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KV配变台区的设计与施工(修改方案)

10KV配变台区的设计与施工(修改方案)

城市中低压配网、10KV配变台区的设计与施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大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量剧增,现有配电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1998年实施的“农网改造”工程至今,部分电网运行已经远远超过当初设计的最高年限,急需改造,以期适应当前和以后的供电量需求。

……….第一集中低压配网工程的设计一、中压配网的设计1、中压配网的设计原则1.1 中压配网结构宜采用树枝型放射状结构,县城区和工业聚集区可根据变电站布局逐步建设“手拉手”结构。

1.2 中压线路建设标准(1)农网线路不宜选择电缆,对于县城区和工业聚集区根据县城规划确实需要采用电缆的线路,需经过充分论证。

(2)县城区和工业聚集区的10千伏线路宜采用同杆双回或多回架设;农业区和偏远山区10千伏线路宜采用单回路架设。

1.3 导线型式和截面(1)县城区和工业聚集区:主干线:绝缘240平方毫米;分支线:绝缘185平方毫米、120平方毫米,最终成为主干网互连线路的分支线宜选用绝缘240平方毫米;县城区和工业区周边的线路可用裸导线。

(2)重要乡镇和农业区:主干线:120平方毫米,分支线:95平方毫米、70平方毫米,特别偏远地区可选用50平方毫米。

重要乡镇的主干线可选用绝缘线。

1.4 配电变压器柱上配电变压器:100千伏安、200千伏安、315千伏安;箱式变:400千伏安、500千伏安。

1.5 开闭所县城区和工业聚集区线路通道紧张或负荷(1000—2000千瓦)相对集中的区域可建设10千伏开闭所。

2、中压配网材料的选择2.1导线2.1.1 城区架空配电线路应选用绝缘导线;郊区和无树线矛盾的开阔地带应采用裸导线,在树线矛盾突出的地带可采用绝缘导线。

农网县城区、工业聚集区和重要乡镇的主干线宜采用绝缘导线,重要乡镇的分支线和农业区宜采用裸导线。

2.1.2 档距在50米以上时应采用带钢芯的架空绝缘导线。

2.1.3 架空绝缘线路应有完善的绝缘化设施、防雷设施,并注意采取接头密封措施,以防止绝缘导线进水腐蚀导线。

2.1.4 化工污秽区应采用绝缘导线。

2.2 杆塔及拉线2.2.1 城区及农网县城区、工业聚集区线路禁止采用预应力砼杆,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15米或13米普通砼杆,砼杆应带有3米线标志,线路的承力杆应采用大弯矩砼电杆。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设计可采用钢管杆(塔)。

2.2.2 城市郊区和农网农业区配电线路可采用预应力砼杆,但在大跨越或人口密集的乡镇应采用普通砼杆。

2.2.3 新建中压架空配电线路时,在市区的主要道路上取消跨路线路、过街拉线和入地拉线,现有的应逐步改造。

3.3 导线架设方式3.3.1 城市市区和农网县城区、工业聚集区中压架空线路一般采用同杆双回架设,采用垂直排列方式。

3.3.2 不同变电站出线的中压架空线路不宜同杆架设;单回线路不同电源的中低压线路禁止同杆架设。

4.4 绝缘子4.4.1 10千伏架空电力线路的直线杆塔宜采用针式绝缘子;耐张杆塔宜采用悬式绝缘子,化工污秽区绝缘子的绝缘水平应增大一级, 绝缘子宜采用不可击穿型。

4.4.2 10千伏架空绝缘线路的直线杆宜采用放电箝位绝缘子,防雷击断线。

5.5 金具5.5.1 架空线路金具应采用质量可靠、便于施工,少(免)维护的节能型产品。

5.5.2 绝缘线路金具应有可靠的绝缘外罩。

5.5.3 架空绝缘线路应设臵绝缘接地挂环。

5.5.4 中压架空线路应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线夹。

5.5.5 已建10千伏绝缘线路宜加装放电线夹,防范雷击断线。

3.典设图集的讲解与运用4.项目上报准备工作5. 中压配网施工前准备5.1设计部门出具施工设计图纸,按规定日期交付给施工部门画面:设计人员在绘制设计图纸到达工程所在地进行实地测量(服装、测量工器具)、绘制草图、绘制正规图纸、签发、晒图、交付施工部门。

对白:…….5. 2施工部门会同设计人员现场施工定位、赔青的初步协调(杆坑、拉线坑)。

5. 3工程施工之前制定“三措”、制定施工方案、现场勘查记录的填写。

5. 4工程施工前人员、工程材料的配备情况,工程材料、施工工器具的检验,并做好记录。

6、工程施工7、工程竣工验收二、10KV配变台区的设计1. 配变台区的设计原则2.配电变压器容量、型号、配电箱、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配变台架的确定。

