人行道的宽度、最大及最小纵坡和转弯半径等)。

实例:小区的道路采用三级道路系统。

第一级为小区外部城市干道,作为小区对外与城市的联系交通,城市道路的路面宽度为12~20米,坡度***。

第二级为小区部主干道,解决小区部的交通和满足消防需要,道路的路面宽度为7米。

最大及最小纵坡***,转弯半径***。

第三级入户支路,主要是住户进入私密的住宅楼,路面宽度为3米。

小区的道路均采用****路面。

2.5.4 无障碍设计(容视工程情况调整)2.5.4.1居住区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大于2.5%。

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5.4.2 人行道在交叉路口、广场入口等设缘石坡道。

2.5.4.3设有红绿灯的路口,设置盲人过街音响装置。

2.5.4.4居住区的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5.4.5 在休息座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2.5.4.6 居住区的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台阶、坡道儿童活动场地入口和其它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