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理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理


灰白色墙前宜植开红花或红叶植物,紫荆、月季、
红枫,而红色墙面前则宜种植开白花或黄花的树木如 黄连翘、栀子花、广玉兰等。
植物与建筑色彩的对比
植物与建筑色彩的对比
植物与建筑色彩的对比
在建筑南面,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在离建筑较
近的距离内不宜植高大乔木,以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为
主;建筑北面,因环境荫蔽,宜植一些耐荫的地被植 物。
耐荫植物:也称“阴生植物”、“阴性植物”。
要求在适度隐蔽下方能生长良好,不能忍耐强烈的直射光线, 生长期间一般要求有50%~80%隐蔽度的环境条件。他们多生 长于林下及阴坡,常见的大部分为蕨类、兰科、苦苣苔科、凤 梨科、天南星科、竹芋科及球海棠科等室内观叶植物。
(二)植物对土壤中水分的要求 耐干旱植物:能较长期在严重缺水地区生长
宿舍楼北面的植物配置
建筑的立体绿化
建筑角隅部分,面积较小,常植一些花灌木或 加几块山石,如丛生竹等。
窗外种植姿态雅致的树木与窗框构成框景。如 竹、芭蕉、棕竹等。
(二)植物与水体的配植 1.生态要求: 水边为自然驳岸的水体边缘植树应选择耐水湿的 种类。 2.树木形体: 以线条柔和的树形为宜,如垂枝形、拱枝形、圆 球形、钟形等,如苏铁、加拿利海枣等。 3.色彩: 静水边植物的色彩应突出水边的周围宁静的气氛, 宜以绿色为主,色彩不宜太丰富,花灌木点缀其中, 离水边尽量做到远远近近,弯弯曲曲,疏疏密密,断 断续续,对欣赏倒影为主的水面,不宜种水生花卉, 多面观的岛屿,用精致的树丛,保证四季有景,但又 不杂乱无章;动水边植物的配植与流动的水体呼应, 宜植有落花景观的花木。
(四)植物与山石的配植
山石与植物结合,筑成花池,树池,或形成近 园小景,植物还可以做墙垣和建筑的基础栽植,缓
和建筑成条,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自然过渡
与衔接,假山石上常点缀花草树木。
思考题: 怎样从更为实际、实用的角度出发,最大 限度的发挥园林植物的自然美和提高配置的合 理性?
5、植物的分泌物对种间组合也有影响,如刺槐,
丁香两种植物的花香会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配置时
可将两种植物各自丛植,片植;榆属与栎树、白桦与
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在风景林人工栽培群
落配植时尽量不放在一起;核桃叶分泌大量核桃醌,
对苹果有毒害作用,这两种不宜配植在一起;有一种
梨桧锈病是在圆柏、侧柏与梨、苹果等两种寄主中完
水边种植耐水湿的芦苇
水边线条柔和的树形
水边绚丽的植物色彩
建筑与植物在水边的倒影
(三)植物与园路的配植
1、主路 道路较宽,连接园中各主要景点,多选小乔木 作为园路树,既可遮荫又可观赏花或叶、形,如 榕树、广玉兰、椰子树等,树下可植耐荫花灌木
或镶边植物。
2.小路 小路一般路面较窄,多为弯曲状,以自然式布置 为主,常采用花径形式。对距离较短的小路边,可植
一种花卉,对距离较长的小路,则宜选用二种以上交
替种植,以减少单调沉闷的感觉,如丁香、紫薇可形
成拱卷式幽静的小径;竹类植物成夹道式小径;草本
植物则形成开阔的路径,如美女樱、萱草、美人蕉、
鸢尾等。
3、交叉路口 视线交点处,为主景点,面积小的布置成花坛或 栽植一株植物,一丛圆形树木或置山石配一株树木; 面积大的则植一树丛,以赏叶为主,配植不同颜色的 灌木。
3、有些植物其有菌根,这些菌根有的可固氮,
为植物吸收和传递营养物质,有的能使树木适应贫瘠
不良的条件。豆科与禾本科植物,松与蕨类植物在一
起,可以相得益彰,松树下可以给喜欢阴湿环境的蕨
类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可防治病
虫害,有益于相邻植物的生长,还能净化空气,利于 人类健康。
卵 形——常见,外形雄伟,浑厚、朴实,风景林、行 道树,庭荫树,群落上层
匍匐形——地被、底色

本——借用其它物体支撑,形成空间多层次景观
(三)丰富多彩的颜色
1、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都是植物色彩的
源泉。
2、少数植物还有秋色叶,春色叶,终年红叶等, 这种植物应用一般成丛植,林植或点缀,主要依据 色彩对比或调和取得配植效果。
顺序和特征,在城市景观中,有效地应用质感,能
开拓和提高树木的特点和视觉效果。
树木的质感:粗质型、中质型、细质型
四、景点的协调
(一)植物与建筑的配植