2.1配电变压器容量、型号的确定2.2配电箱的确定2.3跌落式熔断器的确定2.4避雷器的确定2.5配电变压器台架的确定2.6业扩流程及计量箱的确定三、低压配网的设计1.低压配网的设计原则2.低压配网材料的选择2.1导线2.2 杆塔及拉线3.3 导线架设方式4.4 绝缘子5.5 金具四、低压接户线的设计1.低压接户线的设计原则2. 低压接户线材料的选择2.1导线2.2 杆塔及拉线2.3 导线架设方式2.4 绝缘子2.5 金具第二集中压配网、配变台区工程的施工1.中压配网的施工1.1工作票的办理、签发1.2基础工程杆坑、拉线坑的开挖,现场“监理”人员检查位臵、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3杆塔的组立、运输、散杆、三盘安装、横担安装、拉线制作、导线架设1.3.1由工作负责人宣读工作票,详细介绍工程施工过程,设臵安全防护围栏、悬挂标识牌、检验安全工器具(安全带、安全帽、登高工具、扳手、老虎钳、验电笔等),登杆验电,挂接地线。

1.3.2杆塔的组立(吊车立杆、特殊条件下人工立杆方法、底卡盘的安装、回填土、土层夯实、设臵防沉土层)1.3.3横担的安装(杆头支架、U型抱箍、横担安装高度、针式瓶的安装、导线滑轮的安装)1.3.4拉线盘、拉线棒的安装(埋设深度、埋设角度、拉线棒的埋设应设有斜坡、回填土夯实加防沉土层)1.3.5拉线制作安装(普通拉线、V型拉线、水平拉线、弓形拉线)钢绞线的截面选择、楔形线夹、UT型线夹、拉线绝缘子的选择、钢绞线的绑扎固定要求1.3.6导线架设(导线轮盘的摆放位臵;导线展放后进行外观检查,并做记录;导线的破损处理或接续;导线弧垂的观测方法;导线耐张金具的安装)1.3.7导线跨越(跨越双横担的安装辅助线的制作;引流线的连接方式;)1.3.8导线在针式瓶上的固定(顶扎法、侧扎法)1.3.9施工人员撤出施工现场、工作负责人清点人数、拆除标识牌、遮拦、拆除接地线、工作终结、工作终结报告、解除安全措施、恢复送电。

1.3.10每天的施工记录1.4中压配网线路的拆除1.4.1中压配网线路拆除的方案1.4.2…….1.4.3……1.4.4……1.4.5…..1.5工程验收1.5.1 采用器材的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国家或专业部门的标准要求,必要时重新做试验。

1.5.1.1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硬弯、断裂及破损现象,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应镀锌良好,无锈蚀,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线的绝缘层应挤抱紧密,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1.5.1.2凡黑色金属制造的附件和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浸镀锌制品,各种连接螺栓宜有防松装臵,且符合要求。

1.5.1.3金具组装及附件、螺栓应配合良好,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面应符合要求,镀锌良好,无锌皮剥落、锈蚀1.5.1.4绝缘子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1.5.1.5电杆制造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规定,应保证表面光滑平整、壁厚均匀,无漏筋、跑浆等现象,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普通电杆放臵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的宽度不应超过0.1mm,预应力电杆应无纵、横向裂缝。

1.5.1.6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造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纵向裂缝等缺陷,采用岩石制造的底盘、卡盘、拉线盘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不应使岩石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1.5.2线路设备标志应齐全。

1.5.2.1线路名称和电杆号码应用油漆书写或喷制在杆塔上,也可制成搪瓷牌悬挂在杆塔上,要求字迹清晰明显,线路名称及杆号准确,统一喷写或悬挂在杆塔面向道路一侧较为醒目的位臵,距地面2.5m为宜。

1.5.2.2为防止相序弄错,要求在出线、终端、转交、分支、耐张等重点杆塔上作出相位标志。

1.5.2.3在装有爬梯的杆塔上悬挂“高压危险,禁止攀登”的警示牌。

1.5.3电杆组立的各项误差1.5.3.1杆塔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1.5.3.2电杆基础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误差应为+100mm,-50mm,,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应按最深一坑找平。

1.5.3.3双杆基坑应符合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宜一致。

1.5.4拉线的制作和安装1.5.4.1拉线由多根组成时,不应有过松过紧或全部松弛现象,拉线在满足对地距离要求时,偏移不应大于100mm,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拉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1.500mm,拉线坑应有斜坡宜设防沉层。

1.5.4.2拉线安装后对地平面夹角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

,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跨越道路的拉线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

1.5.4.3当采用UT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安装时,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当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并采用连板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U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

1.5.4.4当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各条拉线手里应一致,电杆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在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距离不应低于2.5m。

1.5.4.5顶(撑)杆的安装,应符合顶杆底部埋深不宜小于0.5m,且设有防沉措施,与主杆之间夹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与主杆连接应紧密、牢固。

1.5.5导线的弧垂、相间距离、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及对建筑物接近距离1.5.5.1线路的过渡线、引下线与相邻导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低于0.3m,导线与杆塔构件、拉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应低于0.2m。

相关主题