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复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5、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则,犯了(D)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6、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C)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7、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C)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2、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C)A.资本家的节俭B.资本的价值C.剩余价值D.扩大再生产.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15、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6、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17、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2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1、中国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2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23、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24、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25、从认识论上说,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互相依存的关系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26、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2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28、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29、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3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法、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31、社会意识是(A)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3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3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个别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34、价值的本质是(A)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35、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C)A.商品流通B.市场经济C.商品经济D.国民经济36、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C)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创造商品全部新价值的时间C.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37、垄断的形成是(A)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38、垄断利润是(D)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ABC)A.“抓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一切经过实验”D.“欲擒故纵”2.“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BD)A.整体依赖于部分B.部分依赖于整体C.整体是部分之和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3、下列选项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观点有(AB)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D.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4、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D)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5、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ABCD)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D)A.“一分为二”B.“合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D.“欲擒故纵”7.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深刻。

这一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ABC)A.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B.在经验积累中加深认识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8、“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9、劳动力的使用价值(AD)A.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C.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D.是价值的源泉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特征,主要有(ABD)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三、简答题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联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

2、价值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三、评价结果额正确与否依赖于系那个关的知识性认识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