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方面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生 命力,需要植物衬托,软化其生硬的轮廓,因为植物的季节变 化和有机体的变化而产生活力,主景仍然是建筑,配植植物时 不可宣宾夺主,而应恰到好处。
的耐旱植物,叫做旱生植物。例如:仙人掌类植物
耐水湿植物:这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湿环
境中正常生活的植物。例如: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
(三)植物对大气的要求
抗污染树种:植物都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不同的树种对污染物的抗性和吸收量各不相同。例如: 柑桔、
棕榈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 ,香樟 对氟化氢抗性较强。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理
目的要求: 掌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理 主要内容: 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考虑种间关系的原 理,充分展现植物自然美的原理,与各环境因素协调
的原理。
一、植物的生态学要求
(一)植物对光的要求 喜光植物:又称阳生植物。是要求有充足阳光直
接照射才能生长或生长得良好的植物。例如:向日葵
观 花 植 物 : 美 人 蕉
春季观花植物
常色叶植物:红叶石楠
观 叶 植 物: 苏 铁
植物的秋色叶
植物的秋色叶
观果植物:火棘
观 干 植 物 : 黄 金 间 碧 玉 竹
色叶植物的点缀效果
植物色彩的搭配
(四)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是以视觉属性为依据,代替触觉经 验进行的判断。引起质感效果的是布局成分的安排
敏感植物:对某种污染气体做出特定的生理反
应的植物。例如:地衣和苔藓对大气SO2污染最为敏感,它能直 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大气的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大气 污染指示植物。
(四)植物对土壤的要求
酸性植物: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例如:茶树、油茶等
碱性植物: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例如:凤尾兰。
成的,故应避免种植在一起。
三、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美
(一)构成各种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特定的外貌形态, 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园林 空间。由植物组成的空间与其他园林要素组成的空间 相比,具有柔和的特点,没有生硬、冰冷的感觉。
1.封闭空间
完全封闭
视线内向
视线外向
2.覆盖空间
体形较大的建筑物,较为庄重,视觉宽阔,多
用树体高大,树冠开阔的树种,如:榕树。
体形不大的建筑物小巧玲珑,体态轻盈,选用姿 态雅致,色彩较艳或芳香的树种。
体型较大的建筑应选用高大树种
体型小的建筑应选用低矮灌木
体 型 小 的 建 筑 应 选 用 低 矮 灌 木
在色彩上,植物的颜色与建筑的色彩对比越明显, 观赏效果越好。
3.开敞空间
4、半开敞空间
5.垂直空间
(二)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
尖塔形、圆锥——较严肃,入口、花坛、草地、角隅 伞 行道树 形——分枝点高,外形活泼,草坪、广场、建筑、
垂枝形——形态轻盈,优雅活泼,水边、草地上 拱枝形——拱卷式、瀑布式、草地上,建筑顶端
二、考虑植物种间关系
1、有的植物常以其它植物为栖居地,但并不吸
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以死亡部分上取得养分而
已。
2、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枝桠上,在亚
热带,尤其热带雨林的植物群落中,附生植物种类更 多,如蕨类,天南星科、兰科、萝摩科植物,呈现附生 景观,不但增加了单位面积中绿叶的数量,增大了改善 环境的生态效益,还可形成各种各样美的植物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